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绝对不是中日战争爆发后唯一个向中国提供援助的国家
晨雾 / 原创
2025年4月29日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发布了一篇短文《俄专家: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后,苏联为唯一个向中国提供援助的国家 - 2025年4月29日,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还配发了视频,其中谈及俄罗斯科学院中国和现代亚洲研究所中国近代史及中俄关系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鲍里斯·戈尔巴乔夫、高级研究员阿拉·韦尔琴科和研究员亚历山大·叶尔绍夫向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讲述了苏联和中国如何在1939年欧洲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就共同抵抗日本对中国领土的侵略。
俄罗斯科学院中国和现代亚洲研究所中国近代史及中俄关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阿拉·韦尔琴科对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发表谈话称:“众所周知,从1931 年在沈阳爆发的冲突开始,我国就站在了中国一边。1937年大规模中日战争爆发后,苏联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在这场武装冲突的艰难初期向邻国提供物质和道义援助的国家。”
对俄专家的此说法笔者严重不能苟同。中国人民向来是感恩的民族。对所有帮助过我们的国家,我们都会心存感激,铭记在心,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对前苏联国家和人民曾经对我国抗日战争的帮助也不会例外。但是俄罗斯专家的话不能说得那么绝对。而且那时候的中国也绝对不是只有苏联这么一个朋友。苏联在中日战争爆发后不是第一个也不是唯一个向中国提供援助的国家。
当时的苏联向中国提供了军事援助:苏联在抗战初期(1937-1941年)向中国提供了大量军事装备,包括飞机、坦克、大炮和弹药。志愿航空队:苏联派遣志愿飞行员来华参战,帮助中国空军对抗日本空军。还有贷款支持:苏联向中国提供了数笔低息贷款,用于购买军事物资。
但是,据不完全统计,除了苏联以外,至少包括但不限于还有下列国家向中国提供了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帮助:
1、美国:
飞虎队(美国志愿航空队):1941年,陈纳德将军组织美国志愿飞行员来华作战,协助中国空军。
租借法案援助:美国通过《租借法案》向中国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
驼峰航线:1942年后,美国开辟“驼峰航线”,向中国空运战略物资,支援抗战。
军事顾问与训练:美国派遣军事顾问帮助中国军队提高作战能力。
2、英国:
军事合作:英国在缅甸战役中与中国合作,共同保卫滇缅公路(中国重要的外援通道)。
资金与物资援助:英国提供了一定的财政和物资支持。
3、德国(1937年前及初期的支持):
军事顾问:抗战前,德国曾派遣军事顾问(如法肯豪森)帮助中国整训军队,并出售德式装备(如钢盔、步枪、火炮)。
武器贸易:1937年前,中国从德国进口了大量武器(包括赫赫有名的驳壳枪),但1938年后德国因与日本结盟而停止援华。
4、法国
滇越铁路运输:抗战初期,法国允许中国通过滇越铁路(越南至云南)运送国际援助物资,后因日本施压关闭。
志愿飞行员:部分法国飞行员加入中国空军作战。
5、加拿大
医疗援助:加拿大派遣医疗队(如白求恩大夫)支援中国,在敌后根据地救治伤员。
物资援助:通过“援华委员会”提供药品、资金等支持。
6、澳大利亚
志愿航空人员:部分澳大利亚飞行员加入“飞虎队”或英国皇家空军援华部队。
民间援助:澳大利亚工会、民众组织募捐支持中国抗战。
7、 新西兰
医疗队:新西兰派遣医疗人员来华,参与战地救护。
民间捐款:通过红十字会等组织提供援助。
8、 荷兰
