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随着挖掘机破碎头的轰鸣声,由中铁八局承建的黄百铁路贵州段岩底隧道正式开启进洞施工,标志着该项目进入全面攻坚新阶段,为后续工程抢抓作业“黄金期”打下了坚实基础。
岩底隧道位于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县境内,全长387米,采用出口单向掘进模式,计划总工期273天。该隧道虽长度不算突出,却堪称黄百铁路贵州段的“地质禁区”,所处区域为典型喀斯特岩溶地貌,施工区域Ⅴ级围岩占比高达95%,岩溶、危岩落石、断层破碎带及浅埋偏压等风险叠加,施工难度和安全压力巨大。
“每一米掘进都如同在‘虎口拔牙’。”项目工点负责人李松介绍,隧道穿越的地层恰似一块结构复杂的“千层酥”——多层地质结构交叠在一起,必须像剥千层酥般逐层剥离、缓慢推进,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坍塌风险。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项目技术团队坚持“技术先行、安全为基”理念,采用监控量测及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动态优化方案。针对Ⅴ级围岩段,采用台阶法开挖工艺,并在高风险区域实施“台阶法+临时仰拱”组合工法,精准控制围岩变形。同时,严格遵循“先预报、管超前、弱爆破、短进尺、少扰动、强支护、快封闭、勤监测”的24字施工方针,通过毫米级监测与工序无缝衔接,确保安全质量双达标。
在施工现场,“智慧工地”管理体系成为攻坚利器。依托BIM建模技术,施工全程实现可视化模拟,应力监测系统实时捕捉围岩变形数据,为决策提供精准依据。与此同时,项目团队将安全教育培训覆盖率提升至100%,累计开展近10次应急演练,构建起“人防+技防”双重安全防线。
值得关注的是,项目党支部还联合黄百铁路贵州段功能型联合党支部,建立“党建+劳动竞赛”联动机制。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划分责任区,将党建活力转化为施工动力,不仅激发了产业工人队伍的主动性,更推动隧道施工质量与安全管控水平显著提升。当前,建设者们正以“日保周、周保月”的施工节奏,抢抓梅雨前的施工“黄金期”,确保隧道按期贯通。
黄百铁路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西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沪昆铁路、南宁至昆明铁路南北连接枢纽工程,黄百铁路贵州段正线长约173千米,桥隧比达81.6%。建成通车后,将进一步完善西部陆海新通道布局,构建贵州北部地区通江达海的便捷大通道,对于加快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来源:三公司 刘晓菲 刘磊
编辑:雷成宸
校稿:陈 成
审核:秦 新
更新时间:2025-05-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