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潮评赛选手 翁丽静
“等你们重新开业”“老板身体好点没”……10月10日,杭州市萧山区面王面馆停业109天后悄然复业,老板娘李红艳手机里存着上百条食客关心的短信。据潮新闻10月11日报道,这家开了17年的夫妻小店,此次因老板朱云敏手术休业百日,复业未做宣传,仅靠点对点短信通知,便迎来老客扎堆回归的火爆场景。
没有网红营销的喧嚣,没有开业促销的噱头,这份牵挂却比“排队百米”的流量奇观更戳中人心,也撕开了餐饮业的“流量迷思”:比起转瞬即逝的流量红利,藏在烟火气里的人情味,才是小店穿越市场周期的真正压舱石。
如今,不少小店陷入“流量焦虑”:为博眼球跟风搞“网红装修”,靠“打卡赠送”噱头赚一波快钱,却把口味的打磨、服务的温度抛之脑后;有的店凭借着一条短视频火遍全网,却因食物敷衍,态度冷漠,短短数月便门可罗雀。
反观杭州这家面馆,停业时只因老板朱云敏生病手术,妻子李红艳简单告知“短暂休业”,复业时也未做任何宣传,只靠老板娘点对点发送的复工短信,就引来了老客们“等了好久”的热情回应,这背后的逻辑再清晰不过:
流量能带来“一次性打卡”的热闹,人情味才能换来“109天的等待”的长久回报。噱头只能短暂的引起关注,用心才能攒下双向奔赴的信任——这份默契才是任何流量都无法复制的竞争力。
浙江街头的小店,从来都藏着这样动人的“经营哲学”。温州老城的“暖‘新’餐厅”,特意将晚餐延长至晚8时30分适配外卖员、快递员节奏,10元就能拿下两荤两素热乎饭,让奔波者吃得踏实;宁波“百岁粥坊”周惠英团队凌晨四点备餐,一元爱心早餐温暖保洁、户外工作者。
而杭州这家面馆,更是把“用心”刻进了烟火日常的每一个细节:朱云敏早上6点起床熬高汤,每一块大排都要手工敲打,哪怕大病初愈仍坚持现炒每一碗面;李红艳从“拿画笔的手”练出娴熟的打包动作,停业时字斟句酌地写复工短信,复业后忙到脚不沾地,却仍记得老客“不吃葱”的习惯。这些细节从未写进精致的营销方案,却成了最动人的“生意经”。
它们或许没有网红店的热度,却能在岁月里站稳脚跟,成为城市烟火气里最温暖的底色。因为小店的核心从来不是“卖产品”,而是“做连接”——连接的是味蕾,更是人心。
流量是阵风,刮过就散;人情味是根,扎深才稳。当“网红”的滤镜褪去,当营销的噱头失效,真正能让小店熬过109天停业低谷、留住17年老客的,从来都是那份对食客的真诚和对品质的坚守。那些老板娘舍不得删除的短信,不是手机里的存储空间,而是17年以来“一面换一心”的情感沉淀,是小店与食客之间最珍贵的羁绊。
愿更多小店能跳出“流量陷阱”,读懂“人情味”的价值——少些对流量的盲目追逐,多些对口味的用心打磨,多些对食客的真诚以待。毕竟,餐饮行业最动人的竞争力,从来不在流量数据上,而在烟火气里,在你用心对待每一位食客的细节里。
(作者系浙江万里学院学生)
潮评别光吃瓜,输出高见;青评出击,不平就鸣。潮评大奖等你来拿。去圈子 >
“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新时间:2025-10-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