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听到出兵朝鲜,撕开棉衣取出一物:我自愿上交!看守当场傻眼

1950 年深秋,抚顺战犯管理所里,管理员手里捏着报纸,声音有点发颤地念着抗美援朝的消息 —— 咱们国家要派兵去朝鲜打仗了。

坐在角落的溥仪猛地站起来,他穿着厚厚的棉衣,只见他伸手按住棉衣内侧,手指哆嗦着把缝线扯断,一团团白棉絮掉了下来,一个用油纸裹了好几层的东西滚到了他手心里。

“这是 26 年前我从皇宫里带出来的,现在我自愿交给国家。” 溥仪捧着油纸包走向讲台。看守接过这个包裹,一层层打开油纸,瞬间愣在了原地 —— 里面是三块黄色的印章,用两条细细的石链子连在一起,阳光从窗户照进来,落在石头上,看着又润又亮。

这宝贝可不是普通东西,是乾隆皇帝当年用的田黄三链章。懂行的人都知道,田黄石特别珍贵,产自福建寿山溪那一小块地方,老话都说 “一两田黄万两金”,意思是田黄比金子还值钱。更厉害的是这印章的工艺:它是用一整块田黄石雕出来的,工匠得屏住呼吸,在又软又脆的石头上刻出能活动的石链,稍微不小心,石头就碎了,之前的功夫全白费。

左边的方印章上刻着 “乾隆宸翰” 四个汉字,右边的方印章刻的是满文 “惟精惟一”,中间椭圆形的印章上有螭龙图案,还刻着 “乐天” 两个字。这种螭龙图案不简单,早在汉朝的时候,刘邦的皇后吕雉用的玉玺上就有,算起来,这图案跟皇权的联系已经有上千年了。

这枚印章跟着溥仪走了 26 年。1924 年,冯玉祥发动政变,把 18 岁的溥仪赶出了紫禁城。当时溥仪从皇宫里带了不少宝贝,可他偏偏把这枚小巧的印章缝在贴身内衣里带走。那时候的溥仪,已经三次当皇帝,又三次下台:3 岁懵懵懂懂地坐上龙椅,6 岁就被迫退位,12 岁时又短暂地当了几天皇帝,很快又被赶了下来。

后来溥仪在天津租界住,日子过得很奢侈,靠卖从皇宫带出来的珍宝维持排场,可这枚三链章一直贴身放着。再后来他去东北当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有一次日本军官跟他说 “做好自杀的准备”,他这才明白,自己就是日本人手里的棋子。后来他逃去沈阳机场,手里还紧紧攥着装着这枚印章的皮包。

1945 年溥仪被苏联军队抓住,在苏联关了五年。1950 年要把他送回中国时,他在火车上吓得想撞墙自杀,觉得自己肯定没好下场。还好管理员劝他:“好好改造,以后还有机会。” 这句话让他冷静了下来。

刚到战犯管理所的时候,溥仪啥也不会干 —— 连系鞋带都费劲,晚上得抱着装珍宝的皮包才能睡着。直到以前伺候他的侍卫李国雄跟他说:“现在是新中国,人人平等,没人再伺候你了。” 他这才学着自己拿针线补袜子,笨手笨脚的,好半天才缝好。

收音机里天天说老百姓怎么支援前线:有人捐钱,有人捐物,甚至有人把家里的锅砸了卖铁。管理所里的战犯也忙着炒炒面、缝棉衣,给前线战士准备物资。溥仪摸着棉衣里的印章,一夜没睡着:以前为了复辟清朝,他卖了好多国宝,还拿宝贝贿赂日本人,现在就剩这枚印章了,这是他和紫禁城最后的联系。

“命都快没了,留着宝贝有啥用?” 他在日记里写下这句话。所以他才下定决心,把印章交出去。

后来组织上的人找溥仪谈话,告诉他:“这枚印章会放到故宫博物院,让所有人都能看到,但你想获得自由,还得好好改造。” 溥仪没觉得失望,反而松了口气。从那以后,他干活特别积极,糊铅笔盒、抬煤,啥活都抢着干。

1959 年底,溥仪拿到了特赦通知书,走出了战犯管理所。晚年的溥仪在中央文史研究馆工作,有时候会跟人说起那枚三链章,总说:“交出印章那天,我心里比啥时候都轻松,像卸下了 26 年的包袱。”

现在这枚田黄三链章还在故宫展出,石链子过了这么多年,依旧能灵活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1

标签:历史   朝鲜   棉衣   印章   战犯   紫禁城   油纸   苏联   宝贝   图案   皇帝   链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