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风向标,往往只需一个信号。2025年9月,世界再次聚焦中美。权威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贸易增速创下近十年新低,而中美双边贸易额仍占全球总量的近20%。每一次两国互动,都在重塑格局。现在,谈判窗口突然提前敞开,背后意味深长。
马德里,本月中旬将成为全球舆论的焦点。中美第四轮经贸谈判,提前点燃市场情绪。美方财政部长贝森特原本预计最早10月底才会与中方会面,但实际进程加快,9月14日至18日双方高官将在第三方国家西班牙展开新一轮面对面磋商。外界普遍认为,美方的“主动”远超以往。
从7月底的斯德哥尔摩会谈到现在,仅过去一个多月。彼时,中美双方才刚刚决定将关税休战期限延长90天,试图为两国高层赢得更多斡旋空间。一场场高密度的互动接连上演。9月10日,中美防长通过视频连线,围绕台海、南海及两军关系展开磋商。中国国防部长董军明确表示,国家统一大势不可逆转,任何外部势力的干涉都将遭遇坚决反制。赫格赛思则罕见地公开回应,美国不寻求与中国发生冲突,也不谋求政权更替。
同日,中美外长通话。王毅直言,美方近期一系列消极言行损害了中国正当权益,要求美方停止干涉中国内政。美国务卿鲁比奥则在通话中强调沟通和合作的重要性,但具体细节外界难以获知。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国务院没有发布任何关于鲁比奥强硬表态的内容。
马德里的谈判时间和地点刚一公布,全球金融市场随即出现波动。人民币汇率小幅走强,亚洲主要股指迅速反弹。专家普遍认为,这一系列迹象表明,双方在应对当前困局时都展现出不同寻常的紧迫感。
进入2025年秋季,亚太安全形势持续升温。解放军九三阅兵后,台海与南海局势持续引发关注。9月8日,上海海事局发布航行警告,9月10日对大型船舶深水航道出口实施交通管制。9月12日,福建舰首次通过台湾海峡,前往南海展开科研实验和训练任务。中国国防部专门声明,这是航母建造过程中正常的跨区训练,不针对任何特定目标。但日本防卫省还是在9月11日宣布,首次在冲绳附近海域发现福建舰的身影,并由杭州号与济南号驱逐舰护航。
与此同时,解放军武直-10直升机出现在台海上空,对澳大利亚、加拿大军舰实施跟踪监控。这一动作标志着解放军已将台海空域巡控常态化。国际观察人士认为,这些军事行动是在用实际行动划定底线。
福建舰
美方对此高度警觉。实际上,拜登政府时期的“印太战略”仍在延续,而特朗普重新入主白宫后,对华政策并未出现根本性调整,但对中国军事行动的反应更加谨慎。美军航母与驱逐舰在西太平洋的巡航频率虽未下降,但台海、南海相关演习规模明显收敛。美国防务智库CSIS最新报告指出,解放军近年来在台海方向的快速部署和反介入能力提升,已经成为美国军事决策的重点考量。
2024年7月底,斯德哥尔摩见证了中美第三轮经贸谈判。回顾2023年以来的三轮磋商,地点始终选择在第三国,双方都在避免主场优势。第一轮日内瓦,联合声明暂缓互征关税,为后续协商打下基础。伦敦的第二轮谈判,美方商务部长卢特尼克亲自到场。但在整个谈判过程中,美方多次误判中方策略,导致主动权被动转移。
特朗普重新执政后,明显加快了与中国的谈判节奏。关税战初期,美方寄希望于极限施压,但结果并不理想。CNBC日前发布的最新贸易战影响报告显示,2023年美中双边贸易总体回落3.7%,但中国对美出口结构更加多元。美方尝试对中国高科技、稀土等领域加大限制,中国则以出口管制和稀土牌反制,形成实质性互控。7月28日至29日,斯德哥尔摩会谈后,双方同意将关税休战期再延90天,旨在为年底前的最终协议留出更多时间。
马德里会谈提前举行,反映出双方都不愿僵局持续。贝森特原本判断新一轮谈判要等到10月底,现实却让他不得不加快脚步。这一变化被外界普遍解读为美方“着急”。一方面,美国通胀压力高企,2025年第二季度CPI同比上涨2.8%;另一方面,全球供应链重组趋势加速,美资企业对中国市场依赖性依然居高不下。中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前8个月中国吸引外资同比增长4.5%,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谈判窗口的提前打开,为年底的“重头戏”埋下伏笔。外界普遍预测,马德里会谈结束后,中美或将在亚太经合组织峰会期间推动领导人会晤。白宫已低调启动相关预案,避免高调预热带来不必要的压力。更值得关注的是,特朗普多次公开表示将“很快”访华,但最终能否成行,依然取决于中美双方在协议进展上的共识。中方始终保持谨慎态度,从未对相关假设性问题作出明确回应。
与此同时,全球金融市场对中美关系走向格外敏感。IMF最新报告指出,若中美贸易摩擦再度升温,全球经济损失或超1.5万亿美元。华尔街多家投行下调2025年全球GDP增速预期,理由之一就是中美博弈存在极大不确定性。中美延长关税休战期三个月,已被视为全球经济风险缓冲带。多家国际评级机构认为,年底前双方有望就核心条款达成框架协议,但结构性分歧难以彻底消除。
值得一提的是,全球供应链重塑正在加速。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东南亚、墨西哥等地新设美资工厂同比增长超15%,但整体外迁比例有限。美国商会2025年9月公布的最新调查显示,86%的在华美企暂无撤离计划,反而加大本地化运营力度。
马德里会谈的议题远不止贸易本身。国家安全、科技出口、打击洗钱、数据流动、投资准入等一系列敏感问题均被纳入议程。贝森特在接受路透社专访时强调,中美双方需要在反洗钱、技术管控等领域建立“新型合作机制”。中国商务部则公开表示,愿意与美方就贸易、投资、科技安全等问题进行深入磋商,但前提是“互相尊重、平等互利”。
双方对“协议”最终目标的理解并不完全一致。美国一方面希望中国扩大美企市场准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另一方面,又持续推动对华高科技出口限制。中国则要求美方撤销对中企不合理制裁,恢复正常贸易秩序。多元议题的交织,使得谈判难度空前增加。
军事安全领域同样紧张。解放军近期在台海、南海的高强度巡航和实战演练,显然是在向美方展示底线。美国防务界普遍担忧,一旦谈判陷入僵局,台海局势或将成为风险爆点。英国《金融时报》专栏指出,2025年是中美关系的关键分水岭,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全球资本市场剧烈震荡。
中美这一轮谈判的“高频率”背后,是两国都试图在技术、产业、金融等多重领域寻找新平衡点。中国数字经济持续扩张,2025年数字贸易总额预计突破3.2万亿美元。美国则加快对“关键供应链”的再布局,试图降低单一依赖。双方在新能源、半导体、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博弈,正在推动全球产业链加速洗牌。
市场普遍预计,马德里会谈后,年底前双方将有一次“大动作”。有分析预测,或将出现中美签署新经贸协议的历史性时刻,或是双方领导人以某种形式达成更高层级共识。无论结果如何,2025年下半年注定成为全球经济和地缘安全的决胜节点。
国际评级机构穆迪2025年9月发布的展望报告显示,中美若能达成阶段性协议,将为全球经济增长释放积极信号。反之,若磋商破裂,国际资本短期内将流向避险资产,美股、A股、黄金价格波动将进一步加剧。
参考资料:媒体:美财长贝森特与中国副总理何立峰下周将在马德里会谈,讨论贸易和TikTok问题
09:21, 12 9月 2025
更新时间:2025-09-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