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预制菜之惑:莫让名头遮了心

论预制菜之惑:莫让名头遮了心

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世人对名头的执念的,然而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意外。眼见着一群人,一边把“预制菜”骂得狗血淋头,斥之为资本的阴谋、厨子的末日,仿佛那东西是掺了毒的砒霜,碰一碰都要坏了脾胃、折了寿数;一边却捧着麦当劳的鸡块、肯德基的原味鸡大快朵颐,嘴角挂着油光,脸上还带着几分理所当然的满足,连一句半句的抱怨都无。

这可真是件滑稽透顶的事。全中国几千家肯德基,遍布大城小市,从南到北的口味偏好本就天差地别,可那炸鸡腿、炸鸡翅,竟能做到无半分差别,咸淡一致、酥脆相当。你当真以为后厨里藏着上千个手艺如出一辙的“老爷爷”?当真以为每一家门店的厨子,都能凭着手感精准拿捏火候与调味?非也,非也。这所谓的标准化、工业化,拆穿了说,便是顶高级的“预制菜”——食材在中央厨房统一处理、腌制、裹粉,再冷链配送到各个门店,后厨不过是完成最后一步油炸的“加热工具人”罢了。

大家伙儿吃了十几二十年,从孩童吃到成年,从单身吃到成家,从未有人对着鸡块的味道提出异议,更没人骂它是“资本割韭菜”。可如今换了个“预制菜”的马甲,不过是把“连锁快餐标准化”的说法换了个名头,便成了洪水猛兽,人人喊打,仿佛沾了这三个字就丢了格调、伤了健康,这逻辑实在令人费解,堪比对着穿了新衣的皇帝惊呼“他没穿衣服”,却对裸奔的乞丐视而不见。

再往深里看,这世间被名头蒙蔽的何止快餐。你钟爱的海底捞,红白锅底端上来时,那锅底本就是中央厨房预制封装的;常去的西贝,菜单上的招牌菜,多半是半成品冷链配送,到店只需简单加热、翻炒便能上桌。但凡成了连锁规模,要维持全国门店口味统一、降低成本,十有八九都离不得这“预制”二字。楼下711的盒饭,与海底捞的某些丸滑、配菜,说不定就出自同一个中央厨房,同一条生产线,本是同根生,待遇却天差地别——一个被捧为“方便快捷”,一个被骂作“背离饮食本质”,只因其名不同罢了。

其实“预制菜”这三个字,早被妖魔化了。你早餐喝的八宝粥罐头,是预制菜;冰箱里冻着的速冻水饺、汤圆,是预制菜;超市货架上的酱牛肉、卤鸡爪,是预制菜;就连餐厅后厨那些切得整整齐齐、分盒装好的青椒土豆丝、葱姜蒜末,所谓“净菜”,亦是预制菜的一种。这些东西,平日里人人都吃,从未觉得不妥,为何一集中冠以“预制菜”的名头,就成了众矢之的?不过是世人被“资本阴谋”“匠心缺失”的论调带偏了心智,把对部分黑心商家的不满,一股脑泼在了一个中性的词汇上。

说到底,问题的症结从不在“预制”二字。预制本身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是为了满足快节奏生活的需求,它节省了时间、保证了口味稳定,本无过错。真正该追问的,是料用得好不好——是用新鲜食材还是边角料?是用合格调料还是添加剂超标?厨房干不干净——中央厨房的卫生是否达标?冷链运输是否规范?商家是否把顾客当人看——是否为了利润偷工减料?是否如实告知消费者食材来源与加工方式?

对着一个名头狂轰滥炸,对着一个中性概念口诛笔伐,实在无趣得很,也无甚用处。就像有人骂“外卖毁了年轻人的厨艺”,却不想想外卖本是为了方便那些无暇做饭的人;有人骂“超市零食不健康”,却忘了自己追剧时离不开那些解馋的小食。

该骂的,从来不是“预制菜”这个词,而是那些丧了良心、用劣质原料糊弄人、用虚假宣传欺骗人的黑心商家。管它叫预制菜,还是中央厨房,抑或是“妈妈的味道”“古法传承”,名头终究是虚的,内里的良心才是实的。若只盯着名头做文章,却对真正的食品安全问题、商家诚信问题视而不见,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到头来,该踩的坑一个也少不了,该吃的亏照样躲不过。不如少些无意义的情绪宣泄,多些理性的审视与监督,让良币驱逐劣币,这才是对自己的饮食健康真正负责。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31

标签:美食   厨房   中央   商家   肯德基   天差地别   厨子   口味   锅底   黑心   资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