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上演两级反转

2025年9月1日幼儿园开学,多地都上演了“两极反转”的有趣场景,主要体现在孩子之间、孩子与家长之间情绪及表现的强烈反差和变化:


孩子之间的两极反转


● 分离焦虑型:约82%的3 - 5岁幼儿首次入园时会出现分离焦虑,表现为哭闹、踢打、拒绝进食等行为。这些孩子抱着家长脖子哭到“缺氧”,喊着“妈妈不要走”,对陌生环境充满恐惧和不安。比如海南一幼儿园里,扎着两个俏皮小辫子的小女孩哭得梨花带雨,小嘴巴发出尖锐凄惨的“哇哇”声,小手紧紧攥着衣角,身体还不停地颤抖。心理学指出,这种情绪源于人类幼崽对“安全基地”的本能依赖,当熟悉的环境和照料者突然消失,孩子会通过激烈反应试图“召回”依赖对象。而且一个孩子哭泣后,周边儿童受“情绪传染效应”影响,也会陆续加入哭闹。


● 兴奋适应型:有的孩子则蹦跳着往教室跑,对新玩具、新小朋友充满好奇,立刻就“投入状态”。像穿着帅气小西装的男孩眼睛亮晶晶的,嘴角高高扬起,兴奋地挥舞着小手和老师互动,一会儿模仿老师说话,一会儿展示新学的舞蹈动作。还有的孩子刚被家长送到幼儿园时还哭哭啼啼,可家长刚走出校门没几分钟,就已经凑在一起玩游戏了。


孩子与家长之间的两极反转


● 送园时:一些孩子哭得伤心欲绝,而家长嘴上说着“宝贝乖”,转身却偷偷扬起嘴角,脚步轻快,内心充满“重获自由”的喜悦,终于可以从长期的全职带娃中暂时解脱出来。但很多家长刚笑着走出幼儿园,就开始反复刷新班级群,盼着老师发孩子的照片,有的甚至偷偷趴在园区围栏外,担忧孩子有没有好好吃饭等。


● 放学时:家长们早早就在门口翘首以盼,急切地寻找孩子的身影,而大多数早上还哭得昏天暗地的小家伙们,此刻却可能正和小伙伴玩得难舍难分,看到父母时,有的会兴奋地扑过来讲述白天的趣事,有的甚至会对家长的“过早”到来表示出一丝“不满”。


此外,幼儿园开学日的这种情况本质上是社会教育体系的“压力测试”,对教师和园所的适应能力提出挑战。不过现在也有很多幼儿园有创新实践,比如将传统文化融入适应教育、开设“妈妈教室”等,为标准化教育注入人文温度。同时,一些幼儿园也提供了帮助孩子和家长度过适应期的方案,例如入园前开设“家长课堂”,教授“三步告别法”等,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3

标签:育儿   幼儿园   孩子   家长   两极   情绪   老师   小手   会儿   焦虑   嘴角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