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孩子摊开作业本眼神放空,抱着手机如痴如醉,一提上学就肚子疼——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是怒火中烧:“我辛苦挣钱供你读书,你竟敢厌学!”
但你知道吗?厌学从来不是原因,而是结果。就像发烧不是病本身,而是身体在拉警报。那个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的孩子,其实站在悬崖边朝你挥舞着看不见的旗子。
我见过一个男孩,连续两周装病不去学校。父母差点带他看遍全城医生,最后在心理辅导室,这个一米八的男生蜷缩着说:“每次考不到前十,我就觉得不配当你们儿子。”他不是讨厌知识,是被“优秀”这座山压得喘不过气。

还有个女孩,某天清晨突然撕碎所有课本。她哭着对班主任说:“他们昨晚又打到凌晨三点,我背书的时候一直在数摔了多少个碗。”她不是不想学习,只是需要一个能安心放书桌的角落。
这些孩子的身体坐在教室,灵魂却在荒野流浪。他们用厌学构筑最后防线——既然永远达不到你们的期望,至少能让你们对我绝望。
很多家长总爱说“我们当年……”可今天的孩子活在完全不同维度的世界。他们面对的不是知识匮乏,而是信息过载;不是机会有限,而是选择恐惧。当重点中学的班级后十名自称“人下人”,当小学生为体育课被占而痛哭——学习早已异化成冰冷的竞赛,失去最初探索世界的快乐。
更让人心痛的是,太多家长把“教育”外包给学校和补习班,却忘记最核心的东西:孩子的内心需要养分。你抱怨他沉迷游戏,可曾想过游戏能给他现实中稀缺的成就感?你责怪他顶嘴叛逆,是否看见他试图用这种方式争夺话语权?

对此,怎么看?跟往常一样,谈谈我的个人两点看法:
第一,孩子厌学時,先修理他身边的大人。家庭教育是原稿,学校只是复印件。当你瘫在沙发上刷短视频,却吼着让孩子热爱读书;当你把“再不好好学习将来只能扫大街”挂在嘴边,却奇怪孩子为什么抗拒社会——这本身就是最荒谬的悖论。要唤醒孩子对世界的热情,成年人得先找回自己眼里的光。从今晚开始,关掉电视一小时,全家各自看书,哪怕装模作样——装久了,假的也会变成真的。
第二,要把孩子当人看,而不是项目管。太多亲子关系异化成老板与员工的绩效博弈:考试是KPI,排名是考核,奖状是年终分红。但孩子是活生生的人,需要发呆的权利、走错的勇气和说“我不行”的资格。尝试某天接他放学时不说“今天测验怎么样”,而是“那棵玉兰开花了,我们一起看看”;当他考砸时不再补刀“早就告诉你”,而是平静地煮碗面。往往是在这些与学习无关的瞬间,孩子会重新看见你,然后重新看见学习本身的意义。
#孩子厌学怎么办#
更新时间:2025-10-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