东印度群岛(今印尼)的间接支持:抗战初期,荷属东印度曾向中国提供石油等战略物资,后因日本占领东南亚中断。
9、朝鲜(韩国)
独立运动支持:许多朝鲜抗日志士(如金日成、韩国临时政府成员)在中国境内直接开展抗日斗争,部分加入中国军队或游击队。
10、 印度
医疗队:印度国大党派遣援华医疗队(如柯棣华医生)支援八路军。
物资援助:通过“援华运动”提供资金和医疗物资。
10、缅甸、越南等东南亚国家
滇缅公路运输:缅甸在抗战初期允许盟国物资通过滇缅公路进入中国。
华侨支援:东南亚华侨(如陈嘉庚)捐款捐物,并组织回国参战。
11、波兰
军事顾问与密码破译:抗战初期,波兰向中国派遣军事顾问,并协助中国军队改进战术。
密码专家:波兰密码学家帮助中国破译日军密码,提升情报战能力。
12、捷克斯洛伐克
武器出口:战前,中国曾从捷克斯洛伐克进口轻武器(如ZB-26轻机枪),这些装备在抗战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13、丹麦
医疗援助:丹麦红十字会向中国提供医疗物资,部分丹麦医生来华支援战地医院。
14、 瑞典
人道主义援助:瑞典红十字会向中国提供药品和医疗设备。
工业设备支持:战前,瑞典曾向中国出口工业机械,部分设备在内迁后仍用于战时生产。
15、挪威
航运支持:挪威商船曾参与向中国运输国际援助物资,部分船只被日军击沉。
16、比利时
武器与工业设备:战前,比利时曾向中国出口武器(如FN步枪)和军工设备。
17、墨西哥
外交支持:墨西哥在国联(国际联盟)中声援中国,谴责日本侵略。
民间援助:墨西哥左翼团体发起募捐,支援中国抗战。
18、巴西
物资援助:巴西华侨和民间组织向中国捐款捐物,部分物资通过国际红十字会送达。
19、伊朗(波斯)
过境运输支持:抗战后期,伊朗允许盟国援华物资经其领土转运至苏联,再进入中国西北。
20、泰国(暹罗)
华侨抗日:泰国华侨秘密组织捐款、购买武器,并有人回国参战(如“暹罗华侨义勇军”)。
21、菲律宾
华侨支援:菲律宾华侨捐款数额巨大(如李清泉领导的“菲律宾华侨抗敌委员会”),并组织青年回国参战。
22、希腊
医疗援助:希腊红十字会向中国捐赠医疗物资,部分希腊医生通过国际医疗组织来华支援。
26、土耳其
外交支持:土耳其在国联会议上多次声援中国,谴责日本侵略行为。
战略通道:抗战后期,土耳其允许部分盟国援华物资经其领土转运。
27、瑞士
人道主义援助:瑞士红十字会向中国战区和难民提供药品和医疗设备。
中立国调解:瑞士作为中立国,曾为中日双方提供有限的沟通渠道。
28、爱尔兰
医疗人员:爱尔兰教会派遣传教士和医护人员在华从事战地救护工作。
民间募捐:爱尔兰民众通过教会组织向中国难民捐款。
29、南非
华侨支援:南非华侨积极募捐,并通过宋庆龄领导的"保卫中国同盟"转交抗战物资。
飞行员志愿:部分南非飞行员加入英国皇家空军,参与缅甸战区的对日作战。
30、阿根廷
民间声援:阿根廷左翼组织和华侨团体发起"声援中国周"活动,募集资金购买药品。
31、智利
硝石贸易:智利向中国出口制造火药的重要原料——硝石,支持军工生产。
铜矿支持:作为世界最大产铜国之一,智利向盟国提供铜材,间接支援中国军工业。
32、古巴
华侨抗日:古巴华侨成立"抗日后援会",募集资金购买救护车捐赠中国。
糖业援助:古巴向中国出口食糖,保障军民基本生活需求。
33、秘鲁
华侨捐款:秘鲁华侨社区是人均捐款最多的海外华侨群体之一。
舆论支持:秘鲁媒体大量报道日军暴行,推动拉美舆论支持中国。
34、哥伦比亚
咖啡外交:哥政府通过"咖啡换武器"计划,将部分咖啡出口利润转为对华医疗援助。
诗歌抗战:诗人巴勃罗·聂鲁达创作《致中国人民》在拉美引发援华热潮。
35、冰岛
渔业支援:1942年后通过盟军渠道向中国红十字会捐赠鳕鱼肝油(关键维生素来源)。
地缘支持:允许盟军使用雷克雅未克港口转运援华物资。
36、埃塞俄比亚
反侵略同盟:海尔·塞拉西皇帝在流亡期间与中国互派军事观察员。
象征支援:非洲唯一未被殖民国家公开声援中国抗战。
37、梵蒂冈
教廷特使:派遣蔡宁总主教协调沦陷区天主教医院救治平民。
秘密渠道:利用教会网络传递日军暴行证据至国际社会。
38、卢森堡
钢铁援助:战前向中国出口特种钢材用于兵工厂(1936年占中国进口特种钢7%)。
金融支持:在华比利时-卢森堡银行维持战时金融通道。
39、厄瓜多尔
战略物资:向盟军提供奎宁(抗疟疾药物)间接支援中国战场。
香蕉贸易:保持对华食品出口直至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
