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101-66的大胜,一块亚洲杯铜牌,但这真的能抚平输给日本队带来的意难平吗?
答案显然是不能。
看看和韩国队的比赛,王思雨19分,张子宇18分,罗欣棫15分,韩旭16分,杨力维14分。全队手感火热,内外开花,打得韩国队毫无还手之力。
这恰恰让输给日本那场球,显得更加憋屈。我们不是没有这个实力,但为什么偏偏在最关键的比赛里,打得那么艰难?
问题出在哪?战术太死板了。
日本队很清楚,她们就靠小快灵和精准的三分投射吃饭。当她们的投手田中心被限制住,立刻就有其他人站出来。而我们呢?还在一根筋地往里凿,迷信“双塔”的高度优势。
可问题是,球都传不进去,高度有什么用?
日本队用速度把我们的防线搅得天翻地覆,外线球员根本不敢放开手脚去协防,因为一旦漏人,就是一记三分。宫鲁鸣在场边,似乎也拿不出什么应对的办法,只能看着队员在场上越打越被动。
到了下半场,进攻和防守完全被对手拿捏,局面根本打不开。
更让人着急的是我们老队员的状态。黄思静、杨力维、李媛,这几年看下来,技术上好像没有多少长进,一到关键时刻,需要有人站出来解决问题时,她们还是打不了那种决定比赛的明星球。
还有那个张茹,说实话,不少球迷都觉得她这次进国家队有点勉强。
反观年轻队员,杨舒予和张子宇的表现还算有点亮点。但篮球是五个人的运动,光靠一两个点闪光,根本赢不了球。
日本女篮的打法,其实就是世界女篮发展的一个潮流。咱们这种又高又大但移动慢、投篮不准的阵容,对上她们天然吃亏。所谓的“双塔”战术,打日本队没用,真要是碰上欧美那些身体更壮、技术更全面的强队,恐怕输得更惨。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既然知道对手三分准,为什么不从一开始就进行高强度的贴身紧逼?难道教练没有布置吗?还是说队员执行力不够?
再看看我们自己的三分球,投得跟什么似的。平时练了那么多投篮,一到正式比赛就失灵,这训练质量真的得打个问号。
投篮不准,防守又跟不上,这不输球才怪了。赢几场热身赛就觉得高枕无忧,结果到了正赛,直接被打回原形。
而在这片争议声中,最让人惋惜的,是王思雨。
在和韩国队的铜牌战里,她一个人就拿下了19分7篮板7助攻,几乎是凭借一己之力盘活了全队。这样一个状态火热的后场核心,在对阵日本队那场生死战里,却只获得了几分钟可怜的出场时间。
如果宫鲁鸣敢于求变,用王思雨去首发冲击日本队的防线,结局会不会不一样?
可惜,竞技体育没有如果。
更让人心寒的是,王思雨在赛后采访时透露,这届亚洲杯可能是她国家队生涯的最后一站了。这话里的意思,不言而喻。
一个当打之年的核心后卫,一个在场上充满能量的球员,却因为在关键战中不被信任而心灰意冷,这比输掉一场比赛更让人痛心。
这块铜牌,或许能给这次亚洲杯之行画上一个句号,但它掩盖不了战术的僵化和用人的固执。而王思雨可能选择的离开,才是这次失利背后,中国女篮付出的最沉重的代价。
更新时间:2025-07-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