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宝安万达广场,一家全新的沃尔玛社区店悄然开业,但却立刻吸引了不少路人驻足。9块9的烘焙、门口带“老广味”的烧腊窗口,加上蓝白黄的明亮装潢,这家门店看起来“接地气”又“不简单”。
这是沃尔玛在中国开的第4家社区店。虽然“社区店”并不新鲜,但沃尔玛的做法,确实有点不走寻常路。
如今的零售圈,谁都在谈“社区化”、“自有品牌”、“线上线下一体化”。一大堆术语和打法,听着就让人头大。但沃尔玛却有点反其道而行之。他们的逻辑很简单:顾客想要啥,我们就做啥。
沃尔玛中国门店CMO祝骏说得很直接:“不管业态怎么变,唯一不变的是顾客需要什么。”这不是说说而已——从1月开始,他和团队就组织了多场顾客调研,从商品选择到服务履约都围绕一个目标:让顾客买得方便、买得满意。
这个“顾客第一”的理念,已经深植沃尔玛的每一个动作里。比如选品上,他们不一味追求自有品牌比例,而是看顾客是否真正认可。祝骏说:“数字没意义,顾客的反馈才是最重要的。”
这话听起来很“佛”,但其实背后是对零售本质的精准把握。顾客买的不是品牌,而是好商品。沃尔玛虽然有自己的品牌“沃集鲜”,但从来不会只推自家产品,而是看哪款商品更好、更值。比如他们主打的“小绿瓶牛奶”,不仅蛋白质含量高,还衍生出馒头、冰淇淋等一系列周边产品,真正从“一个爆款”出发,做出了一整个“爆款生态”。
很多人理解“社区店”,会以为是一个新风口,毕竟现在谁都在开小店、折扣店。但对沃尔玛来说,社区店的意义远不止于跟风。
它是沃尔玛全渠道布局中的一个重要拼图。
祝骏有句话讲得特别透:“我们是多店型、全渠道的一盘棋,商品也是一盘货。”什么意思?就是不管你去的是大卖场、社区店,还是在沃尔玛App上下单,看到的商品体系是一样的。大店更适合悠闲慢逛、一次买齐,社区店主打“快购”,解决一日三餐的刚需,而电商则提供送货到家的便利——三种形态互补,让顾客在任何场景下都能被精准满足。
这跟很多零售商“划分人群、划分货”的做法不同。沃尔玛的逻辑是:不管你是去大店还是小店,我们服务的始终是那1.75亿城市大众中产。他们既要价格实在,也要品质好,更要方便,而不是被标签化地分成“追低价”和“追品质”两拨人。
这种“顾客原点思维”,让沃尔玛避开了许多行业内的“伪命题”。比如有人问祝骏:“你们的坪效目标是多少?”他反而回答:“顾客满意度(NPS)才是我们衡量成功的标准。”
看似不讲“商业模型”,其实是讲得最明白的那一个。
在今天这个零售行业被各种“新概念”淹没的时代,沃尔玛却坚持做“最简单”的事:把商品做好,把服务做到位,把顾客放在第一。
他们不刻意追求高自有品牌比例,不盲目扩张,也不为了漂亮数字而设定KPI。祝骏甚至说:“一段时间的坪效高,并不一定就是成功。真正的成功,是顾客持续愿意来、愿意推荐。”
这才是零售的本质。
社区店只是沃尔玛转型过程中的一个新尝试,但它背后的逻辑却非常清晰:为城市中产打造一个更贴近、更方便、更高质价比的购物场景。4家门店只是起点,未来还会继续扩张,但节奏不会失控。
正如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说的:“我们的老板只有一个,那就是顾客。”几十年过去,这句话依然是沃尔玛最重要的战略指南针。
中国零售的变化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但想赢,不一定非得靠什么花哨打法。有时候,回到最基本的问题:顾客是谁?他们要什么?怎么给到他们?就能看得更远、走得更稳。
更新时间:2025-09-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