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家长崩溃:孩子读书时间比上班还多,家长要11:30后才睡

近日,教育部发布了《进一步加强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十条措施》,明确要从减少作业量和考试频次、增加体育时间、保障睡眠时间等方面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这些措施可以说条条戳中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痛点,然而能不能落地呢?很多人都心存质疑。

日前,一位浙江家长情绪崩溃之下深夜在社交平台上发的一个帖子,就预示了要落实这10条措施注定困难重重。

从帖子可以看出,该家长的孩子目前在读初中,他(她)的学习日常是:早上6点起床,白天上完课后,晚上还要上三节晚自习,直到9点才结束。由于晚自习有两节课基本上要拿来上课或者考试,孩子用剩下的最后一节时间写作业根本来不及,回家后还要补完作业,加上体育打卡,不到10点半都消停不了。每天的高强度“超长待机”,孩子的睡眠时间严重不足。

家长也没好到哪里去,每天早上5点多就要起来准备早餐,晚上睡觉起码要到11点后了。

这样的生活日常,让该家长非常崩溃,终于忍不住在社交平台上吐槽:教育怎么变成这样了?在生存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动物都会停止繁衍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该帖子就像精准踩雷一样,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共鸣。

首当其冲的是浙江IP的网友,纷纷表示自己家庭也是这样,“卷”得孩子和大人都崩溃,最可怕的是孩子学习没搞上去,身体都要垮了。

其他省份的孩子似乎也好不到哪里去,有福建、贵州网友表示他们家的小学生赶作业要到十一二点才能睡,更有山东的网友表示他们家上初三的闺女每天写作业到凌晨三点半……

为了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保障他们的睡眠时间,教育部已经出台了“限时令”、“睡眠令”,不少地方教育部门更是出台了“作业熔断机制”,按理说中小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有所减少,睡眠时间会有所增加,至少不用赶作业至深夜乃至凌晨才对,为什么至今中小学生晚上十一二点才睡的还那么普遍呢?网友们又展开了热议,总结下来就四个字:不敢不“卷”。

有是在职中小学教师的网友表示,现在的教学内容多,学习难度大,本来是需要更多教学课时的,可为了保障体育、美术、音乐、课间以及其他素质课程的时间,近年来文化科目的课时是一减再减,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和保证教学质量、升学率,学校只好通过“阴阳课表”等方式、以“自愿”等名义组织学生在周末、法定节假日以及寒暑假返校上课,老师课堂上做不到所有知识点都一一详细讲解,就通过布置更多作业和学习任务的方式,让学生课后自己去学、去加深记忆和理解。

家长们则更加纠结,既心疼孩子学得太痛苦,又担心孩子跟不上,哪怕学校和老师明确强调如果太晚作业可以不做,也不敢放手让孩子早睡。

由此可见,要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保障他们有充足的睡眠,确保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不是出台几个文件就可以的,后续的措施必须跟上才行,才能让“减负”政策真正落地。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要改变对学校、教师和学生“唯分数论”、“唯升学率论”的评价体系,同时均衡教育资源分布,消除基础教育阶段地区间、学校间的教育鸿沟,这样才能减轻基础教育阶段教育的盲目“内卷”,才能消除家长的教育焦虑,才能让地方教育部门以及学校、教师切实落实“减负”政策,孩子们的课业负担才会得到真正的减轻。

对于这件事情,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评论。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30

标签:育儿   家长   浙江   孩子   时间   作业   中小学生   网友   学校   措施   课业负担   教育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