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学会爬就急着跑,往往更容易摔跟头。
在稀土领域,西方国家似乎就犯了这样的急躁病,还妄想笑到最后?
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对外宣称突破了稀土提炼技术,甚至口出狂言,认为从此打破中国垄断。
事情真会如他们所愿吗?西方国家这般得意,是不是为时尚早?我国在稀土产业的优势地位,难道真会因此被动摇?
2025年5月,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信心满满地对外宣布,他们已成功攻克重稀土氧化镝的提炼技术,成了继中国之后首个能搞重稀土商业化加工的国家。
他们大肆宣言攻克了稀土提炼技术,可现实是,从技术突破到产业化落地,莱纳斯正被成本、效率、生态这三座大山压得喘不过气。
反观中国稀土分离技术,是真牛!
先是徐光宪院士团队提出“串级萃取理论”打下根基,后来包头稀土研究院又创新出“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技术”。
现在全球93%的重稀土精炼都由中国主导,镝、铽等稀土提纯度高达99.99%,从开采到提纯整个链条,技术优势都稳稳在手。
如今中国凭借对全球93%重稀土精炼产能的掌控、40%锑产量的绝对优势,正从资源大国向产业霸主跃升。
资源利用率更是从过去的50%跃升至90%,而生态破坏率更是降低到了80%。
真正实现了高效节能,成本低纯度高,产量客观的优势。
而莱纳斯其氧化镝提炼成本高达每千克10-15美元,是中国轻稀土提炼成本(4-7美元/千克)的两倍以上。
年产能仅1500吨,仅为中国重稀土产能的5%。
完全不在一个级别,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局限,就连产量也完全不够,单是美国军方都满足不了,更别提彻底取代中国稀土了。
西方想单靠一项技术突破就颠覆整个产业链,结果却陷入技术虽有所突破,但成本降不下来、产量上不去、规模跟不上的尴尬境地,这充分暴露了他们想法的天真。
更打脸的是,莱纳斯在马来西亚的工厂,分离设备离不开中国,关键技术也受制于中国的专利壁垒。
他们始终不明白,稀土领域的竞争,从来不是单纯的技术比拼,而是整个产业生态系统的对抗。
再来看,中国的稀土产业,可不只是技术厉害这么简单。
中国拥有全球49%的稀土储量,产量更是占到了全球的70%。
在重稀土分离产能方面,几乎垄断了全球市场,占比高达98%,而且全球90%的冶炼分离技术专利也都在中国手里。
从稀土资源开采,到分离提纯,再到终端产品的应用,中国形成了一条完整且高效的产业链。
中间环节极少,这样不仅把成本压到了最低,还让资源利用率达到了最高水平。
例如,在福建长汀县这个占全国离子型稀土储量前三的产区,已形成矿山开采到冶炼分离再到功能材料然后是应用器件最后资源回用的完整闭环。
当地企业积极进行技术革新升级,成果亮眼。如今,有些企业一年能处理5000吨稀土产品。
有些每年能生产2000多吨钕铁硼磁铁合金,被广泛应用在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等领域,远销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种上下游一体化的整合模式,不仅把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到了行业顶尖水准,还靠着市场倒逼创新的机制,让企业不得不持续升级技术,来满足特斯拉、比亚迪等行业巨头提出的超高标准要求。
再来看西方,截至2024年,美国所需的稀土中有高达77%要从中国进口。
因为中国掌握着关键的稀土分离技术,所以哪怕美国加州芒廷帕斯矿开采出了轻稀土,其中八成最终还是得运到中国来进行加工处理。
日本虽说也拥有一定量的全球稀土化物资源,也要经历同样的操作。如今,“国外有资源、中国搞加工”的产业格局仍未改变。
一旦中国收紧稀土出口,欧盟的汽车厂就会因缺稀土粮而陷入停摆危机。
就好比德国大众沃尔夫斯堡总装车间里的那些机器人,一旦缺少稀土磁体,就只能乖乖罢工。
这也恰恰说明了西方国家为何一直急切地想要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
也从侧面也反映出,西方若不能掌控从稀土资源到终端市场的完整产业链,即便在技术上取得一些小进展,最终也难有大的作为,根本无法扭转当下的局面。
想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那纯粹是白日做梦。
从2024年4月起,中国对镝、铽等重稀土实行出口限制。
2025年海关总署等部门采取行动,对7类中重稀土的出口实施清单式管理,要求出口企业申报具体用途,还表明禁止稀土用于军事领域等措施。
这既体现出中国对稀土这一核心战略资源的高度保护,也展现了中国为守护国际和平稳定所秉持的坚定立场。
中国绝不是容不得他人进步的国家,西方若在稀土技术上有突破,我们当然会鼓掌祝贺。
但我们也在发力,把稀土从“工业离不开的基础品”升级为“战略上的王牌筹码”,这才是我们能稳立不倒的关键。
就算莱纳斯拼尽全力把厂建好了,可回头却发现市场已被中国企业牢牢占据。
全球新能源汽车电机里,85%用的都是中国的钕铁硼永磁材料;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年均增长6%,现在单台机组用的永磁材料用量涨到了50公斤;消费电子产品更新换代越来越快,微型电机所需的磁材需求一下猛增了三成。
这么巨大的需求量,让中国稀土产业的地位那可是相当稳固,雷打不动!
目前中国正在通过双碳目标推动稀土产业绿色转型,包头稀土研究院的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技术将生态破坏率降低80%。
莱纳斯的马来西亚工厂老是被当地居民抗议,原因是环保不达标。
中国凭借“技术环保升级加掌握标准制定权”这两大优势,让西方竞争对手陷入“刚追赶就落后”的尴尬局面。
澳大利亚所谓的技术突破,不过是中国稀土战略棋盘上的一枚小棋子。中国历经数十年,构建起一个集资源、技术、市场、政策于一体的稀土生态圈。
这个体系的稳固性,绝非西方媒体炒作的技术突破就能撼动。
参考:
中国稀土地位不保?澳大利亚攻克提炼技术,但西方“笑得太早”!
环球微光2025-05-25
澳洲稀土产业的崛起与挑战:能否在全球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跃动光影2025-06-12
中国稀土地位不保?5月24日,澳大利亚传来新消息
阿菲看世界2025-05-24
更新时间:2025-07-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