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之战,项羽虽败犹荣,自此之后世间再无西楚霸王了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我们有些朋友很多时候喜欢讲什么“我命由我不由天”、“人定胜天”,其实以此激励自己进行不屈的抗争是可以的,但真要信以为真,那就很难说了。其实大多数人都是摆脱不了命运的制裁的。比如西楚霸王项羽就是一个典型。

项羽在谢幕之前,最有希望扭转命运的机会是韩信割据齐地,形成刘邦、项羽、韩信三足鼎立之势,但是鬼迷心窍的韩信一顿纠结、瞎搞之后,还是表示要坚决帮助刘邦去弄死项羽。就这,让项羽找谁去说理去?不只能欲哭无泪去面对现实!

刘邦这些年其实已经被项羽揍得只剩半口气了,当然项羽的日子也不好过。这对冤家就跟洪七公和欧阳锋拼内力一样,就是不要地死耗对方,谁先泄气谁就必输无疑。原本稳占上风的项羽,因为被韩信吞掉龙且十万楚军,而韩信又最终决定要支持刘邦,此消彼长之下,他也终于感觉到了强弩之末了。

瞬间回血的刘邦当时是啥心思呢?他其实并没有信心和勇气去对项羽落井下石,毕竟这些年已经被项羽揍出心理阴影来了。他是想趁机给自己解套,因为他之前多次想跟项羽议和,但是因为背信弃义的劣迹斑斑,项羽根本不给他机会。现在项羽也比较难受了,他觉得是个跟项羽议和的好机会了。

由于当时刘邦手下的第一名嘴已经被韩信坑死在了齐国,所以这个艰巨的任务只能由二号种子选手陆贾去完成了。

陆贾跑到项羽那边传达了刘邦的意愿,希望项羽归还刘邦的爹和老婆,大家今后和平共处、东西分治。

可是项羽这些确实也是被刘邦骗出心理阴影了,所以坚决不答应。这两兄弟,一个被对方打出心理阴影了,一个被对方骗出心理阴影了,还真是绝配!

刘邦被拒绝之后心里就开始纳闷了,以前不都是我甩别人,怎么现在自己被甩了呢?所以便怒骂项羽给脸不要脸,又摆开架势要跟项羽决一死战了。反正,刘邦这人啥都可以输,但是面子和气势是不能输的。

但是这俩冤家对头随后又没有带起来。因为在关键时刻,一个叫做侯公的云游闲士向刘邦毛遂自荐,要替他再去楚营议和。

刘邦是啥态度呢?一见面就把人家臭骂一顿,最后是人家耐着性子让他平复了情绪,然后好说歹说让刘邦同意给他一次机会。所以,历史很多时候是讽刺的,就这样的刘邦,你能说他礼贤下士吗?但是就是有那么多贵人哭着求着要为他效力。

侯公最后不知道用什么法子成功地让项羽同意跟刘邦和解,双方以鸿沟(对峙的广武涧附近)为界平分天下,项羽归还了刘邦的老爹和老婆。

更为吊诡的是,这位侯公立此大功之后,就再也没有现身了。只能以侯公是世外高人来解释吧!

双方议和之后,按道理就该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但是刘邦在张良和陈平的起哄下,再次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趁着项羽向东撤军之际,对项羽发起了背后偷袭。

大家也不要对刘邦这种行为大惊小怪了哈,这其实是他的常规操作。放在成功者身上就叫不拘一格,放到失败者身上那必定就是厚颜无耻。

但是,刘邦这么多年也算是挨打挨出了点心得来了,偷袭项羽这种事他又不是第一次干,哪次后面不是被项羽毒打?所以他这次准备跟项羽来个一次定输赢,要么就这次偷袭弄死你项羽,要么我把所有家当都搭进去,我一个50多岁的老头子了,破产就破产,无所谓。

