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喝啤酒选鲜啤,还是“夺命大乌苏”?

出品|刻度财经

华润、青岛等国产啤酒巨头业绩飘红时,重庆啤酒却在2025年上半年迎来营收净利双降。高端酒滞销、渠道失衡、场景错位,这家曾靠网红效应逆袭的企业,正面临严峻的增长困局。

重庆啤酒2025年半年度报告正式披露,营收88.39亿元,同比微降0.24%。归母净利润8.65亿元,同比下滑4.03%。扣非净利润8.55亿元,同比减少3.72%。自2020年嘉士伯完成资产注入、重庆啤酒开启高端化战略以来,公司首次出现半年度营收、净利润双降的局面。

图源:重庆啤酒2025年半年度报告

2025年上半年,啤酒行业存量博弈持续深化。其中,华润啤酒以239亿元营收、58亿元净利进一步扩大领跑优势,反超百威亚太中国区登顶行业第一。青岛啤酒凭借1903与纯生等核心产品,实现营收204.9亿元,净利润增长7%,稳坐盈利质量标杆。燕京啤酒归母净利润更是暴增45.45%,依托U8单品在中高档市场以9%的增速步步紧逼。至此,啤酒高端化已进入“强者恒强”的阶段。

曾靠着嘉士伯的资本赋能与乌苏啤酒的网红效应,重庆啤酒逆袭成为千亿市值的消费白马。但如今,网红标签褪色、高端增长停滞、区域市场失衡,这家丹麦控股的啤酒企业,正站在“重生”后的又一个十字路口,昔日的逆袭神话,似乎撞上了难以突破的增长天花板。

01网红红利退潮后,重庆啤酒的新焦虑

2020年,“夺命大乌苏”的热梗火遍全网时,没人能想到五年后,它会从重庆啤酒的增长引擎变成“甜蜜烦恼”。

乌苏的出圈,依托的是“易醉”“上头”“nsnm(弄死你们)”等情绪标签。彼时,被职场“996”压得喘不过气的年轻人,喝着620ml大瓶装的乌苏,仿佛能借酒精宣泄情绪。但这种靠“梗”驱动的消费,难以转化为长期复购。反观青岛啤酒、华润雪花的核心产品。正如当年靠文案火遍全国的江小白,因缺乏持续的场景绑定,热度退去后便陷入增长瓶颈。当社交媒体上“喝乌苏上头”的段子逐渐减少,乌苏的销量增速自然随之放缓。

与此同时,重庆啤酒的渠道利润优势也在逐步稀释。早年乌苏能快速铺满全国烧烤摊,12元左右的定价,给经销商留出了比青岛、华润同类产品更高的利润空间。但2025年,这一优势被燕京啤酒打破,燕京U8将终端价定在8-10元。青岛啤酒也推出“经典1903”高端罐,在餐饮渠道与乌苏直接抗衡。此外,珠江啤酒、青岛啤酒等本地品牌,还靠着“当日鲜啤”的供应链优势,不断挤压乌苏的市场份额。

为求突破,乌苏在2025年上半年推出天山原酿500ml装、大红袍精酿1L装,试图切入家庭消费和宴请场景。但脱离了烧烤摊与网红标签后,重庆啤酒尚未找到新的增长支点。

02每年倒掉2万至10万元高端酒

重庆啤酒的高端化之路,从一开始就贴着嘉士伯的基因标签。2020年重组完成后,丹麦嘉士伯集团将1664、嘉士伯等国际品牌打包注入,重庆啤酒从区域性企业升级为全国性巨头,旗下拥有嘉士伯、乐堡、1664等国际高端品牌,以及重庆、山城、乌苏、大理等本土品牌。

目前,重庆啤酒已有6个品牌推出新品,包括“嘉士伯醇滑5°”“乌苏啤酒天山原酿”“重庆精酿全麦啤酒1L”“西夏特酿”(“西夏X5星空”升级版)“天目湖全麦芽”,还有京A的“轻盈马赛克”“好事橙双”“桃紫幺幺”等限定产品。

但高端化并未带来预期增长。2025年上半年,8元以上的高档产品营收52.65亿元,同比仅微增0.04%。作为业务核心抓手的高端线,增长近乎停滞,暴露出这套产品矩阵的深层问题。

图源:重庆啤酒2025年半年度报告

十几位二级经销商向《中国经营报》的爆料,更印证了高端线的颓势。据了解,这些经销商遭到嘉士伯旗下重庆啤酒一级经销商(糖酒公司)强行搭售多款高端啤酒,其中以果味啤酒为主。由于消费者及终端卖场、餐馆动销不佳,且产品难以退货,被倒掉的高端酒多为嘉士伯旗下的1664(白啤或果味啤)、夏日纷西打酒(草莓味)、精酿白啤等,经销商每年因此损失2万至10万元。

