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自远揭秘:美国曾多次载人登月,为何后续几十年没再上去过?

半个多世纪前,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把脚印留在那片曾经没有人踏上的尘土上,那一刻,除了美国开心外,全世界都激动得不行。

因为人类真的实现了“上天入地”的梦想,可热闹没过几年,人们就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自1972年阿波罗17号返回地球后,再也没有任何人类踏上过月球,这是为什么?

冷战时期的登月竞争

上世纪六十年代,冷战正处在胶着状态,美苏两国不仅在军备上较劲,还把战火延伸到太空。

当时,苏联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发射人造卫星成功的国家,这让美国觉得很没面子,于是,在苏联发射人造卫星没多久,美国也发射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卫星。

而美国也秘密进行了一个水星计划,这也标志了美国载人航天的开端,不仅回应了苏联的太空挑战,更推动了航天技术发展和公众对太空探索的热情。

水星计划也成为了冷战时期科技竞争的核心象征,但可惜,美国依然没有比过苏联,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了全世界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

而美国也虽然也紧跟着让宇航员艾伦登入太空,但美国现在成为了万年老二,为此,时任美国总统的肯尼迪直接放狠话:“十年之内,美国人要登上月球。”

只要美国人能把国旗插在月球上,就等于在这场较量中赢了,正是如此,阿波罗计划应运而生。

阿波罗计划是一项重大载人航天工程,旨在实现人类首次登月,以应对苏联在太空竞赛中的领先地位。

从这我们也能看出来,阿波罗计划真正的核心是政治,不是科研,科学收获只是附带的。

正因为如此,阿波罗计划虽然气势很大,但在科学层面留下了不少遗憾,宇航员们在月球采样时,往往没有系统性,更像是随手装点石头带回来。

很多重要问题,比如月球南北极有没有水冰、月球内部是不是有巨大空洞,这些都没能深入研究。

阿波罗一共带回了381.7千克月球样本,看上去很多,但真正用到科研上的价值并不算高。

反而是1978年美国送给中国的一点月岩,让人看出了差距,当时欧阳自远团队仅仅用0.5克,就写出了14篇高水平论文,让美国科学界大吃一惊。

这说明,美国的研究更多是“粗放式”的,而中国科学家更注重精细化利用,阿波罗完成政治目标后,继续登月的动力就消失了。

苏联宣布不参加“登月比赛”,美国也就失去了竞争对手,与此同时,越战花费巨大,美国国内经济状况不好,社会矛盾也在加剧。

很多人开始质疑: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去月球,而不是改善民生?当登月的政治意义消退,经济压力又不断上升,阿波罗计划自然就被叫停。

所以,从1972年到现在,人类只有12个人登上月球,从此一直没有再踏上月球,那么,为什么几十年来没有人再飞往月球了呢?

对此,欧阳自远院士表示,因为登月再搞也都是这个水平,那为什么现在全世界很多国家又开始抢着搞载人登月研发了呢?

人类为什么又开始月球探测?

要知道,现如今,建设月球科研站已经被纳入各国规划,就拿我国而言,我们似乎和月亮从古至今都有联系。

古代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中秋吃月饼赏月等都和我们密切相关,而现在,我国早已经在探月工程上做出了很多努力。

很多人认为是战略博弈,中美之间的竞争已经进入关键阶段,这是一个点,但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月球上的资源。

月球不仅是科学的宝库,还是潜在的资源宝库,那里储藏着稀土、钛、铁、铀等稀有资源,尤其是氦-3和水冰等关键资源,氦-3被认为是未来核聚变燃料,价值极高。

水冰能转化为饮用水、氧气,还能电解成氢氧燃料,为火箭补能,掌握这些资源,意味着能在月球就地取材,降低深空探测的成本和风险。

同时,月球本身的轨道位置也有战略价值,可以作为太空交通枢纽,现在已经有商业公司进入这个领域,围绕导航、采矿和运输等环节布局,太空产业链正在逐步形成。

我国提出在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中国自主研制的登月服——望宇也已经研制成功,载人月球车——探索也等待出发,上可九天揽月的愿望终于要实现了。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4

标签:科技   美国   欧阳自远   月球   阿波罗   苏联   太空   计划   人类   人造卫星   宇航员   资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