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制造业冰火两重天?关税刚降温,需求又拖后腿

谁能想到?中美刚在韩国握手言和,把相互加征关税的措施推迟一年,中国还官宣11月10日起调整部分对美加征关税。

本以为全球制造业能喘口气,结果10月数据一出来,直接给大家浇了盆冷水,有的经济体逆势狂奔,有的却愁到裁员,这分化程度堪比开盲盒。

最让人意外的当属印度,这波直接逆袭成黑马。10月印度工厂活动明显提速,制造业PMI飙到59%以上,全靠强劲的国内消费撑场面,硬生生抵消了出口端的冲击。

说实话,印度这波操作不算意外,现在全球贸易乱糟糟,本土市场够大的经济体,抗风险能力就是强,相当于手里握了张免死金牌。

亚洲其他地方则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越南和印度尼西亚顺风顺水,PMI都稳在50%的荣枯线以上,靠着承接产业链转移的机会,硬是在疲软行情里杀出一条路。

但马来西亚和中国台湾地区就惨了,订单少得可怜,制造业持续下滑,说白了就是太依赖单一出口市场,美国需求一软,直接被波及。

中国制造业的表现也挺值得琢磨。凯投宏观中国经济学家黄子春说,10月中国经济增速回落,制造业和建筑业这两大支柱都慢了下来。虽然9月出口增速超预期,但那是靠开拓新市场才有的成绩,可不是全球需求真的回暖了。

作为19万亿美元规模的经济体,中国现在不想搞额外刺激,一门心思冲2025年约5%的增长目标,这种稳字当头的思路,其实是为了长期发展铺路。

欧洲和韩国则集体承压。欧元区10月工厂活动直接停摆,新订单越减越少,企业都开始裁员了。德国作为出口引擎,本来有点回暖迹象,结果又掉了链子,暴露了欧洲制造业太依赖外部需求的短板。

韩国更憋屈,和美国签的贸易协议看着保住了低关税,实则就是被动妥协,只能保证自己在全球贸易里不掉队,根本解决不了外部需求不足的问题,制造业压力一点没减。

全球制造业之所以两极分化,核心就俩问题:美国需求疲软和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这俩简直是双重绞杀。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现在彻底拉胯了。10月美国制造业PMI跌到48.7%,连续8个月在收缩区间徘徊,本土工厂都没活力,对进口商品的需求自然跟着降。

这就像多米诺骨牌,美国这个大买家不买单,依赖它的出口国订单直接锐减,生产和投资都不敢动了,连锁反应一触即发。

中美这次达成关税延期协议,说白了就是给紧张的贸易关系降降温,算不上真正解决问题的解药。深层次的贸易分歧还在,关税政策的长期影响也没消失,全球制造业想顺顺利利复苏,还得闯两关。

第一关是需求回暖。美国需求疲软不是靠贸易谈判就能解决的,核心是老百姓消费信心不足,对未来经济没底。光靠政策调整没用,得让消费者敢花钱、愿花钱,制造业的订单才会真的多起来。

第二关是贸易环境稳定。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本质是在否定全球化分工,这种美国优先的思路,只会让产业链越来越乱。各国得构建稳定的贸易秩序,少点关税壁垒和政策摇摆,企业才有信心投资生产,产业链才能活过来。

从长远来看,制造业不能光靠外部环境改善,还得自己练内功。印度靠本土市场突围,越南、印尼靠承接产业链增长,中国走稳增长路线,这些都是思路。

对于更多经济体来说,摆脱单一市场依赖、培育国内需求、升级产业链,才是应对全球贸易动荡的长久之计。

现在市场都在盯着各国政策调整和贸易谈判的后续,毕竟只有这些因素真正落地,才能给制造业注入真动力。但不管怎么说,全球制造业复苏注定是场持久战,不是靠一次两次谈判就能搞定的。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0

标签:财经   拖后腿   关税   制造业   两重天   需求   美国   贸易   产业链   印度   全球   中国   政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