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拔5500米的喜马拉雅山脊搞火药爆破,这是艺术创作还是对自然的冒犯?”9月19日,户外品牌始祖鸟联手艺术家蔡国强推出的《升龙》烟花秀,本想打造“高山艺术盛宴”,却因“炸山燃焰”的画面引发全网声讨。北京两高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向安一句“不敬畏大自然,不敬畏法律”的尖锐批评,更是戳破了这场活动包装下的核心争议。
这场引发轩然大波的活动,起初被主办方描绘得“无可挑剔”。根据公开信息,蔡国强团队通过火药爆破技术,让三幕彩色烟花沿喜马拉雅山脉江孜热龙地区的山脊依次绽放,在暮色中勾勒出“龙形”轨迹。始祖鸟方面强调,活动手续完全合规:不仅获得乡、村、县三级政府同意,在生态环境局完成备案,所用烟花还是“生物可降解材料”,经过北京冬奥会及欧美多地验证,燃放等级为最低风险的V级 。
为彰显“环保诚意”,主办方还列出了一套“预防-监测-恢复”全链条方案:燃放前转移牧民牲畜,用盐砖引导鼠兔等小型动物离开;燃放后立即清理残留物,对草甸进行翻土修复,声称“确保不留生态隐患”。当地生态环境部门也回应称,选址不在保护区,暂未发现生态破坏迹象 。
但这些“合规证明”没能堵住质疑的声音,反而让李向安的批评更具穿透力:“别拿‘合规’当挡箭牌,法律的底线不等于敬畏的上限。”这位资深律师的话精准击中了公众的痛点——青藏高原的生态价值,从来不是一份备案手续能衡量的。植物学博士顾有容的专业解读更揭露了现实:高原草甸的草毡层仅10厘米厚,下方全是缺乏有机质的岩石碎末,一旦被爆破高温灼伤或翻土破坏,恢复可能需要上百年,所谓“修复”不过是自欺欺人 。
更让网友愤怒的是活动背后的“双重标准”。有细心者发现,始祖鸟在国内致歉时强调“初心是关注在地文化”,但海外版致歉信却直言“此行为与品牌环保价值观不符”,还提到“正与中国团队沟通调整”,被质疑有“甩锅”嫌疑 。这种内外有别的态度,与李向安“不敬畏”的批评形成了刺眼呼应——当户外品牌把“自然友好”当营销话术,当艺术家把雪域高原当“艺术试验场”,所谓的“敬畏”早已沦为包装。
舆论发酵48小时后,事件迎来转折。9月21日,蔡国强工作室率先致歉,承认“考虑不周”,承诺配合第三方评估并承担补救责任;始祖鸟也发文道歉,坦言对“艺术边界评估不够专业”,将推进藏地环保计划 。同日,日喀则市委市政府紧急成立调查组赶赴现场,明确将依据核查结果依法依规处理 。
但道歉与调查的启动,并未消解争议的核心。李向安的批评仍在发酵:“法律或许没禁止所有‘打擦边球’的行为,但敬畏之心要求我们主动止步。”正如中新网评论所指出的,始祖鸟“一边吃户外的饭,一边砸大自然的碗”,这种商业傲慢与生态短视,才是公众愤怒的根源 。网友的留言更直白:“真正的敬畏是‘不打扰’,而不是先破坏再道歉;是把高原当需要守护的家园,而不是衬托品牌的背景板。”
目前,调查组仍在现场核查生态影响,第三方评估尚未出具结果。但无论最终结论如何,这场烟花秀都已成为一记深刻的警钟:
对企业而言,“环保人设”从来不是靠营销文案堆砌,而是“能不做就不做”的克制;对艺术家来说,真正的“大地艺术”应是与自然共生,而非用火药征服自然;对监管者而言,审批不能只看“材料合规”,更要守住“生态优先”的底线——毕竟青藏高原作为全球生态屏障,其价值远非一场商业艺术活动可比。
李向安的怒斥,本质是在提醒所有人:敬畏自然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刻在行动里的谦卑。当烟花的绚烂从高原山脊褪去,留下的不应是待修复的草甸和被消耗的信任,而应是对“人与自然边界”的永恒敬畏。
更新时间:2025-09-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