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因为某抖音大V曝光霸王茶姬使用的添加剂品牌“冰勃朗”与植脂末成分接近,从而让奶茶产品的安全性再次受到关注。该博主称,脱水处理后该物质含糖量和脂肪含量不低,甚至称其为“科技乳”。
无独有偶,维益咖啡奶这个品牌,也因为配方被指涉及植脂末,而被送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我们或许需要冷静思考,用事实和数据来揭示这场风波背后的真相。
2025年,中国现制茶饮市场规模突破3000亿元,一杯奶茶的魔力让资本趋之若鹜。据了解,维益食品旗下的“维益咖啡奶”产品,其原材料采用的,也是多家网红奶茶品牌的“隐形配方”,因此也成为植脂末争端的核心靶点。
本文将从供应链视角,拆解奶茶行业的成本密码、健康博弈与商业逻辑,并从植脂末争端的源头来分析,行业发展面临的潜在困境。
植脂末:奶茶万亿市场的“成本密码”
据了解,植脂末的诞生,源于上世纪中叶的咖啡伴侣需求,其核心是用氢化植物油模拟牛奶口感,成本仅为奶粉的1/3。2010年后,随着奶茶行业连锁化扩张,植脂末因其低成本、易储存、风味稳定的特性,成为行业标准原料。
据行业数据显示,一杯售价15元的植脂末奶茶,原料成本不足2元,其中植脂末占比超60%。而维益食品的“咖啡奶”系列产品,本质上也是植脂末的升级版。
其配料表显示,主要成分为氢化植物油、乳化剂、香精,尽管标注“0反式脂肪酸”,但工艺仍依赖氢化技术。
凭借风味浓郁、溶解性强的特点,维益咖啡奶成为奶茶品牌“口感升级”的捷径。例如,霸王茶姬的招牌产品“伯牙绝弦”中,维益咖啡奶被用于“调和茶涩感”,单杯添加量达30-40毫升。
植脂末之所以受到热捧,或许与奶茶品牌同时追求口感与利润有关。甚至可以如是说,植脂末是平衡口感与利润的最优解。
以某头部品牌为例,若用纯动物奶油替代植脂末,单杯成本将增加12%,而口感反而可能因“奶味不足”遭消费者诟病。这种“既要健康标签,又难舍成本红利”的矛盾,让植脂末长期隐身于供应链深处。
只是,就像硬币有正反面。植脂末在让奶茶品牌与消费者实现“双赢”的同时,也带来了食品安全风险。而随着其安全风险不断被媒体曝光,植脂末的这种负面效应,也逐渐浮出水面。
硬币的另一面:植脂末的“阿喀琉斯之踵”
尽管奶茶行业采用植脂末已十分普遍。但是当其陷入反式脂肪酸争议,终究还是引起了消费者的恐慌。虽然维益等企业宣称植脂末已实现“0反式脂肪酸”,但氢化工艺的潜在风险,依然难以消除。
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成人每日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不应超过2.2克。而一旦该指标超标,心血管疾病风险将显著上升。
要知道,一杯500ml的植脂末奶茶,反式脂肪酸含量可达0.3克,叠加日常饮食中的蛋糕、饼干等,极易超标。
这也意味着,一个成年人只有每天饮用超过7-8杯反式脂肪酸含量较高的奶茶,才会接近或超过这个上限。但是客观事实是,在日常生活中,绝大多数消费者所饮用的奶茶量远低于此,因此并不存在超标风险,更不会对健康造成实质性危害。
让消费者产生恐慌的根源是,近年以来,奶茶品牌的各种营销话术,让消费者被蒙住了双眼。例如,品牌方常以“0反式脂肪酸”“植物基”等标签包装植脂末产品。
而对于维益咖啡奶,其配料表中的“氢化植物油”被替换为“食用油脂制品”,而“植脂末”一词彻底消失。这种术语虽然转换制造了“健康错觉”,但是却难掩其成分本质。一些消费者甚至认为,这是奶茶品牌在玩花样文字游戏,对消费者更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实际上,植脂末等成分的超标,也与行业监管存在滞后性,甚至行业标准存在空白地带有关。据了解,中国现行法规对现制饮品成分标注无强制要求,导致“鲜奶茶”可能不含鲜奶、“动物奶油”实为植脂末的乱象频发。
因此,2024年,人大代表提议推动现制饮品强制标注成分,但立法进程缓慢。与此同时,年轻消费者通过社交媒体自发“打假”,迫使品牌公开配方。例如,早在2023年8月,酸奶饮品品牌茉酸奶就因售价较高、产品疑似含有植脂末而陷入争议。
