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多运动就能长高,平时总催着孩子出门跑步爬山。
可现实往往很打脸,不少孩子天天运动,身高却没见长,有的甚至总喊关节疼。
其实问题不在运动本身,而在运动项目选得不对。
16岁前孩子骨骼和肌群都在发育关键期,选错运动不仅不长个,还可能让身高少长几厘米。
家长别再盲目让孩子运动,先搞清楚哪些运动不能碰才是关键。

壮壮上小学后,爸爸妈妈发现她的身高在班里排倒数。
每次放学接孩子,看着壮壮站在队伍最后面,两口子心里都不是滋味。
他们琢磨着,孩子吃得不差,睡眠也规律,问题肯定出在运动上。
毕竟常听人说“吃好睡好运动好,孩子才能长得高”,育儿专家也一直强调运动对身高的重要性。
壮壮爸爸一口答应下来,每天放学都带孩子去运动。
他自己身材管理也一般,想着正好和孩子一起锻炼,既能帮孩子长高,也能改善自己的体型。
就这样坚持了一个多月,壮壮妈妈本以为会看到孩子长高的变化,结果却发现孩子不仅身高没长,还总说身体不舒服。
两口子赶紧带壮壮去医院检查,医生的话让他们大吃一惊。
医生说,孩子长身体阶段适量运动确实好,但运动项目选错了,反而会影响发育,严重的话身高可能会损失5厘米。
原来壮壮爸爸带孩子做的都是长跑、举重这类不适合的运动,还好坚持时间不长,没造成太大影响。

不想孩子长得矮,16岁前,最好远离这3类运动
●长跑
跑步本身是不错的锻炼方式,适量跑能提高新陈代谢,但长跑对孩子来说就不一样了。
16岁以下孩子的骨骼和关节还在发育,长跑时关节会受到持续冲击,容易造成关节磨损,进而影响长高。
而且长跑会给孩子的心肺带来很大压力,为了适应这种压力,心肌壁厚度可能会增加,限制心腔扩张,影响心肺正常生长。
除了长跑,长时间的爬山等有氧运动,也不适合孩子经常做。

●举重
负重训练和力量训练都不适合未成年人,孩子肌肉力量弱,容易疲劳,举重这类运动给肌肉和骨骼带来的压力太大。
发育中的骨骼长期负重,可能会发生变形,肌肉群也可能过早变硬,导致身高发育受阻、身材不匀称。
而且举重还可能让孩子肌肉拉伤、韧带拉伤,甚至造成压迫性内伤,给孩子留下终身遗憾。
《儿童运动发育指南》中也提到,16岁前应避免高强度负重训练,否则会影响骨骼纵向生长。
所以,为了避免孩子将来长得太矮,建议家长别让孩子做这类运动。

●滑板
现在很多孩子喜欢玩滑板,但这项运动对孩子长高并不友好。
滑板需要下肢有很强的支撑力,容易增加下肢受伤的几率,很多没做好防护的孩子都曾因此受伤。
即便戴好护具,滑板运动中下肢运动率过高,会导致下肢过于发达影响身体发育平衡,间接影响长高。
孩子的身体发育需要全面均衡,单一部位过度锻炼会打破这种平衡,不利于整体生长。

想让孩子长高,可以做这些运动
✔游泳
游泳时全身肌肉和骨骼都能得到舒展,水的浮力能减少运动对关节的冲击,不会造成骨骼负担。
而且游泳能锻炼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为骨骼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
✔跳绳
跳绳对场地要求不高,在家就能做,孩子自己能玩,跳绳时的跳跃动作能有效刺激骨骼,促进骨骼生长,还能锻炼协调性和耐力。
每天坚持跳10-15分钟,对孩子长高很有帮助。
✔摸高运动
摸高运动特别适合孩子,能当成游戏来玩,家长可以在墙上设定一个高度,让孩子跳跃着去触摸,反复练习。
这个动作能直接刺激骨骼两端的软骨,促进软骨细胞分裂,帮助骨骼生长。
而且摸高不受时间和场地限制,孩子随时都能做,趣味性强,不会让孩子觉得枯燥,坚持一段时间,就能看到明显效果。

✔篮球、蹦蹦床等
除了上面几种,打篮球、玩蹦蹦床、做单双杠等运动也很适合孩子。
这些运动都包含拉伸和弹跳动作,能充分活动关节、拉伸骨骼,刺激生长激素分泌,为长高助力。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选择,孩子喜欢才会坚持下去。
结语
16岁前是孩子身高发育的关键期,运动选对了是助力,选错了反而吃力不讨好。
家长们千万别盲目跟风,觉得只要运动就好,殊不知错误的运动可能让孩子少长几厘米。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科学的呵护下,长得高高壮壮。
更新时间:2025-11-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