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锐观经纬
编辑 | 锐观经纬
10月15日,瑞士奢侈手表品牌百年灵首席执行官乔治·克恩表示,39%的关税太可怕了,瑞士企业面对美国贸易制裁的焦虑。
仅仅一天后,瑞士政府便抛出重磅消息,将2026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预期从1.2%下调至0.9%,而今年1.3%的增长预期仍维持不变。
一个以中立性和高端制造著称的发达国家,为何突然遭遇美国“史上最高级别”关税打击?39%的税率究竟会如何扼住瑞士出口的“咽喉”?
2024年,美国购买瑞士商品的支出比瑞士购买美国商品多出380亿美元,到了2025年上半年,这一逆差更是飙升至480亿美元。
逆差的主要推手有两类商品,黄金和药品,受美国国内政策不确定性影响,投资者疯狂购入黄金避险,近几个月来黄金占瑞士对美出口的三分之二。
而在医药领域,罗氏、诺华等瑞士药企2024年对美出口额高达350亿美元,占瑞士对美出口额的一半,却始终未如特朗普政府所愿降价或扩大在美产能。
不满情绪最终转化为贸易重拳。2025年8月,由于瑞士代表团未能与美方达成协议,美国正式对瑞士输美商品征收39%的关税,这一税率跻身特朗普政府对特定国家征收的最高关税行列。
更让瑞士被动的是,美国给其他多数贸易伙伴开出了更低的关税税率,直接将瑞士出口商推入竞争劣势。
对瑞士而言,这记重拳几乎打在了“命门”上,作为典型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体,瑞士出口额占GDP的比重常年维持在60%左右,而美国是2024年瑞士商品最大的海外出口地,对美市场敞口占GDP的4%。
从西部城市图恩的陶瓷、金属加工企业,到遍布全国的手表工坊、医药实验室,几乎所有核心产业都与对美出口深度绑定。
首当其冲的是瑞士引以为傲的奢侈品行业,2024年美国进口瑞士手表总额达50多亿美元,约占从瑞士进口商品总额的4%。
关税生效后,百年灵已率先行动,在美国市场将售价提高4%,同时启动全球调价以平衡成本。
美国选择对奢侈手表征税,实则是想塑造“关心平民”的形,毕竟这类商品的消费者多为富人,关税成本最终不会转嫁到普通民众身上。
但对瑞士手表行业来说,这无疑是精准打击,原本就面临智能手表冲击的传统机械表市场,可能因价格上涨进一步流失客户。
医药和精密机械行业的压力同样不容忽视,罗氏、诺华两大药企2024年对美出口额达350亿美元,为应对关税威胁,诺华已宣布5年内投资230亿美元扩大在美生产研发,罗氏更是计划5年内在美投资500亿美元。
这种“以投资换市场”的策略虽能暂时缓解压力,却无疑增加了企业的长期成本。
而在精密机械领域,美国去年进口的瑞士设备总额约120亿美元,广泛用于汽车、计算机、飞机零部件等产业,关税加征后,要么瑞士企业让利降价,要么美国下游产业承担更高成本,无论哪种结果都不利于双方合作。
美国关税正给瑞士经济前景蒙上阴影,额外关税带来的沉重负担预计将产生显著连锁影响。
持续的不确定性抑制了经济活动,未来几个季度全球对瑞士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仅会小幅增长,这场贸易摩擦的影响早已超出美瑞双边范畴,正悄然动摇全球贸易秩序的根基。
美国对瑞士征收39%的惩罚性关税,本质上违背了WTO最惠国待遇原则,将贸易政策工具化、政治化。
当美国给其他贸易伙伴更低税率时,等于人为制造了贸易歧视,这种“区别对待”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其他国家或许会效仿美国的单边主义做法,以“保护本国产业”为由加征关税,最终形成贸易壁垒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对中国而言,这场风波既带来了观察启示,也暗藏合作机遇,从立场来看,中国一贯反对单边贸易保护主义,主张维护以WTO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
美国对瑞士的关税行动,再次印证了单边主义的危害性,它不仅损害当事国利益,更破坏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而这正是中国制造业深度参与的全球体系。
从贸易联系来看,中瑞合作的韧性正在凸显,2013年7月,中国与瑞士签署自贸协定,这是中国与欧洲大陆国家的首个双边自贸协定。
得益于这一协定,中瑞双边贸易额已实现翻倍增长,2024年达到627亿美元,瑞士也成为中国在欧洲的第三大贸易伙伴。
美国加征关税后,瑞士企业可能会进一步转向中国市场寻求对冲,无论是高端手表、精密机械还是医药产品,中国都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和合作需求。
例如,罗氏、诺华早已在华布局研发中心,未来或许会加大对华技术转移和产能投入,瑞士手表品牌也可能通过中瑞自贸协定的关税优惠,扩大在华销售以弥补美国市场的损失。
对中国企业而言,瑞士的经历更具借鉴意义,在全球贸易不确定性上升的背景下,过度依赖单一市场极易陷入被动,瑞士对美出口敞口占GDP4%却遭受显著冲击的案例,正是警示。
中国出口企业应加速推进市场多元化战略,同时借鉴罗氏、诺华“技术+投资”的应对思路,通过本地化生产、研发合作等方式降低贸易壁垒影响。
此前,中国光伏企业在应对美国关税时,通过在东南亚设厂、拓展欧洲和拉美市场成功突围,这类经验同样值得其他行业参考。
回望这场风波,美国试图用关税施压瑞士的做法,终究是“双刃剑”,既让瑞士经济承压,也让美国本土企业面临成本上升、选择减少的困境。
百年灵CEO克恩坚信“问题会得到解决”,这种信心或许源于对贸易规律的认知,在全球化深度融合的今天,没有任何国家能在单边主义中独善其身。
贸易不是零和博弈,关税壁垒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答案,只有回归多边协商、维护公平秩序,才能让包括中国、瑞士在内的所有国家,在全球贸易中实现共赢。
更新时间:2025-10-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