刘邦这次偷袭反击动用了他所有能够动用的资源,准备四面合围项羽:第一路军是刘邦亲自统领的汉军主力,从荥阳出发,由西而东尾随项羽军开启攻击,迫使项羽军不得不且战且向东撤退;第二路军是彭越率部自北向南,截断三川东海道,防止项羽北上。第三路军是韩信的军队,从齐地往南下,由东、北两个方向攻取楚国首都彭城地区,端掉项羽的老巢。第四路军是将军刘贾协助新封的淮南王英布攻取寿春,再由南向北推进,堵截项羽南下的退路,力求在淮北地区全歼楚军。

所以说,刘邦其实还是很有军事才能的,毕竟兵仙韩信最后都说他能将十万兵,属于当时的一流军事将领了。

但刘邦这个“天罗地网”计划后面却出了岔子,差点没把自己搭进去。什么岔子呢?那就是刘邦自己追上去之后,韩信和彭越那两路大军根本不怎么搭理他,搞得他差点又要跟项羽单挑然后被暴揍了。

项羽因为未曾料到刘邦敢再次背弃盟约,所以东归的时候没注意后背防守问题,被刘邦打了一个措手不及。项羽且战且退,最后在陈邑稳住了阵脚,然后依托于陈邑构筑了防线,并命令钟离昧在陈邑北边固陵设防。

当刘邦率军追击到固陵时,被离味率军阻击,逼停了攻势。

但刘邦一点也不慌,因为按照他原来的计算,也估计项羽会在陈邑这个地方稳住阵脚,所以把跟各路大军汇合的地点定在了固陵。所以只要拖住楚军,等待援军到来,自己的战略目的就达到了。

可原先答应出军的韩信和彭越迟迟没有出现,导致刘邦再次被项羽打得狼狈不堪,退入阳夏城中坚壁固守。

再次陷入无比尴尬的境遇,刘邦跟知心大哥张良请教,要怎么样才能让韩信和彭越出兵?

张良直接点明关键:干掉项羽,天下就大定了,彭越和韩信不肯出兵无非就是条件没谈好呗!你得赶紧册封彭越为魏王、然后承诺将来把睢阳到谷城的地盘都划给彭越。韩信已经是齐王了,所以可以承诺将陈邑以东直到大海全部划归韩信。这样,那两人必定出兵。

彭越和韩信,你们都不是说自己要忠于汉王吗?咋都不见兔子不撒鹰了呢?咱不是说你们这种唯利是图的行为怎么怎么样,但真的不要又当又立。教坏了小朋友不好哈。

刘邦无可奈何,只能照办。求人办事就该要有求人办事的觉悟嘛!

如此,彭越和韩信果真顺利出兵了。这件事,成为了这两人后来最重的死亡砝码之一。你们要又要还要,最后统统都得给刘邦吐出来!

彭越那边的战况就不介绍了哈,因为他主要任务也是阻击项羽北逃。主要介绍一下韩信这边的战况,他从山东南下到苏北,接连攻占薛县、沛县、留县,还一举拿下楚国首都彭城,防守彭城的项它兵败被俘。然后乘胜西进,一路攻克萧县、相县等地,势如破竹,很快就与刘邦军在陈邑附近会师。为什么要介绍韩信的战绩呢?因为这样大家才知道,项羽那支部队其实已经是一支孤军了。

刘邦、韩信、彭越三路大军会合之后,声威大振,立马开始全面反攻,先击败钟离昧,攻克固陵。接着包围陈县,守将利几投降。

项羽一看敌方气势如虹,便放弃在在陈邑地区决战的想法,率军沿颍水南下,计划退到淮河以南,在楚国的南部地区重整旗鼓。

可是,此时的淮南地区也被刘贾和英布基本攻克了。项羽南下之路被堵死了。

无奈之下,项羽只好引军东去,最后选定在垓下(今安徽灵璧南)止军设防,做最后的决战准备。

此时的项羽,手里的全部筹码就是十万疲惫之师且无粮草供应,四面合围的态势之下,留给他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但即便是在如此不利情况下,硬战之王还是在垓下平原摆好阵势正面迎敌。当然,也是因为项羽已经无城可守了。

项王不死,楚军不败。支撑着这支摇摇欲坠的孤军是项羽带给这支百战之师的信念和意志!项羽是这支楚军的唯一军魂!

