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化化学2016年开始高速发展,一直到2021年的短短几年间,股价从10多元涨到140多元,一个同事持有它四年多,赚了二三十万,清仓哪天,去买了一台奔驰。
从2021年开始,万华化学的收入一直在增长,但利润却一直在下滑,反应资本市场上,股价也一直在下跌,最近公布2025年一季度业绩,营业收入:430.68亿元,同比下降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82亿元,同比下降25.87%,昨天开盘之后,万华化学大跌7%,直到收盘有资金抄底,跌5.37%.
一、业绩下滑:周期低谷中的短期阵痛
2024 年万华化学营业收入:1820.69亿元,同比增长3.8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0.33亿元,同比下降22.49%,表面看是 “成长失速”,实则是三重周期叠加的结果:
1. MDI 价格波动:2024年聚合MDI均价较2022年高点下跌 35%,直接拖累毛利率,从2022年24.7% 降至2024年18.2%,而 MDI 业务贡献公司超60%利润;
2. 石化业务拖累:120万吨/年乙烯项目目前处于投产初期,成本高,2024 年石化板块毛利率仅3.5%,拉低公司整体盈利;
3. 逆周期投资加码:2024 年资本开支达210亿元(同比 + 15%),研发投入 45.5 亿元(占营收 2.5%),短期费用化支出压制利润。
剔除周期因素,其实万华的核心竞争力未损分毫,全球MDI产能占比稳定在25%以上,烟台、宁波、匈牙利三大基地年产能超300万吨,规模优势仍领先第二名科思创50%以上;2025年一季度 MDI毛利已环比回升 12%,显示周期筑底信号。
二、技术壁垒:刻写在基因里的 “护城河”
新业务技术突破,持续 “超车”:POE(聚烯烃弹性体):40 万吨 / 年产能预计 2025 年底投产,是国内首条掌握茂金属催化剂 + 溶液聚合工艺的产线,打破陶氏、埃克森美孚垄断,产品性能达国际一流水平(透光率>92%,熔体流动速率波动<5%);
电池材料取得进展:投资 560亿元建设电池产业园,2026 年磷酸铁锂产能达 10 万吨,第五代产品能量密度突破 185Wh/kg,配套研发的新型电解液溶剂(环状碳酸酯)已进入中试阶段,目标降低电池内阻 10% 以上。
万华的全球地位,本质是技术硬实力的碾压,MDI技术仍是全球 “五极” 霸主之一:
全球仅万华、科思创、巴斯夫、陶氏、亨斯迈5 家企业掌握完整 MDI 生产技术,其中万华是唯一实现从关键催化剂(如苯胺催化剂)到核心工艺(如流化床氯化氢循环技术)全自主研发的企业,打破海外垄断耗时超 20 年。其 “绿色智造” 技术领先全球,烟台基地 MDI 单位产品能耗较行业平均低18%,废水排放量减少30%,2024 年凭借 “MDI 低碳制造技术” 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是该领域近十年唯一获奖企业。
截至 2024 年底,万华累计有效专利超 4500 项,近三年新增专利申请量年增45%,研发人员占比达18%,技术储备覆盖从基础化工到高端材料的全链条,这是其穿越周期的根本底气。
三、全球“五巨头”地位:在行业中仍处于超强的优势地位
最近美国拉起关税大战,但在MDI这个 “寡头俱乐部”中,万华的优势早已超越单一产品层面,匈牙利BC 基地(年产能 30万吨 MDI)2024年产能利用率达95%,本地化生产规避欧美贸易壁垒(如美国对中国MDI加征25% 关税),欧洲市场份额从2020年12%提升至2024年20%,
烟台、宁波两大基地通过 “原油-烯烃 - MDI/TPU/PC”一体化生产,每吨 MDI 成本较海外同行低 15%-20%,2024 年宁波基地单吨完全成本约 1.15 万元,而科思创鹿特丹基地成本超 1.4 万元。
产业链韧性碾压对手:对比全球同行,万华是唯一实现“基础化工原料(乙烯、丙烯)- 中间产品(MDI、TDI)- 高端材料(POE、可降解塑料)- 终端应用(新能源、电子、医疗)” 全产业链覆盖的企业。例如,其MDI副产品氯化氢可直接用于 PVC 生产,实现 “零排放”,而陶氏、巴斯夫等仍需外购或处理;
去年万华收购法国康睿(Vencorex)获得7万吨 HDI 产能,补齐异氰酸酯家族最后一块拼图,成为全球唯一拥有 “MDI/TDI/HDI” 全产品矩阵的企业,抗周期能力远超单一产品玩家。
四、周期过去,万华业绩再次腾飞
当前万华股价处于近五年低位,市场担忧短期业绩,但忽略了两个核心事实:
MDI 周期正在反转:2025年全球 MDI 需求增速(4.5%)首次超过产能增速(3.2%),供需缺口预计达 45 万吨,价格已从2024年低点回升 15%,机构测算当 MDI 价格达 2.2 万元 / 吨时,公司净利润可突破 200 亿元;
技术转化进入“收获期”:POE、尼龙 12、电池材料等新业务 2025 年起陆续投产,预计 2027 年高端材料营收占比从 2024 年 28% 提升至 40%,彻底摆脱 “周期股” 标签。
正如半导体行业 “硅周期” 中,中芯国际在国内凭借技术优势始终领跑,万华在化工新材料领域的地位同样不可撼动。业绩下滑只是技术投入期的阵痛,当全球化工产业向 “低碳、高端、中国供应链” 迁移时,这家掌握核心技术的中国化工龙头,正在为下一轮增长积蓄爆发力。
对于投资者来说,从技术趋势来看,短期股价仍是波动较大,但从中长期来说,却是开始布局的好机会。守得云开见月明,静待花开终有时。万华用20 年时间从“技术追赶者” 成为 “规则制定者”,在全球MDI“五巨头”中,它不仅是唯一的中国面孔,更是唯一仍在快速扩大技术与规模优势的玩家。周期会模糊视线,但技术护城河与全球化布局,终将让真正的龙头穿越迷雾。
更新时间:2025-04-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