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太监孙耀庭自述:妃子洗澡从不用手,要12个宫女4个太监配合

说到太监,大多数人往往想到的是王振、刘瑾、李莲英等大太监。他们手握大权,备受宠信,连朝廷大员都要礼让他们三分。

但实际上这种权势只属于极少数已经爬到了金字塔顶端的太监,而对于大多数太监而言,服侍各种贵人,做各种脏活累活才是他们的日常。

同样的,大多数太监进宫的目标也不是那么“远大”,仅仅是为了混口饭吃而已,孙耀庭就是其中一员。只不过他很不幸,刚刚被阉割不久,太监制度就走向了尽头。

但孙耀庭又是幸运的,在经历各种战乱后依然活了下来,并看到了新中国的成立,见证了社会天翻地覆的变化。

后来他写了本回忆录,名字就叫《中国最后一个太监》。这本书展现了孙耀庭人生的起起伏伏,也让我们得以了解真实的宫廷生活。

1902年,孙耀庭出生于天津的一个贫农家庭。此时的中国天灾人祸不断,无数农民破产流浪。更何况孙耀庭家里本就是贫农,生活更加艰难。

他们全家只有7分地,却要养活6口人。尽管清廷推行所谓“新政”,声称要减轻农民负担,但这负担却是越减越重。

到了孙耀庭8岁那年,家里实在揭不开锅了,孙耀庭的父亲孙怀宝思来想去,最终还是决定将儿子阉割了送入宫中,这样家里能减轻点负担,孙耀庭也能有口饭吃。万一走了大运,孙耀庭受到皇帝赏识了,还能给家里带来富贵。

孙怀宝没想到的是,其实在他想着送儿子入宫时,清朝已经摇摇欲坠。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随后各地反清运动风起云涌。

1912年2月,皇帝溥仪被迫退位,清朝灭亡,新成立的民国政府废除了太监制度,不再招收新的太监。

辛亥革命对中国而言无疑是件好事,但对于已经将儿子阉割的孙怀宝而言,这一消息无异于晴天霹雳。此时的孙耀庭还在恢复,却得知进宫的路子断了,顿时陷入迷茫之中。

割都割了,也没法再长回去,这接下来的日子该怎么办?

但到了1916年,孙耀庭似乎又有了机会。此前溥仪退位后,民国政府允许他继续住在紫禁城内,享受优待,由此产生了一个围绕溥仪的“逊清小朝廷”。

原本民国政府是禁止小朝廷再招收太监的,但随着民国政府控制力减弱,溥仪又开始悄悄招收太监,连带着清朝的遗老遗少们也开始招收太监,以充门面。

正好原清朝的载涛贝勒想招太监,孙怀宝便托关系把孙耀庭送了进去。1917年孙耀庭又进了紫禁城,终于成了皇宫里的太监。

但进去后孙耀庭才发现,其实大多数太监的生活也很一般,只是工作的地方看起来“高大上”而已。而且太监也有高低老幼之分,像他这种毫无根基的小太监只能寄人篱下,给等级较高的太监当“徒弟”。

除了干各种脏活累活之外,他还得给“师傅”们端茶倒水,甚至随便来个贵人都可以支使他们。

不过孙耀庭也是幸运,1918年光绪的皇贵太妃端康看中了他,给了他一笔赏赐,还让他进了戏班,后来又由戏班转入司房。

孙耀庭甚至还攒了一笔钱,买下了“王成祥”这个名字——当时底层太监甚至不能有自己的名字,想要名字就得花钱买。

司房主要负责管理衣物和奴婢调遣,工资要高一些,而且不用像以前那样什么杂活都干了,孙耀庭的生活也改善了一些。

此后孙耀庭步步高升,不再需要伺候“师傅”们,而是直接伺候宫里的妃子,到最后甚至被提拔为皇后婉容手下的太监。

皇宫中是没有“生活自理”一说的,只有伺候别人的人和被伺候的人。据孙耀庭回忆,这些妃子洗澡甚至都不用手,而是全靠他人伺候。

比如皇后婉容,沐浴时就至少需要12名宫女和4个太监伺候,这个数量可不是随便定的,而是根据内务府规定来的,哪怕婉容哪天不想让那么多人伺候了都不行。

有些人可能还觉得伺候妃子洗澡是件美事,说不定还能和妃子“眉目传情”。但实际上对于这些太监和宫女而言,这完全就是件苦差事,而且很危险,但不干还不行。

首先这个洗澡水的水温就有严格规定,必须是能让妃子感到舒服的温水,冷一点或热一点都不行。

浴桶旁会有专人负责加水,冷了就加热水,热了就加冷水。

孙耀庭就曾因为水温不够而被斥责过,吓得差点丢了魂,还好婉容后面没有追究此事。

并且这个洗澡的过程是很复杂的,可不是泡一下就完事。一般而言都是先温水沐浴,然后加入兰草、花瓣等,这样可以让妃子身上有香气,最后再用清水冲洗。

部分妃子还有更多需求,这些太监宫女也都得想办法满足。

如果说这些还不够难的话,那么接下来还有个要命的规定,那就是太监们既要伺候妃子洗澡,又要避免直视妃子,更不能接触妃子的肌肤。

他们只能一直维持一种“低眉顺眼”的状态,将温水有节奏地倒在妃子身上。

这无疑难度极高,但如果太监们做不到,幸运一点的会被拉出去打一顿,倒霉点的可能直接被杀。对于达官显贵们而言,这些太监只是工具而已,没有了再招一批就行。

孙耀庭就这么战战兢兢地又过了几年,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溥仪和他的小朝廷赶出了紫禁城,太监们顿时没了去处。

孙耀庭还算幸运,又伺候了婉容一段时间,但随着婉容前去和溥仪团聚,孙耀庭也无处可去了。

这下孙耀庭不用再过提心吊胆的生活了,却也没了生计。无奈之下他返回老家,可家里本就是因为没钱才送他进宫的,哪能再多养一个人呢?

而且因为有身体缺陷,孙耀庭也干不了重体力活,最后实在过不下去了,只能又离开老家。

此后孙耀庭在北京和一群同病相怜的太监住在一起,其中有几个太监还存了些钱,买了几栋房屋,大家就靠收些租金勉强过活。

但当时战乱不断,他们的日子还是越来越不好过,最后连修房子的钱都没有了,孙耀庭只能以乞讨和收破烂为生。

不得不说孙耀庭着实幸运,即便这么艰苦,他还是熬了过来,坚持到了解放后。和对太监们不闻不问的民国政府不同,新中国尽力保障这些太监的生活,让他们摆脱了衣食无着的窘境。

孙耀庭先是得到了每月16元的生活费,后来还得到政府培训,当了出纳,过上了自食其力的生活。

如此种种让孙耀庭不由感慨:“解放后,我们太监才有了幸福生活!”

他写下的“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条幅正是他的内心体现。在新社会的阳光下,他终于站了起来,成为了一个真正有尊严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6

标签:妃子   宫女   清朝   太监   紫禁城   朝廷   自述   民国   家里   幸运   政府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