彼时,该品牌文章称,8月1日起,茉酸奶全国门店的所有酸奶奶昔产品将升级使用全新版本奶基底。由此可见,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崛起,植脂末的“阿喀琉斯之踵”也逐渐暴露出来。
乳企入局与供应链洗牌,植脂末已无处藏身
尽管植脂末维益咖啡奶以及一些奶茶品牌凭借较好的口感与较低的成本而快速崛起,但是这类品牌在食品安全之外,也难以高枕无忧。
例如,2024年,伊利、蒙牛等乳业巨头加速布局茶饮原料赛道,推出厚乳、冰勃朗等液态乳基产品。这类原料以真奶+工艺提纯为卖点,直接冲击植脂末市场。
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佳禾食品营收仅16.8亿元,同比下降19.46%;归母净利润更是大跌59.88%,锐减至8266万元。主要是受核心业务粉末油脂拖累,前三季度该业务仅实现收入8.35亿元,大幅下滑超42%,这背后是以新茶饮为主的连锁渠道的大幅缩水。而伊利B端乳品业务增长超20%。
2023年9月,喜茶宣布推出首款新茶饮专用真牛乳“3.8源牧甄奶”,并强调这款牛乳“0植脂末、0添加”,同时蛋白质含量为3.8g/100mL。
此外,霸王茶姬宣布在门店使用新基底产品“冰勃朗非氢化基底乳”,并声称该基底实现了“0奶精、0植脂末、0氢化植物油”。茉酸奶亦在全国门店升级全新版本奶基底,声称无植脂末、无氢化工艺、无人造反式脂肪酸。
尽管佳禾食品已在2022年末全面停售含反式脂肪酸产品,但在行业大趋势下,公司植脂末业务仍然受到了较大冲击。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伊利等品牌不断加码B端乳制品的研发与推广,也在不断蚕食与挤压奶茶品牌的市场,尤其是充满争议的植脂末产品,更是已无处藏身。
对于冰勃朗原料的出现,业界也曾展开讨论,其是否会成为植脂末的“高端平替”?实际上冰勃朗是一种浓缩乳制品,主打“非氢化、高蛋白”,被奈雪、喜茶等品牌用作植脂末替代品。其原料成本虽高于植脂末,但凭借“清洁标签”概念,成为高端奶茶的标配。
只是,在中低端市场,植脂末产品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可以预见,随着消费者认知的不断提升,奶茶品牌的“健康人设”也逐渐陷入困局。
据观察,虽然为迎合健康消费趋势,头部品牌加速“去植脂末化”。例如,茶百道推出“三无鲜奶茶”(无植脂末、无反式脂肪酸、无奶精),蛋白质含量达0.75g/100ml,直接对标纯牛奶8。然而,中小品牌因成本压力,仍依赖维益咖啡奶等“性价比原料”,行业分化加剧。
这也意味着,维益咖啡奶未来的发展之路,恐怕难是一片坦途。
写在最后
实际上,在植脂末原材料成为“众矢之的”之前,坊间就有不少关于奶茶是否健康的诸多讨论。近年以来,一些消费者因为长期喝奶茶而带来健康问题的报道,也并不鲜见。例如,在百度搜索框输入“长期喝奶茶 住院”等关键词,该类新闻可谓触目惊心。
而随着植脂末原材料因为成本低廉、口感受到欢迎而被奶茶品牌作为主要原材料后,植脂末的存亡,本质上是消费者健康意识与商业逐利性的博弈。
因此,短期来看,低价奶茶仍难脱离植脂末;但长期看,随着供应链透明化与乳基产品规模化,植脂末或退守下沉市场,成为“平价奶茶”的代名词。
而从行业角度来看,植脂末争端折射出中国消费市场的深层变革,从“野蛮生长”到“价值重构”。当消费者用脚投票,品牌不得不撕下“健康伪装”,供应链的每一次技术升级与成分公开,都是行业进化的里程碑。
未来,或许唯有将真实、透明、健康注入商业基因,奶茶行业才能真正跨越周期,走向可持续的“黄金时代”。而无论是霸王茶姬被大V点名,还是维益咖啡奶被卷入舆论风波,都只是行业的一个片段、缩影而已。
而未来的奶茶市场,随着植脂末被逐渐否定,又将何去何从,人们也需要一个答案。
更新时间:2025-04-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