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铁柱去世17年妻儿现状:儿女身高普通成上班族,妻子不再住平房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齐达

编辑| 王娜娜

初审| 高亮

——【·前言·】——

说起中国篮球史上的传奇人物,2米28的穆铁柱绝对算得上一号人物。

这个从黄河边流浪出来的穷小子,靠着一副惊人的身高打出了名堂,成了那个年代响当当的"亚洲第一中锋"。

2008年9月,心脏病带走了他,那年他才59岁。


转眼17年过去了,当年那个陪他走过风风雨雨的妻子王专红现在过得怎么样?

他们的儿女继承了父亲的身高基因吗?

这一家人现在的生活,跟大家想象的一样吗?

妻子搬出平房享清福,儿女身高没随爹

王专红现在的日子过得挺安稳。

穆铁柱走了这么多年,她早就搬离了当年住的那套平房。

那套老房子承载了太多回忆,有欢笑也有泪水,住在里面总会想起老穆在世时的点点滴滴。

搬家对她来说是个新开始,现在住的地方条件好多了,生活也方便。


儿女都挺孝顺,逢年过节都会回来陪她。

女儿穆榕在银行上班,身高1米73,这个身高对女孩子来说不算矮,但跟她爸那2米28的大个子比起来,真是差了一大截。

儿子穆桐学的是外语专业,现在在一家公司当白领,身高1.8米,在普通人里算是高个子了,可要说继承父亲的篮球基因,那是真没戏。

两个孩子都很低调,从来不靠父亲的名气在外面招摇。


他们就是普普通通的上班族,每天按时上下班,过着平淡的生活。

偶尔有篮球界的纪念活动,他们会去参加,算是对父亲的怀念。

王专红看着儿女平安健康,心里也就踏实了。

当年老穆在的时候,一家人聚少离多,现在虽然他不在了,但儿女都在身边,孙子孙女也陆续出生,天伦之乐倒是一点不少。


黄河决堤逃荒要饭,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穆铁柱的童年苦得很。

他7岁那年,黄河发大水,家里的房子被冲了,地也被淹了,一家人啥都没了。

父母带着他和兄弟姐妹开始逃荒,从山东一路要饭到山西,后来又辗转到了新疆。

那些年头,吃了上顿没下顿是常事,穆铁柱虽然年纪小,但个头长得快,饭量也大,一家人本来就吃不饱,他这个大胃口就更是负担了。


在新疆待了几年,日子还是过不下去。

1968年,父母决定带着孩子们回山东老家碰碰运气。

那时候穆铁柱已经19岁了,身高蹿到了2米多,走在街上回头率特别高。

这身高在当年可是稀罕物,毕竟那个年代营养跟不上,能长到1米8就算高个子了,像他这种2米多的巨人,走到哪儿都是焦点。


回到山东后,日子依然紧巴巴的。

穆铁柱想着自己身强力壮,就去干些力气活挣钱养家。

他当过搬运工,扛过大包,那副身板干起活来确实有优势,能顶三个普通人。

但这样的日子能过多久呢?


他自己心里也没底。

命运的转折,就在一个普通的集市日到来了。

集市上被发现,命运从此转弯

那天穆铁柱跟往常一样去集市买东西。

他站在人群里,脑袋高出一大截,想不引人注意都难。

县体委的几个工作人员正好路过,一眼就看到了这个2米多的大个子。

几个人眼睛都亮了,这样的身高搁在篮球场上那还了得?


他们立马围上去跟穆铁柱搭话,问他打不打篮球,有没有兴趣去练练。

穆铁柱当时都蒙了,篮球是什么他都不太清楚,更别说打球了。

但工作人员说得很诚恳,还说可以管吃管住,这对穆铁柱来说太有吸引力了。

能吃饱饭,还有地方住,这不就是他梦寐以求的生活吗?


