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研究:每天排便超1次易得心血管疾病,一天排便几次才正常

“小张叔叔,最近精神怎么这么差啊?”邻居老刘嫂一边倒垃圾,一边好奇地问道。小张叔叔叹了口气:“唉,这几天老感觉肚子‘积极’,一天得上两三回厕所。

奇怪的是,人却越来越累。你说这上厕所多点,不是更健康吗?”老刘嫂一听,下意识觉得排便勤快是肠道通畅,其实“没毛病”。

可前两天她又恰好在社区讲座上,听医生说:“每天排便超过一次,可能隐藏着健康风险。”这让她越想越疑惑:便便频率真的能影响咱们的心脏和血管吗?每天几次才算正常?排少了怕便秘,排多了还能惹上‘大麻烦’?

或许你也有过类似疑问:明明很多人视“一天排便多次”为代谢好的体现,却有研究说,排便过多竟与心血管疾病有关。究竟哪里出了差错?到底一天排便几次才“刚刚好”?这背后的科学真相,可能超乎你的想象。

每天排便越多越健康?研究数据给你答案

很多人以为,多排便=肠道更清洁=健康加分。但权威医学研究却给出了令人意外的答案。2019年,北大公卫学院联合全国多家医院,追踪调查了超过5万人群排便习惯与健康状况。

结果发现:“每天排便多于一次的人,心血管疾病风险较正常人群高出21.3%。”更令人警觉的是,这种关联在中老年人中尤为明显。

那么,为什么排便过频反而可能给心脏带来压力?专家分析,首先,频繁排便可能是肠道菌群紊乱、肠蠕动异常的信号,这背后很可能是肠道对营养物质吸收能力下降、体液及电解质失衡,从而影响血管功能。

英国《柳叶刀·心血管健康》也发布过类似结果:便秘和过频排便都与冠心病、中风风险上升有关

医学解释补充,一天1~2次、且便便形态正常,是中国肠道健康指南推荐的“黄金标准”。如果一天排两三次甚至更多,并伴随稀便、腹胀、乏力,建议及时就医查找原因。

一天几次才算健康?尤其是第2个信号,很多人忽略了

医生总结,判断排便正常与否,不能只看次数,还要观察3个关键信号:

1. 稳定性:每天定时1~2次是大多数健康人的规律。“时有时无”或者忽然次数激增,要引起关注。北大课题组数据显示,排便时间频繁波动者,动脉硬化发病率高出8.9%。

2. 便便形态和颜色:“成形如香蕉、表面光滑、色泽偏棕黄”为佳。若出现稀水状、黏腻、颜色变暗发黑,容易是肠胃炎、消化不良,甚至肠道器质性疾病的表现,不容忽视。

3. 个人状态感受:排完便后轻松无不适,是正常表现。若伴腹痛、乏力、口渴,说明体内水盐丢失较快,需警惕肠道吸收障碍。有一项中国营养学会的调查,截至2022年,中老年肠道不适人群已达27.8%,多与排便次数异常有关。

不要迷信“排得多就是好”,那只是肠道“闹脾气”的假象,有些时候恰恰相反。

如何让排便规律护心健康?抓好这3个细节,简单实用

既然排便频率与心血管健康息息相关,日常应做到:

饮食均衡,避免极端高纤或低纤饮食。过量膳食纤维虽可促进通便,但超量反致腹泻、排便频繁,影响电解质平衡。建议每天蔬菜量300~500克即可

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长期熬夜、饮食无规律会扰乱胃肠激素分泌,有数据指出,睡眠紊乱者肠道功能异常率高达19.4%,心血管风险也随之增加。

及时识别并就医解决肠道信号异常。如果近期排便明显增多且伴乏力,切勿自行乱吃止泻药,更不要“掉以轻心”。

在此基础上,可适量运动,每天快步走30分钟,能有效促进肠道蠕动的稳定性,同时对心血管健康大有裨益。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收藏以备不时之需,转发给你关心的人!

参考资料: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肠道排便习惯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研究报告

《牛津医学通识-肠道菌群失衡与全身慢病》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8

标签:养生   心血管疾病   北大   肠道   健康   心血管   风险   乏力   信号   规律   异常   不适   电解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