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关于中国半导体的消息:
8 月初,杭州普林科技造出了国内第一台能用于半导体生产的纳米压印设备,它能做出线宽小于 10 纳米的结构。
这一精度水平有多高?目前国际领先的 ASML 公司,其最先进的 UV 光刻机线宽极限为8 纳米。
从这一指标看,该设备已接近国际顶尖水平。
一直以来,光刻机是半导体领域的关键设备,尤其是先进的 EUV 光刻机,技术门槛高且供应集中。
纳米压印技术的突破,是否能成为传统光刻技术的替代方案?这需要从技术本身说起。
1995 年,华人科学家周裕在普林斯顿大学首次提出纳米压印概念,原理并不复杂:先制作带图案的 “印章”(模板),将其按压在涂有特殊胶水(压印胶)的材料上,通过加热、加压或紫外线照射让胶水固化,最后取下 “印章”,图案便被复制下来。
这与日常盖邮戳的过程类似,只是操作发生在纳米尺度。
根据操作方式,纳米压印主要分为三类:
目前半导体级设备(如普林科技、日本佳能产品)多采用紫外压印技术,因其支持 “步进式” 操作,可快速处理 8 英寸或 12 英寸晶圆,效率远高于热压印(需反复升降温,难以保证均匀性),在精度与效率间实现了平衡。
单从精度看,纳米压印已接近 EUV 光刻机,但替代传统光刻技术仍面临挑战。
优势方面:
劣势同样明显:
尽管存在局限,纳米压印在特定领域已实现应用,如存储芯片、光学零件、LED等,这些领域对对齐精度要求较低,更看重成本与效率,其优势可充分发挥。
全球能生产半导体级纳米压印设备的厂商较少:
纳米压印能否替代 EUV 用于逻辑芯片生产?可能性较低,但有望成为重要辅助技术,在成本敏感、精度要求不极端的场景中发挥性价比优势。
对中国而言,这一技术突破打破了国外垄断,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多线并行有助于半导体产业发展。对押注该技术的日本企业而言,凭借其实现对 EUV 的超越,难度较大。
总体来看,普林科技的成果是中国半导体设备领域的重要进展。
尽管目前无法完全替代传统光刻技术,但作为低成本、高潜力的新技术,它为行业带来了更多可能性。随着工艺成熟,其在半导体产业中的作用或将逐步提升。
更新时间:2025-08-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