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羊奶粉凭借小分子、易吸收、低致敏的营养优势出圈,喝羊奶粉的宝宝不断增加。有不少妈妈反馈:原本喝牛奶粉乳糖不耐受的宝宝,换成羊奶粉后不适症状明显减轻。这是巧合还是确有科学依据?乳糖不耐受究竟是怎么回事?今天我们就来揭秘乳糖不耐受,助力爸妈科学应对!
NO.1 什么是乳糖不耐受?
乳糖不耐受是由于人体内乳糖酶分泌不足或活性降低,导致无法有效消化和吸收乳糖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包括腹泻、腹胀、肠绞痛和肠鸣等,此外婴幼儿还常伴有泡沫便、蛋花汤样大便和口气有酸臭味等表现。如果长期乳糖不耐受,可导致慢性腹泻、营养不良等问题,严重危害婴幼儿健康。数据表明:中国婴幼儿乳糖酶缺乏发生率高达87%【1】,其中 30% 会出现明显消化不适,而 0-3 岁正是肠道发育敏感期,错误应对可能引发“过敏进程”(湿疹-腹泻-呼吸道过敏连锁反应)。
NO.2 宝宝乳糖不耐受的表现
新生儿乳糖不耐受的症状主要包括腹泻、腹胀、哭闹不安等,其中腹泻是最常见的症状。宝宝的大便次数会明显增多,每天可达数次甚至十几次。大便的性状也发生了变化,呈稀水样、蛋花汤样或泡沫状,颜色多为黄色或黄绿色,有时还可能伴有奶瓣。有些宝宝的肚子看起来鼓鼓的,轻轻敲击还会有“咚咚”的鼓音。这是因为肠道内未被消化的乳糖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发酵产气,导致宝宝腹胀。由于腹胀、腹痛等不适,宝宝会频繁哭闹,尤其是在喂奶后,这种哭闹往往比较难以安抚,部分宝宝甚至会拒绝吃奶。
NO.3 乳糖不耐受的类型
1.先天性乳糖酶缺乏:是指婴幼儿出生时机体内就缺乏乳糖酶或酶活性低下,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十分罕见。患儿甚至不能耐受母乳喂养,频繁呕吐,可有腹泻、大便成泡沫状且含有乳糖和乳酸,可出现黄疸、智力障碍、营养不良等。
2.原发性乳糖酶缺乏:指断奶后,小肠乳糖酶活性随年龄增加逐渐降低或消失。尤其是在学龄期,人体的乳糖酶水平会大幅度降低,导致摄入乳糖后会产生不适。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其发生率随种族和地区环境而异。
3.继发性乳糖不耐受:是由于宝宝的小肠绒毛受到炎症、病毒感染等刺激后受损(如肠炎、轮状病毒感染等),不能分泌足够的乳糖酶而引起的。
4.发育性乳糖酶缺乏:主要发生在早产儿;肠道发育不成熟导致乳糖酶活性低;随着成长会逐渐改善。
NO.4羊奶粉的 “消化友好” 特性
富含 ATP,助力乳糖分解:羊奶中短链脂肪酸比例高,代谢速度快,能更高效地产能。其在肠道消化过程中产生丰富的 ATP(三磷酸腺苷,人体直接能量载体),能有效促进乳糖的快速分解和利用【2】,从而可能减轻乳糖不耐受相关的腹胀、腹泻症状。
更易消化,降低继发不耐风险: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等胃肠问题,会损耗乳糖酶,诱发继发性不耐受。羊奶的脂肪球直径更小,总表面积更大,更易与胃脂酶接触,消化速率更快。同时,羊奶中短链脂肪酸(C4:0-C12:0)占比约 20%(牛奶约 10%),其酯键更易被脂肪酶分解。更重要的是,羊奶脂肪中长链脂肪酸更多位于 Sn-2 位,这种结构使其更易被人体吸收【3】。
β- 酪蛋白含量更高:羊奶中 β- 酪蛋白比例高于牛奶。β- 酪蛋白溶解性更好,形成的胃内凝块更软、更疏松。实验数据表明,羊奶在胃中的消化时间约为 20 分钟,而牛奶则需 2~3 小时,更快的胃排空速度和更小的消化负担,同样有助于降低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
NO.5科学喂养新选择
步源堂集团旗下的步源堂乳业,与同在杨凌国家农业示范区的 985 高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强强联合,成立了全球首个 “婴童生长发育羊乳营养研究院”,在首席科学家葛武鹏教授领衔下,汇集一批精英研发团队,专研中国宝宝营养。秉承 “科学严谨 先人一步 遥遥领先” 的研发理念,经过对数百万例宝宝数据的跟踪,最终研发出了十月馨?馨佳尔这一更接近母乳喂养效果的产品。
十月馨·馨佳尔羊奶粉,源自北纬 34° 陕西关中黄金奶源地,全生鲜羊乳入料,真正小分子,更好吸收力;鲜活 A2 蛋白、乳铁蛋白、天然类 HMO 模拟母乳低聚糖激发宝宝自护力;新一代 OPO 结构脂,均衡温和营养充分吸收;FOS+GOS 双益生元组合、益生菌 Bb-12 保障宝宝肚肚舒适力;DHA、ARA、胆碱、维生素 B 等脑黄金组合,促进宝宝大脑发育;维生素 A、维生素 E、DHA、ARA 等视黄金组合,助力宝宝视觉发育;维生素 D、钙磷、维生素 K 等组合,促进宝宝骨骼和牙齿发育。
面对普遍存在的乳糖消化挑战,十月馨·馨佳尔羊奶粉凭借小分子结构、更优的消化特性以及专业研发的配方,为存在乳糖消化困扰的宝宝提供新选择。以更易吸收的天然营养,减轻消化负担,降低不适风险,让宝贵营养得以充分吸收利用。用心甄选,科学喂养,助力宝宝无负担地探索世界,茁壮成长,为未来的无限可能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步源堂)
【1】《乳糖酶缺乏和乳糖不耐受》,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1999 年
【2】宋蓓,宋桂雪,宋薇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22 年
【3】Alférez MJ, Barrionuevo M, López Aliaga I, Sanz-Sampelayo MR, Lisbona F, Robles JC, Campos MS. Digestive utilization of goat and cow milk fat in malabsorption syndrome. J Dairy Res. 2001 Aug;68(3):451-61. doi:
10.1017/s0022029901004903. PMID: 11694047.
更新时间:2025-08-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