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沙特U23亚洲杯预选赛D组落幕,中国U22国足0-0战平澳大利亚后,以3场不败、7分11个净胜球的成绩,作为四个最好的小组第二晋级正赛。场边争议还没停——媒体人纷纷提到这是场“默契球”,可主教练安东尼奥又一次交出了出线答卷,从U16到U20再到U23,他总在骂声里把球队送进正赛,这份“从不失手”的成绩单,到底藏着啥门道?
比赛里的细节,早把“默契”两个字写在了场地上。安东尼奥排出532阵型,后防线靠4号吾米提江、5号刘浩帆等人扎紧篱笆,中场用14号杨皓宇、6号徐彬拦截,前场只留9号拜合拉木和10号王钰栋找反击机会。澳大利亚那边更直接,控球时在中后场反复倒脚,进攻欲望低得反常,下半场补时甚至有人慢悠悠颠球——就像魏老师说的,澳大利亚打平就稳拿小组头名,犯不着在客场跟中国队死磕,两边心照不宣踢了场“和平球”。
这样的结果,让媒体人的评价里满是复杂情绪。记者宋承良直言中国足球太难,能出线就够了,没法要求更高;马德兴松了口气,说现在不用再盯着其他小组算分,省心就行,明年正赛的事以后再议;敖铭则觉得这是守住了底线,毕竟此前U20、U17国足虽进了亚洲杯正赛却没出线,如今U22能晋级,至少保住了各年龄段都在洲际赛场的“存在感”。这些话听着实在,却藏着一种无奈——好像大家都默认,国字号能拿到晋级资格,就已经是“好结果”。
最有意思的是安东尼奥的“反差感”。前两轮比赛,球队虽2-1赢东帝汶、10-0胜北马里亚纳群岛,可进攻端的拖沓和战术保守,让不少人骂声不断。可博主陆洋一句话点破关键:这几年安东尼奥的U系列成绩单,几乎是近年最亮眼的——U16国足拿到出线权(正赛弃权),U20国足冲进亚洲杯八强,现在U22又顺利晋级,哪怕争议没断过,他就是能把“出线”这件事办到位,成了最让人“又骂又离不开”的外教。
没人否认安东尼奥的务实,可他的“从不失手”,更像掐准了预选赛的“生存法则”。预选赛拼的从不是华丽进攻,而是“不犯错”——前两轮对阵弱旅狂刷11个净胜球,把出线主动权握在手里;最后一轮面对强敌,用532阵型把防守做到极致,哪怕全场控球率不足30%、3次射门0次打正,也能守住平局。这套打法在预选赛好用,可到了正赛就未必行得通:明年一月沙特的赛场,对手不会给“默契球”的机会,像之前U20国足能进八强,靠的是防守反击里的灵光一现,可如今U22国足进攻端连像样的威胁都少,光靠铁桶阵,能走多远?
更值得琢磨的是媒体人说的“底线”和“省心”,这背后其实是中国足球期待值的悄然下降。以前国字号队伍出征,球迷盼的是赢强队、争名次;现在能晋级正赛就觉得“守住了底线”,甚至默认“默契球”是预选赛的正常操作。敖铭提到U20、U17都进了亚洲杯却没出线,如今U22晋级,好像完成了任务,可这份“任务”的标准,早已从“赢球”降到了“参赛”。当我们不再追求“在赛场赢下来”,只满足于“在赛场存在”,这种妥协心态,比赢不了球更让人担心。
安东尼奥的出线答卷该被认可,毕竟在国字号接连受挫的当下,一张正赛门票确实能带来慰藉。但别被“从不失手”的夸赞冲昏头——默契球赢不了正赛,防守也撑不起长期进步。中国足球需要的不只是晋级的资格,更是能在正赛里敢压出去进攻、能跟强队真刀真枪拼的底气。下一次,安东尼奥要证明的,不该只是怎么在预选赛里“苟”出线,而是怎么把这支防守型球队,变成能在正赛里“赢”的球队。
更新时间:2025-09-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