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本文摘自《金寨文史》第六辑(1989年12月) ,作者际云,原标题《略述建国后金霍边境土匪的根绝》
正文
金寨县北部江店区与霍邱县的叶集区、姚李区接壤。这一地区,历来土匪众多,杀人抢劫,无恶不作。广大劳动人民,本已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压迫下,饥寒交迫,无以聊生,却又倍受土匪的摧残,生命财产毫无保障,人人忧心忡忡,朝不保夕。直到建国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清匪反霸、土改、镇反等运动,彻底地消灭了土匪,铲除了土匪赖以生存的土壤,人民这才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故此,人民衷心称赞:“共产党是俺们的大救星!”
现就这个地区土匪的产生、猖獗和长期存在的根源作以下简述。
这个地区历史上就曾出现过土匪,三人一伙,五人一股,干些打家劫舍的勾当。由于当年武器落后(刀矛),容易防守,因此,旋起旋平,未成气候。进入民国以后,新式枪械增多,军阀混战时,散兵游勇浪迹此地,枪支弹药流入民间,被少数不良分子搜去结伙抢劫,从而土匪逐渐增多起来。根据本地区的匪情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民国十六年(1927年)至十七年(1928年),豫匪李老末两次窜犯本境。本地有“安清帮”、“大刀会”及“红白学”等帮会组织,在“防匪保家”的口号下,组织农民习武操练,抗拒李匪,保卫家乡,虽起了一定的作用,作了一些贡献,但在李匪被消灭以后,一部分人却变节为匪,如帮会头目易子清、台凤亭等各率匪徒数百名,长短枪几百支窜扰于金寨县境的麻埠、杨店、江店、白塔畈及霍邱县境的叶家集、长集、姚李庙、河口集及河南省固始县的陈淋子、武庙集等地区,抢劫绑票,危害人民,加之各该当地也有小股土匪乘机蠕动和蔓延。1929年立夏节起义胜利后,苏维埃政权建立,匪徒窜逃他乡,当地社会秩序趋于安定。
第二阶段,1932年红军西进,地主武装(铲共义勇队、民团)纷纷复返。他们配合国民党正规军一道,白天“清乡”,夜晚当匪,加之外逃土匪复又返窜,相互勾结。他们当中较著名者有李侠仙、台育祥、刘老八、陈雨樵、王雅志、李五猴子、储老九、蔡小谷等。抗战爆发后,抗日军队集结这一地区时,又暂时有所收敛。
第三阶段,1938年9月至11月,日寇盘踞叶集、开顺街一带。地方民团在“自卫抗日”的幌子下,收缴民枪,扩充队伍,如台育祥在今徐冲乡龙湾,组织“抗日人民自卫军”,成立第一大队自为大队长,拉起500余人枪,并乘富金山抗日一役后,大肆搜索敌我双方丢失的枪支弹药武装自己,一时势力颇大。他们经常派兵去敌占区“打游击”(打扒子),虽也曾给日寇一些打击,但大多是去桥头店、齐王庙、孙家岗一带干劫物资、拉耕牛的勾当。在三元店一带有李五猴子、李侠仙、孟华轩等匪首,各拉几十到几百人枪。其它小股土匪如张小斧头、罗大麻子、余黑皮、钟子清、张道士、陈小阔、陈慕寒等各拉20-50人的匪徒。
稍后蜂起的有胡俩子(混号二营长)势力最大,约500余人,长短枪600余支,轻重机枪3挺,危害附近30多个乡镇。还有江店的余安泽、余守春(混号余大个子),傅家河的董猴子、白塔畈的朱毅之、大岗子的韩民化、尧岭的刘海山、芮育青等均先后聚众为匪。中经几次清剿,匪众化整为零,飞扬伏窜,一度稍为平静。
第四阶段,1945年8月,日寇无条件投降,安徽省政府东迁合肥,桂系军急忙往沦陷区“接收(即占领地盘搜刮物资)”去了,此地防务空虚,土匪再度死灰复燃,先后纠集大小几十股,地方区乡自卫队也大都是官匪不分,即所谓“红黑两道”。继后,又有岳岐山(绰号岳葫芦)由霍邱窜来本地,大肆抢掠,搜索民枪、裹胁群众,有的群众被他们抢劫一空后被迫落草为寇,否则人身难保,不当匪也得当匪,这样匪徒发展蔓延很快,出现处处有土匪的局面。
