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钻酒家一夜关门!商务酒楼关店潮正在提速,月租40万都白交?

今年7月,广州陶然轩二沙岛门店正式停业。一家曾被评为国家五钻级的粤菜酒楼,就此关门谢客。

与此同时,香港餐饮品牌富临皇宫在广州的安华汇店也发布了关停公告。

这已是该品牌三个月内关闭的第二家门店。

同一天,稻香酒家万斯店宣布结束营业,广州芳村的宝蜜园大酒楼亦贴出暂停营业通知。

这一波接连关门的酒楼,既有外地连锁品牌,也有本地老字号。

它们的位置几乎都曾是城市核心地段,承接过无数公务宴请和社会聚餐。

现在,门店关停,设备待售,牌匾尚在,但场面已经完全变了样。

从局部收缩到密集退场,商务酒楼的关店潮正在提速。

01

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高端餐饮场所的营业数据就明显走低,但真正加速酒楼关停的是今年5月的“禁酒令”。

这份新规要求,公务接待中全面禁止饮酒和酒水消费,一线城市执行力度尤其严格。

对很多大型酒楼来说,过去稳定的公款宴请,是维系现金流的关键,禁酒令落地后,这一块直接归零。

多位餐饮从业者坦言,包间利用率迅速下滑,有门店出现整个工作日“零订单”的情况。

另一方面,过去几年,消费者习惯悄然发生变化。

年轻人更倾向于选择小型、明快、有性价比的餐厅,像陶然轩、富临皇宫这种人均三五百的老式酒楼,很难再吸引主流客群。

禁酒令只是导火索。真正改变酒楼命运的,是底层的客群结构正在变化。没有新客,老客流失,再高的房租和人力成本也难以支撑。

表面看,是政策收紧让门店被迫关停,但实际上,许多大酒楼早在近年就已难以盈利。

首先是业态老化。
十几年前,一家动辄数千平米、几十个包间的大酒楼,是身份和社交的象征。

但今天,同样的空间带来的不是营收,而是持续的亏损。

其次是组织僵化。
许多老字号酒楼在转型上迟缓,菜品多年不变,装修也少有升级。门店管理方式仍停留在过去,对市场变化反应慢、行动更慢。

再者是经营理念脱节。
如今的餐饮业讲效率、讲社交、讲体验。老酒楼依然强调“档次”和“气派”,结果是服务成本高,用户留存低。

更现实的是,大多数商务酒楼的运营成本极高。

以广州某家5000平米的大型门店为例,月租金高达40多万元。即便不营业,光房租就是巨大的现金流压力。

如果继续运营,不仅赚不到钱,还可能陷入持续亏损。

于是,越来越多餐饮老板做出决定,不等翻身机会了,先关店止损。

02

虽然传统大酒楼的关店潮明显,但并不是所有门店都在收缩。有些品牌正在尝试重建自己的商业模式。

1)从商务场景转向家庭聚会。
徐记海鲜是一个典型例子。该品牌曾高度依赖公司聚餐和商务宴请。近两年,它主动转型为“家庭聚餐型”正餐品牌,尤其在“生日宴”场景上发力。

在菜单上,他们增加了适合儿童和女性消费者的轻菜类产品;在服务上,强化线下互动,做主题布置;在传播上,鼓励顾客在短视频平台分享现场氛围。

短短三个月,生日宴订单从每月20桌增长到超过130桌。门店翻台率和利润率显著提升。

2)主动瘦身,压缩固定成本。
北京的花家怡园,在2024年下半年开始做菜单优化和空间缩减。大包间逐步撤除,改为散座小桌。高价菜品只保留少量,多数以人均百元内为主。

其目标不再是服务“单位”和“客户”,而是成为“家常菜馆”,拉近与普通顾客的距离。

3)品牌老化的,主动搬离核心区。
部分广佛地区的老酒楼,索性离开商圈,转战郊区市场。他们利用乡村低租金空间,打造农庄餐饮模式,重新吸引家庭聚会、朋友团建等消费。

这些变化,说明一件事:不是大酒楼不可能转型,而是多数酒楼太慢,动作太重。

一旦错过窗口期,回头路就没有了。

这一次酒楼密集关停,并不完全是突发危机,而是过去十年积累问题的结果。

过去靠规模赚钱,现在规模反而成了负担。
大型门店、高人力配置、装修投入大,本是竞争壁垒,现在却变成压在现金流上的“石头”。

过去靠资源赚钱,现在资源变成了风险。
政策变化后,曾经赖以生存的资源型客户消失,餐饮企业不得不回到市场重新竞争。

过去靠惯性赚钱,现在一切都变得不确定。
消费者不再盲从,不再仅看品牌。选餐厅看价格、服务、口碑,甚至是否能在社交平台分享。

更重要的是,原来那套“靠包间、靠排场”的经营方式,已经无法匹配今天的市场节奏。

不是餐饮不行,是原来的餐饮思维已经过时。

03

这次集中关店,确实意味着一个阶段的结束。

但也并不代表“规模化餐饮”彻底失败。关键是看谁能够找到新的场景与模型。

家庭聚会、小型庆典、主题宴请、社交体验……这些都是目前增长较快的细分市场。不是不能做,而是原来的酒楼太固守原有系统,难以灵活调整。

未来的大酒楼,不再是靠“厚重”撑场面,而是靠“灵活”做内容。能否在保持菜品稳定的基础上,围绕特定人群、特定时段、特定场景,做出差异化服务,才是能否活下去的关键。

餐饮行业每一次大震荡,都会淘汰一批动作迟缓的玩家。

本轮关店潮的核心不是突发事件,而是酒楼这类业态,已不再是主流消费形态中的首选。

消费者在变,场景在变,传播方式也在变。

如果一个品牌不主动升级产品和服务,就会被边缘化。

商务酒楼曾是餐饮行业的代表,如今却成了集体退场的典型。这既是行业周期的一个节点,也是一次深层次的市场筛选。

转型晚了的,注定只能关店,转型快的,可能已经在新赛道里找到了增长路径。

这个行业还没结束,但旧剧本已经演完了。

#头条深一度#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7

标签:美食   月租   酒家   关门   酒楼   商务   品牌   餐饮   禁酒令   场景   市场   社交   现金流   广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