尽管高端线在品牌营销上投入巨大,试图塑造高端形象,但终端销售始终未达预期。

2025年3月,1664携手上海时装周举办联名大秀,T台两侧摆满蓝色酒瓶,模特身着印着品牌logo的礼服走秀,全力营造“法式优雅”格调;5月又在全国夜场落地“璀璨法式蓝夜”主题派对,调酒师用1664调制特饮。反观百威旗下福佳白啤酒,通过绑定露营场景,成功打开市场,形成鲜明对比。

图源:重庆啤酒2025年半年度报告

1664主打“法式蓝调”,瞄准年轻白领的休闲社交需求,但其营销场景仍聚焦夜场等现饮渠道。而近年来,这部分人群的啤酒消费已转向家庭、露营、野餐等非现饮渠道。

更关键的是价格带卡位失误。重庆啤酒的高端产品多集中在12元以上价格带,可2025年上半年,8-10元价格带已成为高端啤酒的“主流战场”,燕京U8、青岛经典1903、华润SuperX等产品在此发力,占据了高端市场的大部分份额。重庆啤酒迟迟未布局该价格带,相当于主动让出了最大的增量市场。

03渠道弱势

重庆啤酒的区域布局,一直存在“西部强、东部弱”的短板,2025年上半年这一失衡进一步加剧:西北地区营收25.96亿元,同比增长1.75%;中部地区营收35.32亿元,同比下降0.7%;南部地区营收24.79亿元,同比下降1.47%。

图源:重庆啤酒2025年半年度报告

华南地区是中国啤酒行业的“兵家必争之地”,聚集了珠江啤酒、华润雪花、青岛啤酒等强敌。但重庆啤酒直到2024年8月才投产佛山三水工厂,此前长期依赖西北、西南地区的产能,在华南市场先天不足。

渠道结构的短板在南区被进一步放大。重庆啤酒在南区仍以传统餐饮渠道为主,而燕京啤酒通过与零食折扣店、仓储会员店合作,提升非现饮渠道占比,而青岛啤酒则借助美团、饿了么优化即时零售供应链,推动非现饮渠道高速增长。

重庆啤酒的困境并非个例,而是2025年中国啤酒行业外资品牌集体疲软的缩影,国产啤酒巨头正逐步夺回市场主导权。

其中,燕京啤酒的“逆袭”最具代表性。它聚焦8-10元价格带的核心产品U8,通过场景绑定与渠道下沉,构建起核心竞争力。华润啤酒和青岛啤酒则在全渠道、全价格带布局上拉开差距,华润以“SuperX+马尔斯绿”双品牌覆盖8-15元中高档价格带,同时优化即时零售供应链,扩张非现饮渠道。青岛啤酒推出“经典1903”高端罐,通过电商直播带货实现增长,还以社区店模式下沉县域市场,巩固基本盘。

如今的啤酒行业,比拼的已不是产能规模和铺货率,而是精准捕捉消费场景与优化渠道效率的能力,显然重庆啤酒尚未完全适应这种转变。

随着即时零售、社区团购等新兴渠道崛起,非现饮渠道占比首次超过现饮渠道,成为啤酒消费的主流场景。但重庆啤酒仍高度依赖餐饮、线下酒吧等现饮场景,对新兴渠道布局明显滞后。

对重庆啤酒而言,破局路径并非没有。例如,本土品牌“精酿全麦”系列在川渝火锅场景已积累不错的消费者基础,若能通过电商渠道推向全国,结合火锅场景做精准营销,或可成为新的高端增长极。

重庆啤酒可以借鉴珠江啤酒的鲜啤与社区店模式,在华南建设小型鲜啤工厂,缩短配送半径、降低物流成本,同时加快与零食折扣店、仓储会员店的合作,推出“家庭装”“聚会装”等定制化产品,快速提升非现饮渠道占比。唯有解决产能滞后与渠道弱势的双重问题,才能真正稳住南区市场。

十年前,重庆啤酒靠回归主业、借力嘉士伯实现“复活”;十年后,它需要放下外资品牌的身段,更贴近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与趋势。千亿市值的光环已然褪去,接下来的每一步都需更务实、更接地气。毕竟,在啤酒行业的存量厮杀中,没有企业能靠过往的成功躺赢。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7

标签:美食   乌苏   啤酒   年轻人   重庆   渠道   华润   青岛   燕京   场景   品牌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