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吉隆坡刚谈妥,美国又变脸,美财长通告全球,将继续针对中国

中美经贸谈判达成初步共识,说明了什么?美财长强调,“美国不会改变针对中国的出口管制措施”,其中又释放了怎样的信号?

10月25日至26日,中方牵头人、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与美方牵头人、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的面对面磋商,作为今年5月以来的第五次直接对话,此次磋商覆盖了美对华海事物流和造船业301措施、延长对等关税暂停期、芬太尼关税、出口管制等敏感议题。

从双方通报来看,这次会谈在各自关切领域找到了大致解决框架,这一初步共识无疑为紧张的经贸关系注入了积极信号,但后续能否转化为最终文字成果,仍需观察内部报批程序的推进。

不过,就在谈判结束当天,美财长贝森特便公开表态"不会改变针对中国的出口管制措施",这意味着什么?

中美两国能在敏感议题上达成框架性共识,本质上源于经济相互嵌入的现实逻辑。

以大豆贸易为例,中国每年从美国进口的大豆占其总产量的15%以上,而美国农民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度同样高达30%,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让全面脱钩成为双方都难以承受的选项。

同时,国际舆论压力也不容忽视,欧盟、日本等盟友多次呼吁中美通过对话解决分歧,担心贸易战升级破坏全球供应链稳定,在APEC峰会前夕达成共识,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向国际社会展现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但这种共识的脆弱性很快显现,贝森特的强硬表态相当于给刚缓和的气氛泼了冷水,而这种"一边谈一边打"的策略,正是美国在竞争焦虑的外化表现。

贝森特的表态本质是美国对华技术遏制战略的延续。根据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报告,美国出口管制的核心目标明确指向限制中国获取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改变力量平衡"的关键技术。

在半导体领域,这种遏制已形成"全链条封锁"——不仅禁止向中国出口高端光刻机,还通过"外国直接产品规则"管控使用美国技术的第三国设备出口。

中芯国际14nm工艺良率虽已达92%,并能通过芯粒(Chiplet)封装实现等效7nm性能,但上海微电子28nm光刻机即便国产化率达到90%,EUV光源仍依赖Cymer技术授权,这种技术代差正是美国试图固化的优势。

更值得警惕的是,美国正积极构建"技术联盟",贝森特在谈判中多次提及要与G7盟友协调行动,企图将对华技术限制多边化,这种做法既破坏了WTO规则,更可能导致全球技术市场分裂。

选择在谈判后立即释放强硬信号,也是美国典型的"极限施压"战术。美方深知中国在稀土、锂电池等领域拥有绝对优势,这些资源正是美国军工和新能源产业的命脉,贝森特在会谈中要求中国推迟稀土出口管制一年,实则是想用技术管制换取资源供给。

这种博弈套路并不新鲜,2018年贸易战初期,美国就曾通过加征关税迫使中国扩大农产品进口,但如今中国的应对更为成熟,在同意部分妥协的同时,坚持保留反制手段,比如对涉美船舶征收特别港务费,形成"谈而有备"的制衡态势。

此外,美国财长的表态还带有浓厚的国内政治色彩,美国党争严重,任何对华妥协都可能被对手攻击为"软弱",贝森特强调"保护美国本土产业",实则是在为共和党之后的大选积累政治资本。

而美国国内对出口管制的执行本身就存在矛盾,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因人员短缺导致数千份出口许可申请积压,国会却不断施压要求加强管控,这种"政策激进与执行疲软"的反差,使得美国的技术遏制常常陷入"雷声大雨点小"的尴尬境地。

美国坚持出口管制的做法,最终可能反噬自身利益。

以半导体产业为例,中国通过自主创新已实现多项突破:中芯国际14nm芯片良率超过90%,长江存储的232层3D NAND闪存实现量产,华为的昇腾910B芯片性能对标英伟达H100,百度的文心一言大模型训练成本比GPT-4低40%。

这些进展表明,中国正从"跟跑"向"并跑"甚至"部分领跑"转变,而美国企业却因失去中国市场损失惨重——英伟达2025年第二季度在华收入同比减少25%,市值蒸发超千亿美元。

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结果,已引发美国国内理性声音的反思,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近期发布报告指出,过度依赖出口管制将削弱美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建议政府采取"选择性接触"策略,但在当前政治极化的氛围下,这种理性建议很难占据主导。

对中国而言,美国的技术封锁反而成为创新的催化剂。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三期已注资超3000亿元,重点支持EDA软件、光刻胶等"卡脖子"领域,产业链自主可控的步伐正在加快。

接下来的几个月将是中美经贸关系的关键观察期,10月30日的中美元首会晤可能成为转折点,如果双方能就关税暂停、稀土管制等议题达成具体协议,或将为后续谈判打开空间。

从长期看,两国在技术领域的竞争将呈现"螺旋式上升"的态势,美国会继续在高端芯片、人工智能等领域构筑壁垒,而中国则会通过"一带一路"等平台拓展技术合作,这种竞争并非零和博弈,而是推动全球技术格局向多极化演进的动力。

当贝森特在镜头前强调"不会改变出口管制"时,他或许没有意识到,这种单边主义做法正在加速全球产业链的重构,中美关系的未来,或许就隐藏在吉隆坡谈判桌上的框架协议里,也更取决于双方能否在竞争中找到共存的平衡点。

参考资料:

中美吉隆坡磋商达成基本共识——环球时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30

标签:财经   吉隆坡   中美   财长   美国   中国   通告   全球   管制   技术   共识   光刻   领域   关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