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追悼会举行,离世前状态曝光,摔跤酿大祸,翁帆或早有察觉

今天上午,杨振宁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随着杨振宁生前友人的发声,杨振宁那些不愿意说的事,都被披露了出来。

杨老离世的细节也能窥探一二,对如今这个结果,翁帆或早有察觉……

说起来,杨振宁先生今年10月初才过完103岁生日,当时还有照片流出来,老爷子精神头挺足,甚至还能提笔写字,谁也没想到,短短十几天后,他就永远离开了。

后来才知道,其实早在三年前,杨老一百岁生日后不久,就在家里摔了一跤,这一跤,直接导致脊椎骨裂。

对年轻人来说,骨裂可能躺几个月就好了,可对百岁老人而言,这一摔,几乎成了健康的转折点。

那次杨老足足住了85天院,出院后活动能力明显下降。

90多岁在香港还能自己开车伏案写文章更是家常便饭,这次出院后却基本得靠轮椅代步了。

身边的朋友后来回忆,翁帆在那段时期几乎寸步不离。

她不仅严格控制杨老的会客时间,超过一小时就温和地请人离开,还接手了他的文书工作,连服药时间都反复提醒。

甚至杨老两次病危,都是翁帆冷静签字手术,一次次稳住局面。这些细节,外人很少知道,但身边人都看在眼里。

在杨老生命最后的阶段,当他病重无法清晰发声时,翁帆更是通过一块小白板与他交流,杨老微弱的表达,由翁帆贴耳倾听后转述给来访者。

连杨振宁的多年好友都曾说过,杨振宁身体如此硬朗,翁帆的功劳最不容忽视。

所以此次杨老的突然离世,可能让外界觉得很突然,但是对日夜陪在他身边的翁帆来说,可能早就预感到了这一天的到来。

其实杨老和翁帆这段婚姻,从一开始就是不被理解的。当时82岁的杨振宁和28岁的翁帆结婚,两人54岁的年龄差瞬间引爆争议。

有人猜翁帆图名利,有人说杨老昏了头,可他们用21年的相伴做了最有力的回应。

婚后,英语专业出身的翁帆,陪同杨振宁出席了无数国际学术会议。

杨老听力下降时,她就是最可靠的“耳朵”,会凑到耳边重复问题,遇到熟人还会等杨老介绍后再礼貌问好,席间常和他耳语交流。

她为了配合杨振宁的作息,彻底改变了自己的生物钟,从曾经的“夜猫子”变成了每天六点准时起床,为杨老准备杂粮粥,并确保他能在晚上十点前休息。

天气好的时候,她会推着轮椅带杨振宁在清华园里转。

遇到落叶多的路段,她会先停下来把落叶扫开一小块,再慢慢推过去,怕轮子卡到落叶让他颠簸。

杨老曾说翁帆是“上帝送我的最后一件礼物”,而翁帆则形容这段婚姻是“象牙塔中的象牙塔”。

而随着先生离世,他生前那些“不愿意说的事”,也在亲友的讲述中渐渐浮出水面,让人们看到了他光环背后不为人知的奉献。

1978年,他在访问中科大时,力挺创办少年班,还以费曼为例建议“别用模子束缚天才”,之后更四处宣传筹基金,帮师生争取赴美交流机会。

为支持建设清华高等研究院,他卖掉美国房产,陆续捐出超2000万积蓄,还牵头组织国际会议,邀请全球的顶尖物理学家来中国交流。

回顾杨振宁的一生,不论是感情方面,还是事业成就,都能用他最爱的那首小诗概括。

“从一粒细沙中窥探世界,在一朵野花里寻觅天堂。掌中握无限,霎那成永恒。”

杨振宁的一生,宛如人类历史星河中璀璨夺目的传奇。他以卓越贡献在科学长卷留下浓墨重彩。如今,愿杨老在另一个世界安宁,一路顺遂走好。

他所期盼祖国未来的“天光大亮”,翁帆和我们都会替他看到!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5

标签:娱乐   大祸   追悼会   摔跤   状态   杨振宁   落叶   清华   身边   象牙塔   轮椅   生前   小诗   图名   宝山   细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