人民日报亲自“点名”,揭开全红婵真实处境,郭晶晶说的太对!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人民日报、羊城派、中国教育报、广州日报】等(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文|星光情报站

编辑|星光情报站

前言

提到全红婵,人们脑海里立刻会浮现“跳水天才少女”的标签。

可鲜少有人知道,聚光灯背后,藏着她不为人知的挣扎。

前段时间全红婵就因为一些事情频频登上热搜。

而现在,人民日报的亲自“点名”才算是揭开了她的真实处境。

光环之下

那个用“水花消失术”征服奥运赛场,年纪轻轻拿奖拿到手软的“全红婵”。

可以说是我们国人的骄傲。

可是,顶着“奥运冠军”的光环,全红婵的每一个举动都被无限放大。

同时,质疑声也伴随着光环到来。

今年5月份,全国跳水冠军赛暨世锦赛选拔赛、全运会资格赛在武汉揭幕。

而在广东跳水队参赛名单中,却找不到全红婵的名字。

好巧不巧,一张照片的流出,更是把全红婵推到了风口浪尖。

照片中全红婵看起来明显胖了不少,也长高了不少。

对需要精准控制空中姿态、追求“零水花”的跳水项目来说,这几乎是 “致命挑战”。

也因此一些不怀好意的网友们翻出她吃榴莲的视频。

不分青红皂白指责她“不自律导致体重超标”。

但实际上,基本上每个跳水运动员在都会经历这个阶段。

而五月份的比赛,她也是因为旧伤复发才没有参加。

但其实比起这些质疑,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需要全红婵去克服。

那就是心理问题,在众人眼里,她是“永远不会出错的冠军”。

可没人记得,她也只是个会疼、会累的孩子。

而全红婵的“厉害”,从来都不是天生的。

寒门起跳

全红婵出生于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麻章镇迈合村。

她家里的条件比较困难,她的父母是普通农民,靠着几亩小果园养活一家人。

母亲早年还出过车祸,身体不太好,整个家庭基本上都是在靠她父亲在支撑。

七岁时,全红婵在学校操场玩跳格子游戏时被启蒙教练陈华明挖掘,从此开启了她的运动生涯。

天赋再加上她的刻苦努力,让她一路的比赛好像“开了挂”。

2020 年全国跳水冠军赛,第一次参加全国大赛的她就以 437.75 分夺冠,直接入选国家队。

2021 年东京奥运会,她三跳满分打破世界纪录。

这些年来,全红婵参加的大大小小的比赛基本上都能捧回冠军。

大家都用“天才少女”来称呼全红婵。

但光鲜的成绩背后,都是全红婵日复一日的训练换来的。

东京奥运会结束后,所有参赛的运动员都可以休息一段时间。

但假期里的全红婵,依旧没有停止训练,还在训练馆中挥汗如雨。

被记者采访到,跳水有没有什么秘诀时。

她对着镜头说“我不是你们说的天才少女,这些都是练的,一遍一遍地去练”。

她的这份刻苦可能也与之前她家里的情况有关。

因此,在成名之后,他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人,她用自己的付出为家人换来更好的生活。

全红婵的妈妈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最大的梦想就是家里盖一栋新的房子。

不为别的就是为了孩子们回来有地方住。

而现在这个愿望也实现了。

不仅如此,全红婵的哥哥也借助妹妹的名气打开了助农直播的销路,帮助了当地的农民。

而就是这样善良且正直的全妹,却因为一件事又一次引发争议。

真实处境

9月份,全红婵拿着暨南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走进校园。

这本应该是值得庆祝的事,但是却被无中生有的网友们质疑。

他们纷纷留言说“现在去上大学那训练怎么办?以后还怎么比赛”。

可网友们不知道的是全红婵已经18岁了,已经到了该上大学的年纪了。

其他像她这个年纪的运动员也基本上都在读大学。

她之所以选择暨南大学,就是因为暨南大学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其他方面。

都能让全红婵能够在学业的同时兼顾训练。

更何况,暨南大学体育学院的院长是同为运动员的苏炳添。

作为前辈,也许苏炳添能帮助全红婵规划未来的生涯。

昨天,暨南大学的开学典礼上,全红婵出席,脸上露出了不同于赛场的轻松笑容。

这一刻站在开学典礼现场的全红婵,不是什么奥运冠军,也不是什么天才少女。

她只是一个和大家一样的“大一新生”。

不仅如此,全红婵参加暨南大学开学典礼这件事,还被人民日报点名。

在网络上频频出现质疑全红婵的声音时。

《人民日报》的“点名”,无疑揭开了全红婵的“真实处境”。

虽然全红婵现在暂时从跳水台来到大学校园,但她依旧是官方认可的“跳水小将”。

这次的点名也不仅仅相当于对她的认可,更是帮助全红婵击碎那些“跳不动”的质疑。

更传递出一种更成熟的体育观。

郭晶晶在全红婵低谷时对全红婵说过“更重要的是,做好你想要的自己!”

现在看来郭晶晶说的真是太对了。

从湛江农村的泥土操场,到奥运赛场的领奖台,再到暨南大学的教室。

全红婵走的每一步都是在做更好的自己!

结语

全红婵的“真实处境”,从来不是外界臆想的“困境”。

而是自我在荣耀与责任中稳步成长的历程。

《人民日报》对全红婵的认可,更像是给所有追梦人的启示。

成功从来不是活在别人的期待里。

而是像全红婵一样,在质疑声中坚守自己的初心,在成长中突破自我,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本文内容信息来源:人民日报、羊城派、中国教育报、广州日报等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7

标签:体育   人民日报   实处   郭晶   暨南大学   跳水   处境   运动员   天才   光环   真实   少女   赛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