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欣阅
11月6日,特斯拉年度股东大会即将召开,一场关乎公司未来走向与马斯克个人命运的投票即将尘埃落定。
全球投资者目光聚焦于此,核心议题——马斯克价值1万亿美元的薪酬方案能否通过表决,成为决定这位科技领袖是否继续执掌特斯拉的关键变量。

事件的导火索是特斯拉董事会于9月5日公布的、为马斯克量身定制的十年期激励方案。
方案要求马斯克在未来十年内完成12项业绩目标,包括将特斯拉市值从当前的1万亿美元推升至8.5万亿美元、销售1200万辆电动车、量产100万台Optimus人形机器人、实现100万辆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的商业化运营,并将调整后收益提升至4000亿美元。
如果目标达成,马斯克将获得最高达1万亿美元的股票奖励,反之,若任何一项目标未实现,他将一无所获。该方案将在今天提交股东大会表决。

然而,机构股东服务公司ISS与Glass Lewis联合发布报告,直言其规模“史无前例地庞大”,且缺乏对马斯克关键人物风险的约束机制。
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作为特斯拉第七大股东,明确表示反对。该基金持有1.14%的特斯拉股份,其管理方NBIM指出:“我们赞赏马斯克的远见,但对激励规模、股权稀释及关键人物风险保障措施感到担忧。”

反对阵营中,机构投资者的担忧集中于方案对现有股东权益的稀释。根据方案,特斯拉需新增约4.23亿股用于激励,占当前总股本的12%。若目标全部达成,马斯克的投票权将超25%,可能引发公司治理结构的失衡。
此外,方案设定的业绩门槛被质疑过于严苛。以市值目标为例,8.5万亿美元的市值需要特斯拉在十年内实现近8倍的增长,而当前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微软市值约为3.5万亿美元。

然而,支持阵营亦不乏重量级玩家。特斯拉第二大股东巴伦资本已公开表态支持,其创始人罗恩·巴伦在社交媒体发文称:“马斯克是特斯拉的灵魂,没有他,公司无法实现这些目标。”
部分中小股东则认为,方案的高风险与高回报匹配,符合科技行业“赢家通吃”的逻辑。

面对质疑,马斯克在特斯拉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激烈反击:“我组建了一支机器人大军,却因为ISS和Glass Lewis的愚蠢建议而被赶下台?这简直荒谬!”
他强调,自己追求的并非经济回报,而是通过更多投票权确保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业务按其愿景推进。此前,马斯克曾透露,Optimus人形机器人业务未来将占特斯拉价值的80%,而Robotaxi和FSD自动驾驶系统是公司“关键拐点”的核心。

特斯拉董事长罗宾·德诺姆的警告则为这场博弈增添了紧迫感。她在致股东信中直言:“若方案被否,马斯克可能离职。”这一表态并非空穴来风。
2018年,马斯克曾因薪酬方案争议短暂考虑离职,最终通过调整方案留任。如今,随着特斯拉从汽车制造商向科技企业转型,马斯克对战略方向的控制欲更强,离职风险亦更高。

即便薪酬方案通过,马斯克面临的现实挑战依然严峻。以Optimus人形机器人为例,其量产计划已从2024年推迟至2026年底,年产能目标100万台。
但技术瓶颈显著:灵巧手的传感器寿命仅10万至30万次,约一个月需更换;材料强度不足导致零件脆弱,无法承受碰撞。业内专家指出,这些问题涉及材料学等基础科学领域,短期内难以突破。

自动驾驶业务同样面临收缩。马斯克宣布,到2025年底,特斯拉将在奥斯汀部分区域取消Robotaxi的安全驾驶员,但服务扩展城市从原计划的“覆盖50%美国人口”缩减至8至10个。此外,专为完全自动驾驶设计的Cybercab生产时间推迟至2026年第二季度,较此前计划延迟一年。
汽车业务方面,特斯拉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37%,毛利率承压。尽管营收同比增长12%,但销售与运营费用激增50%,AI研发投入持续扩大。与此同时,比亚迪等竞争对手在纯电车型销量上已连续四个季度领先特斯拉,监管积分收入同比下滑44%,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

股东大会前夕,特斯拉股价经历剧烈波动。11月4日,受挪威主权基金反对投票及薪酬方案争议影响,股价单日暴跌超5%,市值缩水至1.48万亿美元。次日,马斯克宣布AI5芯片样品将于2026年推出、2027年量产的消息,推动股价反弹0.86%。摩根士丹利警告,若方案被否,特斯拉股价可能面临超10%的抛售,被视为对马斯克领导力的“不信任投票”。
投资者情绪呈现两极分化。部分机构投资者认为,方案的高风险可能引发管理层动荡,影响战略执行;而散户投资者则普遍支持马斯克,其在社交媒体发起的民调显示,超70%的参与者希望方案通过。

11月6日的股东大会,将成为特斯拉发展史上的转折点。
若方案通过,马斯克将获得前所未有的控制权,但需在十年内完成几乎不可能的任务;若被否,他可能选择离职,特斯拉则需在失去灵魂人物的情况下,应对人工智能、机器人和自动驾驶领域的激烈竞争。

无论结果如何,这场投票已超越企业治理范畴,成为科技行业创新模式与股东利益平衡的经典案例。
马斯克的命运、特斯拉的未来,以及全球新能源汽车与人工智能产业的格局,都将在5天后揭晓答案。
更新时间:2025-11-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