就这样,穆铁柱被带到了省体委。

省里的教练看到他是挺高兴,但一测试就傻眼了。

这孩子除了个头高,啥都不会,体能差得一塌糊涂,跑两步就喘,投篮姿势也乱七八糟。

更要命的是,他小时候营养不良落下了病根,身体底子太弱。


省体委的教练摇摇头,觉得这孩子没法练,就把他退回去了。

穆铁柱当时心都凉了半截,好不容易有个改变命运的机会,就这么没了。

但他的档案被报到了国家体委那边,没想到国家队的教练组看了之后眼前一亮。

2米28的身高太难得了,这要是好好培养,绝对是个宝。


国家体委决定破格录取他,直接跳过省队,进国家队。

到了国家队,穆铁柱遇到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教练余邦基。

余邦基是个有名的篮球教练,带过不少好球员,但像穆铁柱这样的"半成品"他还是头一回见。

别的队员都是从小练起来的,基础扎实,穆铁柱倒好,啥都不会,就一个身高能拿得出手。


余邦基没嫌弃他,反而特别重视。

他知道这样的身高天赋千载难逢,只要肯下功夫,一定能练出来。

他给穆铁柱制定了专门的训练计划,从最基础的开始教。

运球、传球、投篮,每个动作都要反复练,一练就是几百上千次。


穆铁柱那时候每天练得腰酸背痛,手指都磨出了泡,但他咬着牙坚持。

体能训练更是要命。

穆铁柱的心肺功能太差,跑个千米都喘得不行。

余邦基就陪着他一点点练,每天早上5点起来跑步,从几百米开始,慢慢加量。


晚上还要加练,举杠铃、做深蹲,把身体素质提上去。

余邦基对他要求严格,但也很关心他的身体状况,每隔一段时间就让他去体检,生怕把人练坏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穆铁柱的进步神速。

半年之后,他就能像模像样地在场上打球了。


一年之后,他的篮下技术已经相当出色。

余邦基看在眼里,心里高兴。

他常说,穆铁柱是他带过最刻苦的学生,也是最有天赋的球员。

师徒俩的感情特别好,余邦基就像父亲一样照顾着穆铁柱,穆铁柱也把教练的话奉为圣旨,教练让往东绝不往西。


球迷写信结缘,追星追成了老婆

穆铁柱在球场上越打越出名,球迷也越来越多。

王专红就是其中一个。

她从小就喜欢看篮球,穆铁柱那身高在球场上太显眼了,想不注意都难。

她看着穆铁柱比赛,觉得这个大个子球打得好,人看着也憨厚老实,就动了心思。


那个年代没有微信微博,球迷跟球员联系只能写信。

王专红就给穆铁柱写了封信,夸他球打得好,鼓励他继续努力。

穆铁柱收到信挺意外,他这人不善言辞,但也认认真真地回了信。

就这样你来我往,两人通过书信慢慢熟悉起来。


王专红是个懂球的姑娘,信里经常会跟穆铁柱探讨篮球技术,还会给他提建议。

穆铁柱觉得这姑娘不简单,不光长得漂亮,还有见识。

两人越聊越投机,后来就发展成了恋人关系。

但王专红的父母一开始是反对的。


穆铁柱家里穷,父母担心女儿嫁过去要吃苦。

穆铁柱知道后也没多说什么,他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

他主动去医院做了全面体检,把体检报告拿给女方父母看,证明自己身体健康,能照顾好他们的女儿。

他还常常去王专红家帮忙干活,态度诚恳,对王专红也是体贴入微。


王专红的父母慢慢被打动了。

他们看出来穆铁柱是个靠谱的人,虽然家里条件不好,但人品没得说,对女儿也是真心实意。

1979年,两人正式结婚。

婚后王专红一直支持丈夫的事业,穆铁柱训练比赛忙,她就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从不让丈夫为家里的事操心。