咱们有很多朋友受限于自身见识,或者被一些营销号带偏了,总是各种编排、抹黑项羽,说项羽不懂得团结下属什么的,咱就可以明明白白地告诉大家,项羽要真是那样一个人,这支穷途末路的楚军不可能在这个生死关头还有如此气势和气质的。所以大家有些时候看事情多动点脑子!

此时合围项羽的汉军有多少呢?四五十万吧!具体咱们不纠结,反正是各个维度都占绝对优势,唯独在统帅这个点上,霸王对决兵仙,算是五五开吧!

这里要着重表扬一下韩信同志,尽管他是在拥有绝对优势兵力的情况下于野战之中顶住了项羽的冲击,但这已经是这个时代的蝎子拉屎独一份了。平心而论,这个时代没有任何一个其他将领顶得住项羽率十万人的冲击。不管他有几十万兵力。

到了双方决战之日,韩信将几十万大军分成了六个军阵,排出了前、中、后的三重纵深,用于层层消耗项羽的攻势。具体布置如下:

韩信率前军正面硬抗项羽的冲锋;刘邦坐镇中军、韩信部将孔熙率领左军、陈贺(刘邦芒砀山老兄弟)死守右翼,形成第二道防线;最后,由周勃护左后翼、柴武护右后翼。

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韩信)先合,不利,却。孔将军、费将军(费候陈贺)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

简单翻译一下,大体意思是:项羽十万大军开始冲锋,韩信不敌,败退。孔熙、陈贺赶紧补位。然后韩信重整旗鼓,从外围包抄,最终把项羽击败了。

这里留一个问题给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这一战是大汉王朝的定鼎之战,史书上却惜字如金地只留下上述只言片语呢?参考方向是在照顾老刘的面子。

苦战之后,项羽率部突围回营。

随后便是“四面楚歌”的故事了。这是一种典型的攻心术,没啥好介绍的。哀莫大于心死,韩信这是要击溃楚军最后的抵抗意志。

咱想说的是“霸王别姬”的故事:深感自己已经成为孤家寡人的项羽拔剑长叹: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而与项羽生死相随的虞姬凄然起舞,应和道:“汉军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唱罢,美人自刎。

其实很多人都没有读懂这个故事,这个故事是在讲“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吗?不是的!人家是在讲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项羽是明明确确地在说,自己现在陷于不利局面,但是放不下虞姬等人,所以不知道如何是好;虞姬在说什么?在说自己不想成为项羽的累赘。别因我而有所顾虑,你该突围就突围,该战死就战死,我在另一个世界等你。

还有一点,其实像虞姬这样的美人,她除了给项羽殉情外,其实还有很多种选择。咱不多说哈,就举一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汉文帝的生母、魏豹的宠姬薄姬。但是,虞姬认为那样会给项羽脸上抹黑,只有提前死去才能给心爱的男人保留最后的体面。

“霸王别姬”为什么能成为不朽的爱情经典?因为这是一种纯粹的、高贵的、壮烈的爱!刘邦即便后来当了皇帝,为什么历史文化不帮他编排点凄美爱情故事出来呢?因为他没什么东西拿得出手。所以有些影视剧刻意放大了他和刘肥生母曹寡妇的戏,这也算是灰里选豆吧!

虞姬死后,了无牵挂的项羽选了800近卫突围了。

这件事也要很好地解释一下,首先这800近卫一定是800火种,是楚军的骨干、元老。老兵不死,军魂犹存。其次是大家要理解项羽这是一种标准的弃卒保车的选择,不要啥都不明白就搁那哔哔项羽丢下兄弟们不管,自己逃命去了。这几万楚军是带着一起突围的生存机会大一点还是让他们待在原地投降生存机会大一点呢?其实项羽就是心没有刘邦那么狠毒而已,换作是刘邦,一定会第二天让剩余的几万楚军跟汉军去猛冲猛打,自己趁机先跑。

刘邦自然是不打算放过项羽的,所以在发现项羽突围之后,严令灌婴率五千铁骑穷追不舍,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项羽一路奔袭,等到渡过淮水时,身边只剩不到百人了。

然后,老天还没打算放过项羽,当他逃到阴陵县(安徽定远西北)时,因迷失方向,便找到一个农夫问路,结果这个农夫指了一条错误的道路,把项羽带进了沼泽死路,等项羽走出沼泽后,灌婴已经追上来了。项羽总没得罪这个老农吧?这就是命!

