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强站起来那一刻,所有人都知道这哥们没准备。
不是说他不配站在视帝提名的椅子上,而是你能看得出,他压根没把这场典礼当成“战术场”,他没排练、没预演,也没像坐在前排的那些人一样,把一句话反复打磨成金句再吐出来。
他只是来了,笑着,像坐公交一样自然地笑着,然后说了个谁都没想到的答案——芹菜。
“我喜欢吃绿叶菜,豆芽也行,青菜也行……要选一个的话,我就选芹菜吧,一直保持青春嘛。”他一边说,一边自己都笑了,眼角那堆褶子跟个大男孩似的挤成一团。
他不是在打比方,他是真心喜欢吃这玩意。不是装纯,而是本真。这句话一出口,全场先是一愣,然后大笑。因为你不可能不笑,前面一个个都在表演语言的艺术,你突然听见有人往菜市场方向拐了,谁能不出戏?
你看看坐他前面的几位答得多妙。于和伟上来就装糊涂,“你是说哪道菜吗?”这一句就把气氛抖松了,然后顺水推舟让主持人替他想菜,顺便来一段“麻婆豆腐”四两拨千斤的发挥:人人可做,口味不同,各有滋味,一句“也许会有惊喜”,把自己和同行都捧了个遍,语气讲究、分寸拿捏、情商见高低。
靳东接着说“饺子”,借着《西出玉门》的剧梗,说自己想让老百姓吃上热热乎乎的肉饺子,带着点红色主旋律的浪漫情怀,现场掌声不比拍戏小。
王骁最精,他听完俩前辈就地取材,说“麻辣香锅”,前面“嘶~”一下,后面“哈~”一下,表达那种揭晓前后的紧张感与舒缓落差,回答得像设计过一样,踩得正稳。
张若昀收尾,一盘“凉拌萝卜丝”,先抛《庆余年》的“萝卜练功”典故,后接清口调味的尾巴,把整个采访段落封得整整齐齐,不愧是情绪调动能力最强的选手。
只有王宝强,他没设计。他也不在意你觉得他“木讷”还是“呆”,因为他从来没靠这个吃饭。他不会说一口顺溜的官腔,不擅长拐弯抹角地铺梗,他说话的方式就跟他走红的那几年一样——傻,但真,憨,却稳。
他的芹菜,是实话;他的笑,是发自内心的“我能坐这就挺开心了”;他不在台上表态,因为他这一生没靠说话扳回过一次战局,全靠硬熬。
你说他情商低,他大概都不知道你具体指什么;你说他没文化,他认了,因为他从不拿“伪文化”包装自己。
就像他拍《盲井》的时候,真去井下吃土;拍《士兵突击》不掉链子,练体能练得比专业军人还狠;拍《八角笼中》,他是真出血真扛事,不是在装深沉。
你看他的角色,全是“说不出话、说了也没人信”的小人物,可全都拍进人心里。他用的是笨劲,不是巧劲。
所以当别人把白玉兰这个舞台当成一场“高级社交局”,王宝强像误入宴席的邻村老弟,穿得干净、坐得端正,但别人说“点菜”时,他真以为是点菜。
但也正因为他那点“天真”,你才会突然意识到,这行业说了那么多年的“演技”二字,原来还真有人是靠“活成角色”而不是“塑造角色”的。
别人是“演像”,他是“像了”。别人追的是口碑、奖项、专业观众的掌声,他追的是——这个人物活在现实中是不是让观众信。
所以你别笑芹菜。你坐在那种气氛下,被主持人点名说“请用一道菜表达你的心情”,你会怎么说?你真能不抄台词、不套模板、不想梗,张嘴就是自己的生活吗?
你真能在于和伟、靳东、王骁张若昀这样一群戏精包围下,还敢说一句“豆芽青菜都行”?你未必比他会说话,你只是更懂表演规则。而王宝强,他只懂生活,不懂包装。
但生活不就是他最大的奖项么?你回看他这十年,经历离婚、财产被掏空、自己导戏被群嘲、转型也不顺、拿影帝又被酸“关系户”,但他就是不倒。
每次都能从一口烂水里把头抬出来,喘口气再往前走。这种人你要说他“芹菜”,那芹菜就比山珍海味更有劲儿。
而且你还真别小瞧他这一答。芹菜在中医里是清火、降压、提神的菜,也是最耐嚼的一种绿叶蔬菜。
它不是华丽菜,不会上宴席,但你要真肠胃负担重、生活节奏乱,一盘芹菜炒豆干才是真正救命的。就像王宝强,你说他不如靳东精致,不如张若昀文艺,但说到最后,他才是观众最不舍得换台的那张脸。
所以别说他“木讷”,那不是不解风情,那是压根就没打算风情。别说他“不会说话”,他是看穿你这场游戏后还愿意真说话的那一个。
白玉兰这场戏,别人演的是“高端玩家”,王宝强演的,是一个演员最原始的样子:老老实实吃饭、认认真真演戏、真情实感说话、不拿场合当表演。
他不做芭比Q,也不来花活。他说他是芹菜,你可以笑,但你最好别低估他这颗菜的根扎得有多深。
因为谁都可以是精致主食、抖机灵调味料,但只有王宝强,还敢在这座把话说圆当成修养的殿堂里,保留一句“我就喜欢吃芹菜”。
这不是答案,这是态度。
更新时间:2025-07-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