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

一边是新生儿妈妈翻看月嫂报价时的惊讶,一边是月嫂们日夜颠倒的辛劳——舟山郑女士今年九月刚迎来第二个孩子,面对相当于她两个月工资的月嫂费用,最终选择与家人一起咬牙硬扛。这不仅是单个家庭的计算与取舍,更是当下无数中国家庭育儿现实的一个缩影(10月30日《舟山晚报》报道)。
十年间,月嫂薪酬从八九千元一路涨至一万六千元,已是当地平均月薪的两到三倍。对郑女士这样的普通工薪族来说,这笔开销实在沉重。而走进月嫂们的世界,看到的则是另一番艰辛。五十岁的阿英说,这份工作几乎需要全天响应,睡眠被切割成碎片已是常态,有些同行甚至因长期熬夜健康受损。
这一现象背后,是育婴服务市场供需关系的直观体现。月嫂的高薪并非偶然,随着生育观念更新和对专业护理需求的提升,市场对优质月嫂的需求持续升温。一名合格的月嫂要掌握母婴护理、科学喂养等多种技能,培养过程不短。从“爱比家政”需要提前半年预约的情况看,专业月嫂确实供不应求,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更进一步看,月嫂薪酬问题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当代家庭面临的诸多挑战。它显示出双职工家庭平衡工作与育儿的艰难,也说明传统的家庭互助育儿模式正在弱化,同时反映出社会层面育儿支持体系的不足。当家人们不得不通过市场购买育婴服务时,月嫂的薪酬数字,某种程度上成为了衡量这种转变的标尺。
月嫂薪酬问题,其实引发的是关于生育成本的广泛讨论。它提示我们,鼓励生育不能只靠政策引导,更需要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包括普惠的托育服务、对父母的实际帮助和专业人才培养。只有让更多家庭感受到“生得起、养得放心”,月嫂价格才可能逐步趋于平稳,像郑女士这样的父母才能真正轻松一些。
在这条持续上扬的薪酬曲线背后,我们看到了一个发展中的社会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高薪既是对专业服务的肯定,也包含着亟待解决的结构性矛盾。要真正化解这个问题,需要的是超越家庭个体努力的整体方案。
来源:舟山晚报
更新时间:2025-11-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