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MetaConnect发布会刚散场,扎克伯格戴着Ray-BanMetaDisplay小跑着接受采访,当场甩出三款新品:Ray-BanMetaGen2、OakleyMetaVanguard,还有带屏幕的旗舰款Display。
要知道,去年旧款Ray-Ban眼镜卖了超100万副,这次凑齐“全家桶”,明显是想在可穿戴设备圈站稳脚跟。
旗舰款Display是这次的重头戏,右边镜片嵌着“单目平视显示器”,600×600像素,亮度能到5000尼特,大太阳下也看得清,这不是真AR,更像飘在眼前的信息板,不用时屏幕会隐去,外人完全察觉不到。
本来想吐槽这是换壳升级,但翻完技术参数发现藏着巧思,这设计刚好解决了老款智能眼镜“戴出门像异类”的问题,Meta算是摸准了用户的社交顾虑。
它的摄像头升级到1200万像素,照片能拍3024×4032像素,视频支持1440p,比前代精进显著。
还有个“对话焦点”功能,宣称能在嘈杂处放大说话人声音,说实话,要是这功能落地,在菜市场接电话就不用捂耳朵喊了,实用性确实在线。
配套的神经腕带更有意思,官方叫它“科学突破”,前臂肌肉的微弱电信号被它捕捉,捏手指、滑拇指的小动作就此转化为操作指令。
之前智能眼镜不是靠语音就是摸镜腿,在会议室想调音量都觉得尴尬,这腕带把操作变成了“隐形动作”。
海外科技论坛上有体验者说“适应后像长了第六感”,我觉得不算夸张,毕竟能消解设备使用的违和感,本身就是种进步。
价格分档也挺务实,Display卖799美元,Oakley运动款499美元,续航翻倍的Gen2只要379美元。
不同需求都能覆盖,比早年一上来定高价的品牌聪明得多,这是摸透了消费电子的定价逻辑。
光有硬件撑不起竞争力,Meta这次同步放出了“可穿戴设备访问工具包”,其实就是给开发者的SDK,能调用摄像头、麦克风这些硬件能力。
目前眼镜的算力和续航还有短板,初期应用得靠手机运行,数据通过蓝牙传输。
无奈之下,这算是折中方案,总比硬搞独立运行导致体验拉胯强,更关键的是扎克伯格提到的“Meta地平线引擎”,说是要整合所有工具赋能开发者。
迪士尼已经在测试AI向导功能,打算用在主题公园;微软则计划接入“SeeingAI”帮视障人士,老实讲,这些场景比单纯刷消息有价值多了,也让眼镜从“玩具”往“工具”靠了靠。
Meta自己也承认,还没找到撑得起799美元售价的“杀手级应用”,现在的功能更像手机的延伸,但把SDK和引擎开放给全球开发者,相当于把找爆款的活儿外包了。
这波操作挺精明,既降低了自己的试错成本,又能快速铺开应用场景,毕竟千人千面的需求,单靠一家公司根本挖不完。
行业预测对智能眼镜很看好,IDC说2025年出货量会大涨,到2029年硬件出货能到4310万台;MarketsandMarkets更预测,市场规模能从12亿美元涨到2030年的41亿美元。
如此看来,Meta手里的牌确实硬,2025年第二季度它在AR/VR和无屏智能眼镜市场的份额,甩了第二名老远,但国内品牌走了完全不同的路子。
XREAL、Rokid不搞AI交互,专攻“可穿戴私人影院”,它们普遍用索尼Micro-OLED屏,双眼1080p分辨率、120Hz刷新率,投出的虚拟屏幕有130到360英寸大。
RokidMax2能调0到-600度屈光度,近视的不用戴两副眼镜;XREALAir2Pro可调节镜片明暗,太阳下也能看。
很显然,这两种路线没有对错,Meta强在软件、社交和AI算法,硬件只是载体;国内品牌擅长硬件制造,把“便携巨幕”做到了极致。
有人出差用XREAL办公看剧,有人日常戴Meta记录生活,需求本就不同,这也说明市场足够大,不是非此即彼的零和博弈,反而能共同把智能眼镜的认知度做起来。
说到底,Meta这三款新品指明了两个方向:要么靠AI让设备更懂人,要么靠硬件解决具体痛点。
但不管走哪条路,都得让用户觉得“有用”,现在Meta解决了交互尴尬,国内品牌搞定了观影需求,可离“人人必备”还有距离。
后面就看谁先找到那个“没它不行”的功能,到那时智能眼镜才算真的火了。
更新时间:2025-09-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