40、国际组织与民间团体
国际红十字会:提供医疗物资和战地救援。
国际学生联合会:组织50多国学生举行"反日援华"大游行。欧美学生通过义卖、募捐等方式支援中国。
国际工会组织:世界工联发起"抵制日货"运动,组织各国码头工人拒绝装卸日本货物。欧美工会组织工人加班生产援华物资。
基督教青年会(YMCA):组织外籍志愿者在后方建立难民营和野战医院。帮助内迁大学维持运转,保护中国教育血脉。
犹太财团:沙逊家族:上海犹太巨商沙逊集团捐赠大量资金和医疗设备。嘉道理家族:在香港和上海设立难民收容所。
国际妇女组织:妇女救国联盟:宋美龄领导的国际妇女网络募集大量资金。战地护士:多国女性医护人员自愿来华服务。
犹太难民:犹太医生与工程师:许多流亡中国的犹太难民(如上海、哈尔滨的犹太人)参与医疗、军工生产。
国际记者:如埃德加·斯诺(美国)、伊斯雷尔·爱泼斯坦(波兰裔)等,通过报道向世界揭露日军暴行,争取国际支持。
国际联盟(国联):国联多次通过决议谴责日本侵略,但实际干预有限。派遣专家协助中国重建经济和交通。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1942年后):《联合国家宣言》:中国作为四大国之一签署宣言,正式获得国际反法西斯阵营的全面支持。战后援华计划: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UNRRA)在战后向中国提供粮食、药品等援助。
国际笔会:赛珍珠、林语堂等作家通过作品争取西方同情。43国作家联署《声援中国知识分子宣言》。
国际足联:1936年柏林奥运会中国代表团成为最早的国际宣传窗口。英国阿森纳等俱乐部举办"援助中国赛"。
国际天文联合会:协助紫金山天文台设备内迁(含当时亚洲最大折射望远镜)。张钰哲等天文学家借道越南赴美深造。
国际标准化组织:帮助中国建立战时工业标准化体系(如枪械零件通用化)。保迁川工厂产品达到盟军供货标准。
海外原住民团体:新西兰毛利族退伍军人协会捐赠传统玉器义卖。美国纳瓦霍部落用族语密码传递援华信息。
国际童子军:上海英美童子军参与难民救助站工作。发起"中国儿童牛奶计划"全球募捐(累计运送奶粉200吨)。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一场国际性的反侵略战争,援助来源不仅限于大国,更不可能仅限苏联是第一个且唯一个向中国提供援助的国家。还包括许多中小国家、国际组织、华侨团体和民间人士。这些援助形式多样,包括:
军事(武器、志愿飞行员、顾问)
医疗(白求恩、柯棣华等国际医疗队)
经济(贷款、物资运输)
外交(国际舆论、制裁日本)
情报与后勤(密码破译、航运支持)
正是这些国际支持,与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相结合,最终赢得了抗战的胜利。
根据上述概括,中国的抗日战争获得了超过4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直接或间接援助,形成了一张覆盖五大洲的支援网络。这些援助呈现三大特点:
正是这种全球范围的正义力量集结,使中国的抗战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也为战后国际秩序重建奠定了基础。每一个伸出援手的国家、组织和个人,都值得在历史记忆中被郑重铭记。
中国的抗日战争获得的全球援助范围之广跨越五个维度:
这些援助中,最动人的莫过于一些实实在在的具体事例:
冰岛渔民捐献的鱼肝油拯救了中国战区的夜盲症士兵。
墨西哥贫民窟妇女变卖银饰捐款的登记簿。
南非金矿华工将1/3工资自动转账国内抗战的银行记录。
比利时、瑞典等国工程师帮助内迁工厂恢复生产。
好莱坞拍摄《缅甸战役》等影片提升美国援华民意。
天主教遣使会、基督教监理会等教会组织建立孤儿院。
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北平图书馆古籍西迁。
英国马可尼公司帮助建立战时无线电网络。
历史告诉我们:中国抗战的胜利,既是中华民族浴血奋战的结果,也是人类正义力量的共同胜利。这份跨越种族、国界和意识形态的国际援助清单,应当永远镌刻在人类集体记忆之中。
阿拉·韦尔琴科作为俄罗斯有名的中国问题专家,对上述事实不能能视而不见吧!
(部分资料源自DeepSeek)
更新时间:2025-04-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