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下场定了,官方18个字概括,贝莱德将退场,港口另有归属

前言

李嘉诚的下场终于确定了!经历了几番波折后,长和集团的43个港口似乎有了新方向

在多方力量的博弈下,长和集团终于决定暂缓签约,如今美国贝莱德竟然决定退场,出现了新的“接盘侠”。

与此同时,港澳办主任的一番话更是为李嘉诚的举动定下了基调那么新的港口“主人”是谁?李嘉诚的“下场”又会是怎样?

官方18个字回应

最近,关于美国对中国的关税壁垒,闹得是沸沸扬扬,双方的经济战就像一场无休止的拉锯战,互相加征关税的幅度越来越大,最终飙升到了145%!

美国的行为显然是挑衅,而中国自然而然地也采取了“反制措施”,不可能让这种情况持续下去。

南方Plus 2025年4月3日——港府强烈反对美加征关税:香港从未设关税,何来所谓“对等关税”

而香港这个地方,大家都知道,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自由港”,自由贸易区的代名词。

香港素来没有关税的困扰,各种商品在这里自由进出,甚至是货物的通关都异常顺畅,可现在,突然美国要求香港也要“跟进”征税,香港政府表示很懵。

美国首先加税,香港当然不能坐视不管,于是也开始反击,取消了曾经的免税政策,决定对美国的商品开始征收关税,真的是一个“以牙还牙”的节奏,完全不带客气。

就在15日,港澳办主任夏宝龙发表了一个视频讲话,呼吁香港的工商界、企业家们一起支持国家建设,参与民族复兴。

虽然他没有直接指名道姓,但是所有人都心领神会,他说:“在大是大非面前,要与国家站在一起,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这是每一个中国人应有的风骨和气节。”

这话一出口,谁能不明白,他显然是在指前阵子要卖港口的李嘉诚,夏宝龙还特别强调,这样的人“绝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必将背负历史的骂名。”

因为李嘉诚在今年3月宣布,将出售长和控股手上43个海外港口的核心资产给贝莱德后,香港的媒体和政府反应非常强烈。

香港《大公报》直接称这笔交易为“出卖国家利益”,甚至前特首梁振英也公开表示,李嘉诚的做法是“商人无祖国”。

每日经济新闻 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主任夏宝龙:关键时刻出卖国家利益、替敌人摇旗呐喊的 绝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但是,李嘉诚显然没有被这些声音影响,依然我行我素,完全没有对外做出任何回应,依旧沉默着。

而如今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事情的进展也变得越来越紧张。

贝莱德将退场

其实在港口事件发酵之后,李嘉诚就好像突然消失了一样,不再露面,不过,不管他如何躲藏,他还是要为自己做的那些事付出代价。

毕竟,有些事情是躲不掉的,责任得自己承担,这也是李嘉诚的宿命。

其实,说起来,李嘉诚做出这些事情,和他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这样的决定也并不算什么惊讶的事。

2015年时,李嘉诚就开始渐渐地抛售资产,把大笔财富搬到了英国。

但其实,之前他能赚得盆满钵满,靠的就是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开放给了他机会,能让他在大环境中大展拳脚,积累了那么多财富。

但到了该回馈社会的时候,他却选择了“走为上计”,把钱转移到外国,放弃了对自己所依赖的土地的责任。

怎么看,这就是典型的“忘恩负义”,他那种“跑得快”的做法,足以让人对他的为人产生怀疑。

不过不管李嘉诚有多么的富有,他依然没有逃脱法律和规则的制裁,国家要是想拿捏他,那也并不难。

反倒是那些与他有关的港口业务,才更重要一些,根据最近的消息,贝莱德集团原本打算和李嘉诚的长和集团签约,但在多方面的干扰下,贝莱德集团决定撤出。

接下来,取而代之的是TIL公司,这家企业背后有着意大利富豪詹朱利·阿蓬特的家族。

经过一轮协商之后,最终达成了一个折中的结果,贝莱德财团将拥有51%的股份,而TIL则控制剩下的49%。

这意味着,贝莱德的影响力还是会在其中,但TIL家族企业的入驻,使得局势有所改变。

那么,大家或许会有个疑问,为什么中国政府不直接收购这些港口呢?

