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扬州发布】
9月27日晚
“苏超”第13轮
扬州队主场对阵盐城队
如果用一个字
概括这两座城市的历史渊源
那就是“盐”
盐业中心VS海盐生产中心
扬州
因盐盛而富甲天下。
西汉初年,
吴王刘濞都于广陵(扬州)。
刘濞“即山铸钱,煮海为盐”,
开挖了大运河重要支流运盐河(今通扬运河),
高效地将盐场所产食盐运至扬州,
再通过大运河和长江扩散至全国。
盐城一带是吴王刘濞的封地,
刘濞靠煮盐获利,日渐富强。
清代,扬州成为全国最大的食盐集散地。
顶峰时期,
清廷收取的两淮盐税年收入
占到国家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
盐城
是中国唯一“以盐命名”的城市。
从战国时代开始,
盐城就一直是我国海盐生产的中心地区之一。
汉武帝为增加财政收入,
实现盐铁官营,
圈出盐城这个地方专司产盐卖盐,
并在此设有监督盐业生产运销的盐铁官,
因此地运盐河道交错,取名“盐渎县”。
东晋安帝义熙七年(公元411年),
因“环城皆盐场”,
盐渎更名为盐城。
大运河VS串场河
扬州是“世界运河之都”,
兴盛于汉、鼎盛于唐、繁盛于清的
三度辉煌皆系于运河。
扬州能成为盐业中心,
离不开流淌千年的“母亲河”大运河。
2014年,
扬州牵头大运河申遗成功,
共有6段河道和10个遗产点
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居全国运河城市之首。
古运河沿途,
个园、汪鲁门宅等
以盐商宅第和古典园林为代表的
众多盐业历史遗迹遍布其间,
静静诉说着曾经的辉煌与沧桑。
盐城人民的“母亲河”是串场河,
南与通扬运河相交、
经东台向北至阜宁入射阳河,
最开始是唐朝时修筑海堤形成的复堆河,
因串联沿海多个古盐场而得名。
提到盐城白色海盐文化遗址,
不得不说范公堤和串场河。
范公堤是由范仲淹主持修建的捍海名堰,
串场河是盐城重要的人工运盐河道。
这一堤一河,
保障盐城盐业和农业的生产,
见证盐城的历史变迁。
古城“盐商时代”
明清时期,
扬州的盐商群体,
除了经营盐业,
对扬州的社会发展、
文化遗产的保护等也作出贡献。
扬州盐商还与文人往来密切,
不仅塑造了学术上的扬州学派,
还间接造就了艺术上的扬州八怪。
盐业辉煌时期,
大的盐商雄踞扬州,
小的盐商陆续来到盐城,
带来了经济文化的全面繁荣,
造就了影响深远的“盐商时代”。
如今,你可以前往
串场河与范公堤之间的中国海盐博物馆,
全方位了解中国海盐文化历史。
因“盐”定今生,
两座城市缘分深远,
如今携手奏响江海联动序曲。
来源:扬州发布客户端
资料:盐城发布、央广网、扬州发布 等
整理:凌鹏
本文来自【扬州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更新时间:2025-09-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