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荣耀》热播,让“潜伏英雄”吴石将军的事迹备受关注。南京作为吴石将军事业的起步地和走上革命道路之地,留存着许多与他相关的重要遗迹。10月26日,现代快报记者和南京市社科联(院)科研处处长、一级调研员邓攀,来到位于普陀路4号的何遂旧居,从这里开始讲述吴石将军在南京的经历,以及他为革命事业所作出的贡献。从吴石将军的南京故事中,我们看到“沉默的荣耀”有了更具体的注脚。

普陀路4号,见证何遂与吴石的情谊
“何遂是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同盟会元老,也是早期民国的军事教育家,思想开明,人脉广泛,赞誉他的人说他是‘斗士狂士’,反对他的人说他总在跟当局作对。”在普陀路4号前,邓攀首先介绍了这座旧居的主人。

何遂16岁就读福建武备学堂时,便与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的林觉民、方声洞相识。这一经历也间接影响了后来的吴石。邓攀提到,吴石与好友吴仲禧最早走上革命道路,正是受同乡前辈林觉民、方声洞事迹的感召,而何遂与两位烈士的交集,让吴石对他极为崇敬。
何遂的革命履历贯穿近代风云,1933年热河抗战时,他以立法委员身份毁家纾难,捐出经费补充抗日军饷,他参与组建的抗日义勇军民众后援会剩余经费资助电通公司。1934年,何遂定居南京普陀路4号,这座房子也成了他与吴石革命情谊的重要见证地。
值得一提的是,普陀路4号周边曾是政要聚集区。邓攀介绍,普陀路10号是陈诚公馆,普陀路15号是蒋纬国公馆,“在这里做革命工作其实很险恶”。何遂子女虽为地下党员,却以国民党政界或学生等公开身份,外人并不知晓其真实身份。
1947年4月,吴石在何遂父子陪同下赴上海与中共上海局领导见面,正式开始为党工作。1947年年底,何遂因冠心病痊愈后卖掉此处房产迁居上海,吴石后续交接情报便转至上海愚园路俭德坊2号。
至少三次交集,南京是吴石革命生涯的重要坐标
“吴石第一次到南京的时间非常早,是1912年民国刚刚建立的时候。”邓攀介绍,吴石一生至少和南京有过三次交集。
第一次交集是“革命启蒙”。当时吴石加入福建北伐学生军,准备赴南京参与光复行动,可部队行至上海时,南京已光复并建立临时政府。他们继续前往南京,负责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警卫工作。邓攀特别提到,清帝退位、南北和议后,孙中山在明孝陵主持“民国统一大典”,吴石也参与其中,吴石亲历的这一盛况,为他奠定了革命方向,“这段经历让他对革命有了深刻印象,也明确了自己的追求”。后来临时政府北迁,吴石赴武昌预备军官学堂学习,两年后进入保定军校。
后来,吴石以第一名的成绩从日本陆军大学毕业后,回到南京进入参谋本部二厅任职,同时兼任陆军大学教官。邓攀介绍,1934年至1937年,吴石在南京写下《兵学辞典粹编》《孙子兵法研究》等著作,让他在军界名声大振。

抗战胜利后,吴石复员回南京任国防部史料局中将局长,1947年正式为党工作。1949年2月,国民党机构南撤前,他受李宗仁邀请回南京,拟出任总统府参军长,其间曾劝说李宗仁接受中共和谈条件,未获同意。邓攀感慨,这次劝说失败让吴石失望,当年4月初他离开南京,从此再未返回,“这是他与南京的最后交集,也成了他潜伏生涯的重要转折”。
从五台山到翠琅村,吴石在南京至少三处居所住过
邓攀指出,吴石将军在南京的居所目前已知至少有三处,另有一处短暂停留地,可惜多数旧址已难寻觅。
第一处是1934年他返回南京后的最初居所——位于五台山的一栋三层小洋楼。这是一处租住房,产权人为一对白俄侨民夫妇。邓攀还补充了一段细节:“1934年夏天格外炎热,白俄女主人因酷暑离世,吴石夫人觉得不吉利,便决定搬家。”

第二处为百子亭12号,同样是租来的三层洋楼。吴石在此居住时间较长,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他离开南京后,便放弃了这处住所。
第三处是1946年他复员回南京后租住的翠琅村1号。邓攀提到,翠琅村1号并非吴石独居,而是与好友、时任江宁要塞司令的胡雄共同租住。

除了这三处主要居所,邓攀还提及吴石将军曾在南京太平南路的安乐酒店短暂居住。据吴石之子吴韶成在《忆父亲吴石最后的日子》中记载:“1949年2月,父亲初到福州……一天,父亲突然接到李宗仁电召,要他回南京并拟调任总统府参军长。当时学校即将开学,我便随父亲一同乘飞机返回南京,到中央大学报到,父亲则住在太平路的安乐酒店。”
吴石与南京的三次主要居住经历,串联起他从青年投身革命到成为潜伏英雄的关键人生历程。这座城市不仅是他生活过的地方,更是其革命信念成长与转变的重要见证地。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裴诗语 史童歌/文 钱念秋 图/视频
更新时间:2025-10-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