一战成名打败美国队,亚洲第一中锋名不虚传

1979年对穆铁柱来说是个重要的年份,不光是他结婚的年份,也是他真正打出名堂的一年。

那年有场比赛,中国队对阵美国大学生联队。

美国队来的都是好手,身高体壮,技术也好,赛前很多人都不看好中国队。

但穆铁柱在场上的表现让所有人大吃一惊。


他在篮下简直就是一堵墙,对手想突破他那是难上加难。

他的身高优势在那场比赛里发挥得淋漓尽致,抢篮板、盖帽、扣篮,样样都来。

美国队的球员虽然技术好,但面对他这个2米28的巨人也没辙。

那场球中国队赢了,穆铁柱功不可没。


这一战让他彻底打响了名号,"亚洲第一中锋"的称号从此叫开了。

外国媒体都在报道这个来自中国的篮球巨人,说他的统治力在亚洲无人能敌。

1981年,穆铁柱带领八一队参加亚洲俱乐部锦标赛。

那是八一队第一次夺得这个冠军,也是中国篮球在亚洲赛场上的重大突破。


穆铁柱在那届比赛中场场都是得分王和篮板王,他的表现征服了所有对手。

有些外国球员赛后说,跟穆铁柱打球压力太大了,他往篮下一站,你就觉得篮筐不见了。

那些年穆铁柱代表国家队和八一队打了无数场比赛,拿了不少冠军。

他的篮下技术越来越成熟,不光能得分,助攻和防守也做得很好。


队友们都说,有老穆在场上,心里就踏实,他就是球队的定海神针。

心脏病困扰多年,38岁不得不退役

身高给了穆铁柱篮球天赋,但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健康隐患。

2米28的身高意味着心脏负担特别重,他从年轻时就有心脏方面的问题。

教练和队医一直很关注他的身体状况,每次体检都特别仔细。

打了这么多年球,穆铁柱的心脏问题越来越严重。


他经常感到胸闷气短,打完一场球要休息很久才能缓过来。

医生建议他少打比赛,多休息,但穆铁柱放不下篮球,只要身体还能动,他就想继续打。

1987年,38岁的穆铁柱终于不得不面对现实。

医生明确告诉他,如果再继续高强度训练和比赛,心脏随时可能出问题。


为了健康考虑,他必须退役。

穆铁柱心里很不舍,篮球是他的命,让他离开球场比什么都难受。

但他也知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不能拿命开玩笑。

退役后穆铁柱还是离不开篮球,他经常去青少年篮球训练营当教练,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年轻人。


他看着那些小球员在场上奔跑,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虽然不能再上场打球,但能为中国篮球做点贡献,他心里也满足。

王专红那些年一直陪在他身边,照顾他的饮食起居,监督他按时吃药。

穆铁柱的心脏病需要长期治疗,王专红把家里的药都整理得清清楚楚,什么时候吃什么药,她都记得一清二楚。


2008年突然离世,留下满堂荣誉和遗憾

尽管穆铁柱很注意养病,但心脏疾病还是没有放过他。

2008年9月14日,穆铁柱因心脏病在北京去世,年仅59岁。

这个消息传出来,整个体育界都震惊了。

很多老球员、老教练赶来送他最后一程,大家都舍不得这位篮球巨人。


穆铁柱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

他从黄河边的流浪儿成长为国家队的核心球员,从一个啥都不会的篮球小白练成亚洲第一中锋,这中间的艰辛只有他自己知道。

他用自己的努力证明了,只要肯拼肯练,穷孩子也能出人头地。

他留下的不光是那些荣誉和奖杯,更是一种精神。


无数年轻球员把他当成偶像,学习他的拼搏精神和敬业态度。

中国篮球界失去了一位伟大的球员,但他的精神永远留在了人们心中。

王专红和孩子们强忍悲痛料理完后事。

那段时间王专红瘦了一大圈,儿女看着心疼,但也没办法,只能多陪陪母亲。


好在王专红是个坚强的女人,她知道丈夫不希望看到她一直沉浸在悲伤里。

她慢慢调整自己的心态,把精力放在照顾孙辈和享受生活上。

结语

穆铁柱走了17年了,他的妻子王专红现在过着平静的晚年生活,儿女也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和事业。

他们没有继承父亲的身高和篮球天赋,但继承了他踏实做人的品格。

一家人低调生活,不张扬不炫耀,这或许就是对穆铁柱最好的纪念。


那个从穷苦人家走出来的篮球巨人,用他的一生告诉我们,只要肯努力,命运就能改写。

他的传奇故事会一直被人们记住,他在中国篮球史上的地位无人能够取代。

信息来源:

《中国体育报》历年报道

八一篮球队队史资料

中国篮球协会官方档案

《穆铁柱传》(中国体育出版社)

新华社体育专题报道(1979-2008)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2

标签:娱乐   平房   妻儿   上班族   儿女   身高   现状   妻子   篮球   球员   教练   国家体委   中国篮球   国家队   巨人   中国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