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稀土产业靠啥顶住被挖角压力?从开采到回收

最近听说澳大利亚偷偷挖走了咱们几个稀土技术员,网上讨论挺多的。虽说这事让很多人担心,但仔细扒拉扒拉细节,发现他们的技术突破其实没想象中那么厉害。稀土这事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其实就一条链子,下面说说我的理解。

稀土不光是挖矿那么简单,得二十多道工序才能变成能用的产品。澳大利亚这次搞定了氧化镝提炼这一步,就像学会了组装汽车的最后一个螺丝,其他环节还得靠别人才行。咱们三十年前就开始整这条链子,现在每个环节都连得很紧。

比如采矿这块,广东韶关的矿里重稀土含量高,材料好使。澳大利亚那边矿石质量差,就算后面技术再牛,原料不行成本就高,卖不出去。分离提纯更麻烦,内蒙古的设备能把十几种稀土元素分开,纯度特别高,这种技术不是几个人能带走的。

加工环节更是关键,北京那边能做出高性能磁铁,误差小,稳定性好。这种东西用在电动车电池或者发电机上,差一点都不行。澳大利亚搞不定最后成型加工,只能买咱们的半成品,再加工完又得运回来,折腾一圈肯定赔钱。

赣州那边最厉害,上千家厂子扎堆,什么需求都能就近解决。模具坏了半小时内能换新,药剂不够电话一打马上送到。这种集群效应省时省力,其他国家想复制得多少年?特斯拉要改磁铁参数,宁波厂子三个月搞定,换成澳大利亚至少翻倍时间。

人才方面也不用慌。江西每年两千多毕业生进稀土行业,五万工程师随时顶上。就算走了几个技术员,后面还有人补。而且这些技术是几代人摸索出来的经验,不是单靠几个人就能带走的。

美国以前搞过稀土项目,后来成本太高只能军方兜底。澳大利亚要是真整全套产业链,估计也得靠政府补贴撑着。咱们稀土产业这盘棋下了三十年,全国上下配合默契,不是随便几个技术员能撬动的。

反正现在看,稀土这事儿就跟建高楼似的,地基框架都在,局部被挖个坑不算大事。 澳大利亚搞技术挖角更像是给自己找点信心,实际要撼动咱们根基,怕是得再想想办法。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5

标签:科技   稀土   中国   压力   产业   澳大利亚   技术员   技术   厂子   环节   几个人   链子   磁铁   特斯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