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寒冬逆势爆火!寿司郎排队3小时成奇观500亿市值碾压同行

北京某商场的餐饮区最近特有意思,其他餐厅门口冷冷清清,随便就能找座。可一转到寿司郎门店前,立马换了个画风,里三层外三层全是排队的人。

我家就住在这附近,每次路过都得感叹一句,这人气也太离谱了!现场取号动辄就是上千号,想吃上一顿,没个两三个小时根本排不到。

要是走小程序预约,最早的名额都得等两周以后,这火爆程度在今年惨淡的餐饮市场里,简直是独一份的存在。光看排队场面还不够直观,咱们看看它的财报就知道有多能打。

作为东京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寿司郎最近一年多的增长全靠海外市场撑着,尤其是中国市场。海外市场的营收涨得特别猛,利润更是翻了一倍还多。

反观日本本土市场,虽然也在涨,但幅度差了一大截。亮眼的业绩让它的市值在一年里涨了两三倍,突破了万亿日元,折算成人民币大概500亿。

别觉得这数不夸张,咱们中国这么大的餐饮市场,主业是开餐厅且市值超500亿的,目前也就海底捞一家。更让人意外的是,寿司郎在中国开的门店还不到100家,能有这成绩,难怪资本市场对它青睐有加。

说起来,寿司郎可不是第一次来中国闯荡了。这个1984年成立的日本品牌,早在2011到2012年就试过进军中国市场。

当时它选择在上海和本土企业搞合资,结果没多久就铩羽而归。很多品牌遇到这种情况可能就放弃了,但寿司郎偏不。

2021年底,疫情还没放开的时候,它卷土重来,这次聪明地避开了上海,把中国区总部设在了广州。四年时间里,它在广东开了不少店,广州18家、深圳11家,北京作为第二核心市场也开了10家。

广州金融城的门店甚至贴出了限时一小时用餐的告示,就是为了让更多排队的顾客能吃上。我在北京就成功排上一次,后来去日本考察,才终于吃上了第二次。

性价比加黑科技寿司郎的吸客绝招

寿司郎能这么受欢迎,性价比绝对是关键。它的寿司分四个价位,10元、15元、20元、28元一碟,人均100出头就能吃饱。

如此亲民的定价,食材成本却一点没含糊。从财报能看出来,它的食材成本占比大概一半,这在餐饮行业里算是很高的了。

大多数餐饮品牌的食材成本也就三四成,剩下的都花在房租、人工上了。为啥它能把性价比做到这么极致?这还得归功于日本餐饮市场的历练。

日本餐饮市场在1992年达到顶峰后,接下来的20年一路下滑,能在这种萎缩的市场里活下来的品牌,没点绝技可不行,寿司郎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把成本控制和性价比打磨到了极致,除了性价比,技术创新也帮了大忙。

它的门店用的是上下两层的自动传送带,上层送刚点好的餐,下层回收餐盘,整个就餐过程基本用不上服务员,本来想传统回转寿司也挺省人工,但后来发现,那种模式食材浪费特别严重,损耗能超过10%。

寿司郎这种点单后定点送餐的模式,完美解决了浪费问题,在日本的门店,后厨甚至用机器人来捏寿司,毕竟捏寿司是重复性动作,机器人做起来比人还精准,游戏化互动也是它的吸客法宝。

点餐等候的时候,屏幕上能玩小游戏,消费满一定金额还能抽奖,奖品是寿司形状的小玩具,小朋友特别喜欢,就因为这个,很多顾客不知不觉就多点了几份寿司,商家这波操作确实高明。

而且寿司本身的属性也很占优势,米饭加海鲜刺身,添加剂少,健康又美味,一家老小都爱吃,复购率自然不低,家庭客群可是餐饮行业的优质客户,消费力强还能常来,寿司郎算是精准抓住了这部分人群。

爆红背后寿司郎的隐忧与行业变局

别看寿司郎现在风风火火,它面临的风险可不少,最让人担心的就是中日关系的波动,2023年8月日本核废水事件发生后,中国的日料店都遭了殃,有的营业额直接腰斩,有的被迫转型,还有的干脆倒闭了。

寿司郎能在2024年爆火,刚好赶上了中日关系缓和的节点,但未来关系会不会反复,谁也说不准,这把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所有日料品牌都提心吊胆。

更严峻的挑战还在后面,竞争对手已经开始扎堆入局了,它在日本的老对手滨寿司正在中国加速扩张,客单价比它还便宜10块,咱们本土的餐饮巨头海底捞也没闲着,在杭州开了类似的寿司新业态。

除此之外,还有大量有实力的餐饮企业盯着这个赛道,估计明年会冒出更多同类寿司店,寿司品类大概率会进入红海竞争。

寿司郎目前的先发优势能不能保住,我其实挺怀疑的,现在大家愿意排队两三个小时、预约两周去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选择少。

等市场上同类品牌多了,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谁还愿意花这么多时间去等呢?而且它至今没进入上海市场,虽然避开了之前的失败阴影,也躲开了日料竞争最激烈的区域,但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日料接受度高、消费力强,长期缺席这个市场,说不定会错失重要的增长机会。

不过话说回来,在2025年餐饮行业一片哀嚎的情况下,寿司郎作为一个日本品牌能在中国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有很多值得中国企业学习的地方。

它在市场低谷时悄然扩张,避开红海赛道,打磨核心竞争力,等到市场环境好转就顺势爆发,这套操作堪称教科书级别,中国企业未来走向全球,或许能从它的出海经验里获得一些启发。

寿司郎的成功不是偶然,但未来的路也充满变数,它的故事不仅是一个餐饮品牌的逆袭史,也折射出当下中国餐饮市场的机遇与挑战,至于它能不能在明年的红海竞争中继续领跑,咱们不妨拭目以待。

如果大家对餐饮出海或者行业趋势感兴趣,我新出的《趋势红利》里有更多中日企业全球化的案例分析,或许能给大家带来更多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1

标签:美食   寿司   市值   奇观   寒冬   同行   餐饮   小时   日本   市场   中国   红海   品牌   性价比   更多   广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