这是因为国家在行动时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商业行为也要在合法的框架内进行。

长和集团出售这些港口本身就是一项合法的商业交易,如果这些港口全部落入贝莱德财团的手中,贝莱德就会成为全球前三大港口运营商之一,拥有超过100个港口的控制权。

这意味着,贝莱德将有可能影响全球的进出口贸易和航运路线,不过,随着TIL成功接手了长和集团的另外41个港口,贝莱德财团对港口的掌控力得到了削弱。

这实际上是有利于中国的。

美国的“疯狂操作”

近年来,美国表面上是想“限制”中国的崛起,实际上就是想通过各种手段来维持自己在全球的霸权地位。

这种做法可以说是既老套又“无趣”,尤其是在经济和科技领域,美国的每一步棋都充满了试图让中国步步为营的味道。

就比如说港口问题,要知道,李嘉诚旗下的长和公司控制的43个港口分布在全球多个重要位置,堪称是全球贸易的大动脉。

就拿这个港口来说,它们的吞吐量已经占据了全球超过10%的份额,说得简单点,这些港口就好比是全球货物流动的“喉咙”,谁控制了这些港口,谁就能够在全球贸易的格局中占据上风。

如果这些港口被像贝莱德这样的大公司拿下,那中国的航运成本和稳定性就可能变成别人说了算。

打个比方,亚洲的货物想要运到欧洲,基本上要经过这些港口,港口的效率、收费乃至货物的优先处理权,都能被港口的运营商左右。

而控制这些港口的美国企业,很可能直接掌握了全球航运的“命脉”,再进一步想,控制了港口,背后就是对货物流向、数量甚至市场供需的掌握。

更厉害的是,谁控制了这些港口,谁就可以在大宗商品的价格上发挥极大影响力,特别是在国家安全上,港口的控制权更是大有文章。

如果说某个重要的中东港口被美国公司控制,那么在关键时刻,美国很可能通过这些港口卡住中国能源运输的脖子,那后果就可想而知了。

因此,李嘉诚这43个港口的归属,不再仅仅是一笔商业交易,更是中美之间的一枚棋子。

而且在近年来,中美关系本就比较紧张的情况下,美国的每一次出手都像是在给中国“下套”,2018年爆发的中美贸易战更是让美国通过加征关税等手段,精准打击中国的经济。

尤其是加征关税的幅度,几乎达到了2/3的中国进口商品,税率直接从原来的3.1%攀升到了21%。

虽然在后续签署了第一阶段协议后略微有了调整,但整体的关税壁垒依然没有松动,甚至是达到了如今的145%!

而在科技领域,美国又通过各种手段对中国的科技公司下手,尤其是华为被列入实体清单后,美国通过限制出口和技术封锁,试图切断中国的技术链条。

甚至通过修改《出口管理条例》,想要在全球范围内限制中国获取先进技术。

金融领域更是无孔不入,美国通过一些法案加强了对中概股的审计监管,同时通过金融制裁工具精准打击中国的实体经济。

这些手段虽说层出不穷,但似乎总是想把中国逼到墙角。

但也正是因为美国的这一系列行动,反而让中国的技术进步变得更加迅速,尤其是在半导体领域。

比如说,2018年中国的半导体自给率仅仅是15%,而到2023年,这一数字已经提升到了30%。在新能源汽车和5G技术领域,中国也逐渐全球领先,彻底打破了美国对中国技术封锁的幻想。

可以说,美国的这些手段,既没有拖慢中国的步伐,反而使中国越来越强!

结语

如今李嘉诚的结果也已经很明了了,那就是即使是商人 经商,也不能为了一己私利,而有损国家的利益,这样做的结果不仅国家不同意,全国人民更不会同意!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1

标签:港口   香港   美国   关税   中国   下场   货物   手段   集团   国家   官方   财经   全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