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头等大事,在中国一锤定音,回国前,普京拿到最想要的东西

9月2日,北京传来重磅消息:中俄蒙三国签署“西伯利亚力量-2”天然气管道建设备忘录。

这条每年输送500亿立方米的能源大动脉,将彻底改变俄罗斯自俄乌冲突以来面临的能源出口困局。对普京来说,这次访华拿到了他最想要的东西:稳定的能源出口渠道和可靠的经济支撑。

能源大单,普京访华最大收获

普京这次访华可谓收获满满。俄气公司首席执行官阿列克谢·米勒宣布,中俄蒙三国已就“西伯利亚力量-2”天然气管道项目签署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作备忘录。

这条管道每年能向中国输送500亿立方米天然气,合同期限长达30年。这是什么概念?这相当于俄罗斯以往对欧洲供气量的一大部分,基本上能顶替欧洲从俄罗斯进口的一大半天然气。

不仅如此,双方还同意增加现有管道的输送量:“西伯利亚力量”管道从380亿立方米增至440亿立方米,“远东”管道从100亿立方米提高到120亿立方米。

这样一来,俄罗斯对华天然气供应总量将达到每年1060亿立方米。这笔大单对俄罗斯来说堪称及时雨。

自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对欧洲的天然气出口大幅下滑,从占欧洲市场的40%降到只剩19%左右。

欧盟还计划在2027年前彻底切断俄罗斯天然气进口。西方制裁给俄罗斯经济带来了巨大压力,能源出口收入锐减。这个时候,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

俄方曾直言,希望“西伯利亚力量-2”能取代被叫停的“北溪-2”管道。现在欧洲的路走不通,俄罗斯只能向东看,这条管道成了俄罗斯的生命线。

这个项目谈了将近二十年!早在2006年,中俄就签过供气备忘录,但西线项目一直推进缓慢。核心争议点就是价格。俄罗斯希望卖高一点,中国希望买便宜一点。

这不难理解,做生意嘛,都得为自己争取。“今日俄罗斯”之前就爆料,项目拖延的主要原因就是双方在天然气价格上没谈拢。

直到这次,米勒才透露卖给中国的价格会比欧洲更低。从这次透露的“价格低于欧洲”来看,双方显然都做出了让步,找到了利益的平衡点。

这种务实风格体现了两国合作的成熟:可以慢慢谈,但最终要达成共赢。

过境蒙古,三国共赢的战略选择

管道为什么要经过蒙古?原来有两个方案:一是从俄罗斯阿尔泰地区直通中国新疆,距离短,但地形复杂、建设成本高;另一个就是这次选的:经过蒙古国。

虽然得多付一笔“过境费”,但管线缩短了约1000公里,整体更经济。蒙古国作为中转国,也能收取过境费用,带动本国就业和经济发展,可以说是“三国皆大欢喜”的安排。

蒙古国态度也有过波动。2023年初,蒙古国政府在其《远景发展规划》中意外删除了该项目相关内容,引发国际社会对项目搁浅的猜测。

乌兰巴托方面当时暗示,中俄在天然气定价机制上存在分歧是主要障碍。这一变故甚至促使中俄考虑改道哈萨克斯坦的替代方案。

经过数月磋商,在蒙古国主动与俄方沟通协调后,三国最终在北京达成共识。对于中俄能源合作,西方的反应很微妙。

路透社报道援引专家分析称,这一合作动态显示,尽管西方多次要求中国减少与俄罗斯的合作,但我国并未理会此类诉求。

《华盛顿邮报》认为,在失去欧洲天然气市场后,俄罗斯将能源出口重心转向中国。俄气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西伯利亚力量-2”管道协议落地,希望该管道能取代“北溪-2”。

尽管关键细节尚未最终敲定,但项目的推进显示出北京在与莫斯科的关系中影响力日益增强。普京这次访华,可不只是谈了能源合作。

中俄双方共签署了22项协议,涵盖航天科技、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基础研究等多个领域。在航天领域,双方将深化月球科研站、卫星导航系统兼容等合作;

在人工智能方面,计划建立联合实验室推动算法创新;教育合作则涉及双向留学规模扩大和联合培养项目。

这些合作充分体现两国关系已从单纯的能源互补升级为全方位的战略协同。正如普京总统所言,当前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正处于历史最高水平。

这种建立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的大国关系范式,为动荡变革期的国际秩序提供了重要稳定性。

战略意义,重塑全球能源格局

这条管道可不是马上就能用上的。专家预测,“西伯利亚力量-2”大规模供气大致可在2031-2032年实现。

管道将把亚马尔和西西伯利亚的气田与中国连接起来,经由蒙古境内通行。设计能力为每年500亿立方米。全长近2600公里,包括蒙古段和五个压缩站。

项目规模巨大,管道成本约100-150亿美元,加上资源接入与基础设施,总投入可控。但因有30年合同保障,经济上可行。

即使按照当前对华气价(260美元/千立方米),投资也能收回。俄专家预计,届时中国每年为此支付超270亿美元。

这条管道的意义远不止是能源贸易这么简单。它实际上重塑了整个东亚能源格局,也改变了全球能源政治的版图。

对中国来说,这将增强能源安全,减少对美国、澳大利亚LNG的依赖,降低成本、提升供应效率。

对俄罗斯而言,这意味着在快速增长的亚洲市场获得长期、稳定的销售,同时带动本国机械制造和管道工业的发展,减少对LNG出口的依赖。

这条“西伯利亚力量-2”管道将成为俄罗斯经济的生命线,也是中俄战略协作的又一坚实纽带。西方制裁反而加速了俄罗斯向东看的进程,让中俄能源合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参考资料:
《中俄蒙签天然气大单,“中国不在乎西方怎么想”》——观察者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6

标签:财经   俄罗斯   中国   东西   管道   西伯利亚   能源   欧洲   天然气   蒙古   项目   力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