又是一番突击,项羽东逃进东城县(安徽定远东南)时,身边仅剩二十八骑。且被灌婴的骑兵死死地咬住了。

望着身后源源不断的追兵,项羽终于感觉到自己难以冲出去了。在一座无名的小山上,项羽对身边誓死追随的28名勇士说:

自起兵来,至今已经八年,大小七十余战,挡者破,击者服,未曾一败,霸有天下。眼下穷困至此,乃天要亡我,非战之罪!现决意死战,愿与诸君痛快地做这最后一战,一战破围、二战斩将、三战夺旗,愿与诸君连胜三战,让大家知道,不是我项羽不行,而是老天要灭我!

听罢,28名勇士望着自己心中的偶像,目光之中充满坚定与勇敢!

项羽将二十八骑为四队,每队七骑,各向一方布阵,静候汉军的到来。待汉军合围之后,项羽手指山坡下旌旗晃动的汉军,从容言道:“我领一队先行,率先为诸君斩将。”然后远指东方吩咐道:“看!那里有三块高地,你等三队由另外三个方向杀入敌阵,突围后分别抵达三处高地,等候我的到来。”言罢,率先冲阵!一番冲杀之后,项羽说到做到,斩杀汉军大将一员。其余部下也分别抵达三处高地,但被灌婴分兵包围。

剩下的就是项羽的独舞,他冲上第一处高地,带着那十几个人又杀入汉军阵中,杀数十人后,成功冲上了第二块高地。如此反复,最后跟部下在第三块高地汇合。项羽轮番冲杀,损失了多少人?2人!

身在必死之局,杀敌尽兴之后,项羽问兄弟可否痛快?仅剩的26名骑将同时下马,跪拜道:“如大王所言!”此乃何等气概?不懂就去看看金庸小说中的乔峰吧!

言罢,项羽再次率领20多个兄弟继续向东南突围,一直跑到了他的归宿地乌江边。

在乌江边,项羽其实是有逃生的机会的,因为乌江亭长已经备船来接应他了。可项羽不愿意独活,只把跟随自己南征北战的乌骓马托付给了乌江亭长,然后令部下把战马全部放生。背水列阵,静候最后一战。

乌骓马最后投江殉主了,剩下的那些将士也纷纷倒下了,只有项羽一个人杀了数百人而岿然不倒。

项羽也不知道自己还能杀多少人,但自己死意已决,也没必要再添杀戮了。他知道自己的尸首很值钱(赏千金、封万户),于是对着自己老部下吕马童说,愿意成就他一番滔天富贵,既然我的命这么值钱,那就送给你吧。然后,拔剑自刎了,年仅31岁。

让人心塞的是,项羽这个背负几千年对手下吝啬的男人,临终之前想把滔天的富贵送给曾经追随过、背叛过自己的吕马童,但最后却被分尸了,一分为五,项羽的尸体成就了五个2000户侯爷。

楚汉相争的历史至此落幕!但还是想问一下大家,韩信、张良、范增、刘邦、英布、申阳、张耳、田荣一家子、陈馀、陈平、宋义、魏豹、臧荼、赵歇、吴芮、共敖……这些人到底是项羽对不起他们多一点,还是他们对不起项羽多一点呢?

当然,大家要说政治斗争本就六亲不认,也没有问题。可是,为什么还要以胜利者的丑陋嘴脸去刻意抹黑项羽呢?项羽要是真的是如你们那么说的不堪,乌江亭长是不可能来救他的,那最后的20几个战将有可能就会有人拿他的人头去当投名状了……

朋友们,永远都不是成功者全对,失败者全错。多想想古往今来还有哪个失败者能像项羽这样备受推崇吧?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9

标签:项羽   定远   乌江   楚国   亭长   虽败犹荣   汉军   刘邦   高地   霸王   不利   世间   机会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