奸,土匪入宅,对妇女不问老幼,大多奸污,甚至轮奸致死,有时还绑“花票”(女肉票)供其长期奸辱。
掠,其一是明火执仗地拦截商旅行人,抢劫财物;其二是打家劫舍,进门后,视稍有值钱的东西便席卷一空;再就是贴票、喊票、绑票,勒索高价赎票。1 949年春,匪首余守春为其侄儿娶亲,在毛狗洼大摆酒席,开了300多桌。除附近二十多个乡保长、士绅送厚礼巴结外,还恐吓周围群众送礼,最少也是三五块银元。但宴席所需的猪、羊、牛、鸡、鸭、鹅等全是匪徒们抢劫来的。同时开赌几十桌,从中抽取头钱。
烧,烧房屋、烧谷堆。大顾店唐家畈周姓一家九口人,土匪来抢时,先将其门封上,一把火竟活活烧死七口人。他们经常闯进群众家里用火燎(把香头、蓑衣、大扫把燃着),将人遍体燎得鳞伤,有的当场死亡,有的火毒攻心仅活几天即死。
杀,土匪视人命为草芥,在本县境内先后被土匪杀死,有二百余人。他们杀人大多是为灭口,凡他们抢过的人家如若有人说认识他们,或者有人议论他们,就采取打黑枪,或全家闷(即大人小孩一并杀绝)。再就有的被绑票后无钱赎票,就将人两腿分绑两棵树上撕成两半。对其内部若有人想洗手不干或另立山头,均遭毒手。如1949年春,巨匪岳岐山收编台育祥部下24个匪徒,因他们不服从岳的指挥,将其全部勒死理进深坑。
这个地区的盗匪之所以猖獗蔓延有其地形、政治、历史和社会的诸种因素。
第一,地形复杂,本地区丘陵起伏,岗湾崎岖,河流纵横,草木芦苇丛生,交通闭塞,又系豫皖两省三县(金寨、霍邱、固始)犬牙交错处,各自为政,令行不一,只要不在本境内,或在本境内只要“兔子不吃窝边草”,不危及当局政治统治和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均是“睁一眼闭一眼”与匪和平共处。
第二,地方封建势力和帮会组织相互勾结。在这三县交界处的地主豪门南有王家老楼、雷大圩子、任家楼;西有叶家楼、李后楼;东有管、胡、刘、窦;北有王东圩子、李家新楼、卢家楼等。权势人家星落棋布,控制着这一地区。他们有人在外为官,家有私枪家丁,能与官府衙门串通一气,明为保家武装,暗地与匪勾结,有的供给土匪枪支坐地分赃,土匪们有个顺口溜:“要想急‘打梢’(发横财),去找管仲超”,“要想偷、抢、拿,去找窦仲达”。这管窦二人皆为地霸。土匪中的成员大多又是封建帮会组织成员,实行封建家长式统治,按派行辈份相称,烧香盟誓不“钻杆”(叛变)否则要严处(杀头)。
第三,赌风泛滥。本地区赌风之盛,由来已久,各种赌法、赌具,应有尽有,俗说:“奸近杀,赌尽盗”,一些赌徒在倾家荡产之后,就滑入歧途,沦为盗匪。
第四,官府庇护。国民党有的县、区、乡、保长大都与土匪有明或暗的联系。若有那方来追剿,便充当土匪耳目,通风报信,若有匪徒被捕,他们千方百计为其开脱,充当保护伞。有的直接支持土匪,如开顺乡乡长朱伯祥就将乡公所的枪弹借给他哥哥朱毅之去抢劫。有的乡保别具“匠心”抢劫,让部分乡保丁去抢劫,得手后,又叫另一部分假意去清剿,放了几枪以示匪徒离开,然后这一部分到被抢劫人家索取辛劳费、草鞋费,等于第二次抢劫。其尤甚者是诬良为盗,大发横财,对土匪曾强行住过的人家,以“通匪”、“窝匪”的罪名,严刑拷打,索取罚金,甚至将其洗劫一空。群众愤恨的说“匪来如梳,兵来如篦”,“匪来不见官兵,匪去官兵出现…
1941年夏,开顺地区的土匪抢劫了桂系军担架兵团的枪支,毛沟洼地区的土匪抢了乡公所枪支并放火烧了乡公所;大顾店土匪打死了乡长胡仲武。这就危及了当局的统治和安全,于是安徽省主席李品仙下令成立“固(始)、霍(邱)、六(安)、立(煌)四县剿匪指挥部”,任命六安专员林中奇为指挥、郭坚为副指挥,林未到任由郭负责指挥,实行四县联防,封锁交通,清查户口,乡保具结等措施进行清剿。看来声势不小,枪决了巨匪胡俩子并以其首级四乡示众,匪首王雅志、吕黑子、余安泽和一大批匪徒伏法,社会秩序也暂趋安定,但还有一大批匪首如岳岐山、台育祥、余守春等和众多的匪徒并未剿清归案。直到建国后方被彻底肃清。
资料来源:
《金寨文史》第六辑(1989年12月)
更新时间:2025-04-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