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连日道歉,也平息不了国民的“米骚动”,网友:看看中国

一个发达国家如今连大米都吃不上了,这是多么可笑的一件事啊,日本人现在就陷入了这种困境,日本首相更是连续两天对人民道歉。

不过俗话说“道歉有用要警察干什么”,日本的困境不是首相一句两句话就能解决的,而且日本农林水产大臣公开表示自己从不买米,更是将日本政府的威严踩在了脚下。

日本人为什么连大米都吃不上了?日本政府能改善现在的困境吗?

一袋米,压垮了日本人

在日本大米供应短缺的背景下,日本农林水产大臣江腾拓在一次演讲中表示自己从未购买过大米,因为支持者赠送的大米已经足够多,这一言论引发了日本政客和民众的强烈批评,面对争议,日本首相石破茂连续两天公开道歉。

要知道从去年夏天开始,日本米价一路飙升,现在5公斤的大米平均售价超过4200日元,几乎是去年同期的两倍。

这意味着每公斤大米的价格高达40多元人民币,而且涨势仍在持续,在今年的母亲节,大米甚至成为了一种特殊的礼物选择,可见日本的米势有多荒谬,不过这也是日本人对高米价无奈的表现,由于米价过高,甚至出现了一些偷盗大米的案件。

日本政府已经三次投放国家储备米,总投放量超过30万吨,但收效甚微,米价并未下降,政府的储备米投放也并未对市场价格产生影响,问题的根源在于一个在日本拥有巨大影响力的组织,也就是日本农协。

日本农民有点特殊,他们种出来的粮食,多数不自己拿出去卖,而是统一通过农协及其关联机构卖给市场,不只销售,农协甚至从一开始就深度介入农民的种植环节,教你怎么种,给你种子、农药。

农协还提供农民的养老、医疗等各种保险服务,这种从头到脚的紧密捆绑,确实给农民提供了保障,让他们少承担些市场风险,但也让农协手里握有了对农产品的绝对控制权。

农协是个营利机构,它从政府手里买来储备米,却根本不想大量放出来,因为那样会把米价压低,动了它的奶酪,结果就是政府在大喊“放米了”,市场却冷冰冰地维持着高价,甚至继续涨,而日本政府也有些束手无策。

国与利,要看清形势

这次米价疯狂上涨,有人觉得并非偶然,有传闻称农协旗下的金融机构可能在海外投资上栽了大跟头,亏损数字可能高达几千亿甚至三万亿日元。

所以农协必须把国内的米价推高,让消费者多掏钱,用这种“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方式,从普通国民的饭桌上把亏空补回来,把金融市场的风险直接甩到老百姓的餐桌上,这操作真是有点不当人了。

农协的影响力可不止于此,它还有强大的游说能力,能让政府对进口农产品征收高得吓人的关税,美国米进来可能要收高达700%的关税,这导致日本的粮食和农产品价格普遍高得离谱,像天价西瓜、樱桃这样的新闻屡见不鲜。

这直接影响了日本人的消费习惯,大家的人均蔬菜、水果消费量,甚至比不上其他发达国家,甚至不如中国?

农协的行为明显在损害普通消费者的利益,为什么它依然权力滔天,没人敢动?答案藏在日本的政治选举制度里,二战后定下的议会席位分配,根本没跟上日本95%的高城市化率。

人少的农村地区,在议会里却拥有多得不像话的议员名额,“票值”比城市高出一大截,住在东京这样大城市里的选民,你投一票的份量,可能只有农村老乡投一票的四分之一,甚至更低,这种“一人一票”严重不平等,让农村选票成了“金票”。

手里票更重的农村选民,当然支持那些强调保护农民利益、反对进口农产品、支持农协势力的议员,这些议员靠着农村票进了国会,自然要通过立法和政策,使劲儿维护甚至过度膨胀农民的利益。

而代价就由“票值低廉”的城市人口来买单,天价大米、贵得吓人的水果蔬菜,就是这种政治结构玩出来的结果,也可以说是“票值高”的人对“票值低”的城市居民进行的“反向剥削”。

谁也动不了的制度顽疾

一套如此不公平、早该改的选举制度,怎么就迟迟不动呢?二战后的日本体制设计,故意强化了国会的立法权,削弱了政府的行政权,让首相内阁去推动修改涉及议员自己选区利益的改革,基本就是做梦。

指望国会议员们自己举手砍掉自己乡下的票仓分给城市,这更是天方夜谭,换位思考一下,你会“砸自己的饭碗”吗,自民党作为长期执政党深耕农村,太知道怎么跟农协打交道、怎么从票值不均里捞好处了,当然没兴趣推动改革。

唯一的希望似乎只能寄托在法院身上,确实有老百姓组织起来打官司,要求法院判票值差异违宪,日本最高法院也确实早在1976年就判了,说票值差距太大违反了宪法规定的“一人一票”原则,但是最高法院只管判对错,它没法直接指挥谁去改法律、改制度。

法院判了违宪,最终怎么改选举制度,还得由那些明明知道票值不均是怎么回事、并且从中得利的国会和政府来操刀。

这个过程里各种拖延、妥协层出不穷,改革往往就是表面上动一动、小打小闹,立法和行政部门联起手来对法院的判决阳奉阴违,这在很多国家都是难题,但在日本这种结构性的僵局似乎更突出。

所以真要实现“一人一票”太难太难了,农协的垄断权力有这样的政治结构撑腰,也就牢不可破,米价自然也难回合理水平。

当记者尖锐地问石破茂,米价再这么贵下去,大臣江藤拓是不是该辞职负责?石破茂的回答含糊其辞,这或许正是现实的写照:有些结构性的大问题,不是换个把人、不是首相一个人说句话就能解决的。

这次的“米价风波”,不光是官员说错话、经济有点波动,它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日本政治的病态发展。

信息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22

标签:财经   日本   首相   中国   国民   网友   农协   米价   大米   日本人   选举制度   农民   农村   政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