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春公子
特朗普又出招了!9月5日,他大笔一挥签下一项行政命令,内容挺有意思:只要和美国达成贸易协议的国家,就有机会让一部分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关税直接降为零!
不过先别急,这零关税可不是白送的。在最终协议没敲定之前,美国并不会轻易调整现有的钢铁、铝制品等关税。说白了,这更像是一颗“糖”,吊着你来跟我谈。
那什么样的商品能享受这波福利呢?主要有这几类:美国自己生产不了、或者产量根本不够用的(说白了就是不想卡自己脖子);一些特定农产品(比如大豆?牛肉?);飞机和飞机零件(波音这下可以松口气?);还有药品用的非专利成分(普通药品成本或许能降点儿)。
特朗普嘴上说,这么做是为了保护美国经济和国家安全的紧急需要,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其实是一招经典的 “胡萝卜加大棒”谈判术。所谓“胡萝卜”,就是关税优惠这个诱饵;大棒,自然就是他最擅长的高额关税威胁。
他真正的算盘可能是:用零关税作为交换条件,让贸易伙伴乖乖听话。多买点美国货、多接纳美国投资,甚至在安全政策上站队美国。一句话,你想免税?可以,拿别的来换。
所以说到底,这哪是什么慈善大放送,分明就是特朗普最拿手的交易的艺术又一次上演了。
我认为,这项行政命令看起来是美国贸易政策的一种“胡萝卜加大棒”:一方面以零关税作为激励,希望贸易伙伴能与其达成协议;另一方面也保留了关税的调整空间,以维护自身利益。
这种做法也反映出,特朗普政府 美国优先的贸易政策核心未变,即在确保所谓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的前提下,进行贸易谈判和调整关税。同时,这也可能是为了应对国内通胀压力,通过降低部分必需品关税来缓解物价上涨。
美国制造业最近的状态,可以用持续低迷来形容。最新的制造业PMI数据为48.7,已经连续6个月低于50的荣枯线,这意味着工厂活动仍在收缩。更让人意外的是,有些制造商甚至直言,现在的经营环境 比2007-2009年大衰退时期还要糟糕。
与此同时,劳动力市场也传来不太妙的消息。8月份的非农就业仅增加了2.2万人,远远低于市场预期的7.5万。更扎眼的是,失业率攀升至4.3%,创下近四年新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制造业本身在8月份就减少了1.2万个岗位,最近四个月累计流失岗位已达4.2万个。这个趋势与某些政策原本希望推动“制造业回流”的初衷,形成了鲜明反差。
那么问题出在哪?不少分析指出,关税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以及成本上升是重要原因。比如,一辆在美国组装的汽车,其中50%-60%的零部件其实依赖进口,而很多零件正在被加征关税,直接推高了生产成本。有电气设备商表示,尽管产品涨价24%,但也仅够抵消关税带来的额外成本,利润并没提高,反而被迫裁减约15%的本土高技能岗位。
除此之外,频繁变动的贸易政策也让企业不敢轻易投资。自4月以来,美国政府做出了近100项关税相关决定,时而威胁、时而推迟,导致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大幅上升。反映在现实中,就是工厂建设支出在7月份同比下降了6.7%。
这些不太乐观的数据也让市场对美联储的下一步动作产生新的预期——9月份降息的概率正在大幅提高。目前普遍预计可能会降息25个基点,甚至有人开始猜测会不会降50个基点。不过另一方面,关税如果持续推高物价,也可能让美联储陷入一个“既要防通胀、又要稳就业”的两难局面。
还有一个细节值得留意:近期美国经济数据的修正幅度相当大。比如6月份新增就业人数就从最初公布的14.7万被大幅下调至-1.3万。这也提醒我们,在看这些经济指标时,不妨多留个心眼——数据本身会说话,但它们也常被修订、甚至偶尔带点“噪音”。
更新时间:2025-09-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