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二代”“茶三代”演绎“指尖上的传承”

杀青的炽烈、揉捻的力道、搓团的巧劲,持续不断用指尖的温度和掌心的力度,将匠心融入每一片茶叶,让非遗技艺代代相传。今天(4月23日),吴中区金庭镇天王坞,一众炒茶能手同台竞技。“虽然我平时炒茶用的是柴火灶,今天第一次用电炒锅,但我觉得只要用心就好,认真炒好每一锅茶叶,碧螺春茶需要年轻人去继承和发扬。”2003年出生的“茶三代”秦严昱说。

比赛现场。苏报融媒记者 杨海石/摄

当天,“苏韵乡情”暨苏州市“吴地工匠”职业技能系列竞赛活动之2025年“苏州农发杯”手工制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来自苏州全市各茶叶主产区的30名手工制茶选手以茶为媒,以技会友,共同演绎“指尖上的传承”。

选手们在进行准备工作。苏报融媒记者 杨海石/摄

手工制茶职业技能竞赛现场,两排炒锅有序排开,炒茶用具摆放整齐,随着号令响起,各位选手开始炒茶技能比拼。选手们手法娴熟,茶不离手、手不离锅,现场能听到茶叶与炒锅接触爆出的细密脆响。随着茶叶在锅里翻飞跳跃,赛场弥漫阵阵茶香,尽显传统技艺的精妙。

选手们展开现场比拼。苏报融媒记者 杨海石/摄

此次竞赛不仅考核选手的理论水平,还对选手们的职业素养、制茶流程规范度、各工序技术熟练度、操作动作流畅度等操作环节以及成品茶质量进行考核,由茶行业专家、高校茶学专业教授、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等组成的裁判组与技术组为本次竞赛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

30名手工制茶选手以茶为媒,以技会友。苏报融媒记者 杨海石/摄

1992出生的秦许智勇,来自苏州市思梅茶叶有限公司,是个“茶二代”,2015年大学毕业后就回到东山,子承父业进入茶叶行当。“我炒了10年茶,但比起那些三四十年的老师傅,我只能算是初出茅庐,头一次参加炒茶技能比赛,希望从高手那边学到更多东西。”秦许智勇说,有了技能比赛,会促动大家更认真炒茶,对行业的发展也有利。他向记者透露,自己正尝试用一些新的碧螺春茶叶销售方式,比如缩小规格来打开市场和发展空间。

当天,为助力洞庭山碧螺春产销对接,赛场周围还设置了洞庭山碧螺春市集,邀请多家企业展示洞庭山碧螺春茶系列产品。时值《苏州市洞庭山碧螺春茶保护条例》实施的第二年,竞赛现场还设置条例全文展示架、发放宣传折页,持续加强条例的宣传。

苏州市园艺站介绍,苏州产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2011年苏州碧螺春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2年包含苏州碧螺春制作技艺在内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又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传承苏州碧螺春手工制作技艺,我市已连续举办四届手工制茶职业技能竞赛,累计培育茶叶加工工和茶艺师等150余名高技能人才,“以赛促训”“以赛促学”进一步提高苏州碧螺春手工制作技能水平。

(苏报融媒记者 陆晓华/文)

编辑 肖明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5

标签:苏州市   碧螺春   炒锅   苏州   技艺   职业技能   指尖   茶叶   选手   手工   记者   美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