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初显,茶香正浓。9月27日,西湖区九曲红梅斗茶大赛结果揭晓,76份茶样经过激烈角逐终见分晓。这场较量实则始于前一日——26日下午的专家审评现场,白瓷盖碗依次排开,热水倾注间,“红梅香”氤氲升腾。评委们俯身细观汤色、轻嗅香气、浅酌滋味,他们的专注,定格了这场赛事的核心:它不仅是茶叶品质的竞技,更是杭州“红绿双绝”茶文化中那抹“中国红”的集中展示,是西湖区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
赛场上的严格审评,精准丈量出九曲红梅当下的品质高度。那么,这批参赛茶样究竟“优”在何处,“特”在何方?
赛事核心:严苛标准下的“优”与“特”
这场首次大规模举办的斗茶赛,其激烈程度直接反映了九曲红梅整体品质的显著提升。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正高级农艺师金秀珍在代表专家组汇报时肯定道:“品质相当不错,可以说达到国内红茶当中的领先水平。”
企业组特别金奖获得者
个人组金奖获得者
“优”体现在近乎严苛的审评维度与普遍的高分表现。金秀珍用数据说话:企业组40个样品中,总分高于90分的占比高达82.5%,各单项高分比例也创下新高。她总结优质茶样的共性特征为“外形细紧卷曲多锋苗,色泽乌润;汤色橙红明亮;香气嫩甜香,滋味鲜爽醇甘”,这背后是产区对传统工艺标准的坚守与提升。
“特”则彰显于匠心独运的过人之处。企业组特别金奖得主——杭州加冠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其“00后”掌门人冯晨宇的参赛茶样便是典范。这款茶选用清明前后双浦镇核心产区群体种一芽一叶至单芽原料,在祖父冯赞玉、父亲楼龙肖两代制茶人指导下,遵循“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理念,借助现代设备精准控制工艺,实现了品质的稳定与优化。个人组金奖得主、来自龙坞的“95后”茶农传人朱家栋,则将师父西湖龙井省级非遗大师葛维冬的技艺精髓融会贯通,认为“做茶不一定要执念于固定的香气和滋味,要有自己的思考”,通过持续摸索调整,追求风味的极致。大赛亦不讳言差距,专家指出个人组在整体稳定性上仍有提升空间,这为未来的技艺传承与精准培训指明了方向。
一场高水准的斗茶大赛,其意义远超比赛本身。西湖区为何要倾力打造这样一个平台?这背后是区域发展的深层考量。
深层动因:“三茶统筹”下的产业擘画
举办西湖区九曲红梅斗茶大赛,是西湖区基于文化传承与产业振兴深层考量的关键举措,旨在系统性地推动这一传统名茶焕发新生,是践行“三茶统筹”理念的生动实践。
在文化层面,这是一场唤醒历史记忆的“正名之战”。九曲红梅茶底蕴深厚,其制作技艺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大赛的举办,正是对杭州市茶文化研究会会长何关新提出的“让古老茶香飘进现代生活”理念的积极响应,旨在深度挖掘并彰显九曲红梅独特的文化价值。
在产业层面,这是一次落实“三茶统筹”的精准实践。正如西湖区委书记董毓民所强调的,九曲红梅是浙江省“万绿丛中一点红”的金名片。大赛通过“斗”品质树立标准,通过“品”文化培育市场,与出台专项政策、成立管理协会、建设科技小院等举措形成合力,共同构建了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完整链条,是将其作为乡村振兴重要抓手的战略布局的具体落实。
在品牌战略上,这是一次强化“红绿互补”格局的关键落子。大赛着力凸显九曲红梅在与西湖龙井“红绿双绝”格局中的独特地位,旨在让“红”的一极真正强起来,丰富“西湖茶韵”的品牌内涵。同时,赛事融入的年轻化元素,也是对董毓民书记提出的“让游客沉浸式感受九曲红梅独特魅力”要求的践行,推动传统茶文化与时俱进。
九曲红梅
当古老的茶香被成功唤醒时,它又如何融入现代生活,解锁秋日西湖的文旅新体验?
时节联动:秋日西湖的“茶+文旅”新玩法
金秋的铜鉴湖畔,九曲红梅已把一杯“玛瑙红汤”变成了可以“玩”一整天的沉浸式文旅剧本。
早在2023年,双浦镇如意尖的九曲红梅,就和“龙井问茶”“梅坞春早”一起入选杭州首批“茶都十景”。龙井之青、径山之翠、红梅之馥的三色秋游,让眼睛在茶山中迷路,让味蕾在茶香中靠岸。而西湖区九曲红梅斗茶大赛落幕,为杭州递上了一张“茶+文旅”2.0版本的体验地图——在这里,喝茶不再是端着杯子看风景,而是自己走进风景、成为风景。
白鹤峰上有历史悠久的古茶村和古茶园,长埭村1496亩茶园依山势蜿蜒而上,宛如一条青龙。这里不仅有茶园和茶民宿,还驻有200多位艺术家,通过产品创意和文创制作,让茶村更加生机盎然。
双浦镇如意尖有着“水在绿中、绿在茶中、人在画中”的秀美景致。万绿丛中一点红,杭州历史名茶“九曲红梅”就生产于此。村里依托九曲红梅茶博馆、杭州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等设施,开展非遗研学活动,并将茶文化融入到婚庆、亲子、康养等多个方面,让游客在探寻茶道之美时,感受到了茶文化魅力。秋日的西湖,不再是单纯的山水长卷,而是一张可步入、可品味、可带走的“茶地图”。
吸引年轻人,不仅需要场景创新,更需要用产品本身说话。九曲红梅如何突破传统形态,实现“破圈”?
破圈探索:科技小院催生“年轻化”表达
面对市场的日新月异,底蕴深厚的百年名茶“九曲红梅”正主动打破传统边界,开启一场以科技创新为引擎的“年轻化”变革。不再仅仅满足于茶客的杯盏,它正以一系列令人耳目一新的跨界产品,积极探索与年轻消费群体对话的“新语言”,让古老茶香焕发出与时俱进的蓬勃活力。
杭州市茶文化研究会会长何关新
西湖区委书记董毓民
本次大赛,九曲红梅冰淇淋、茶香巧克力等新颖产品吸引了众多目光,让这款传统名茶以意想不到的形式“圈粉”年轻一代。这一系列破圈尝试,正是西湖区“九曲红梅科技小院”创新实践的缩影,为传统农产品的转型升级提供了生动范本。
据西湖区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主席郑宏介绍,这个于2024年9月正式获中国农技协批准成立的科技小院,是整合辖区内四家相关企业、在省科协等部门支持下联合创建的跨界平台。“我们的核心优势在于引入了中国农科院茶研所尹军峰教授顶尖团队,”郑宏主席指出,“通过科技成果转化、人才交流与持续的技术赋能,为九曲红梅注入了最关键的科技含量。”
正是在顶尖科研力量的加持下,九曲红梅跳出了传统的冲泡饮用模式,开启了一场风味融合的“年轻化”实验。科技小院已成功研发出四款代表性创新产品:最大程度保留茶之本味的九曲红梅巧克力、寓意喜庆的茶饼、融合米酒清甜与茶韵的“米烧”,以及独具特色的茶啤。现场供品尝的九曲红梅冰淇淋,更以其独特口感和亲和力成为焦点,直观地展示了传统茶文化与现代休闲生活的巧妙嫁接。
郑宏主席表示,目前这些试水市场的产品反馈积极,证明了“茶+”创新路径的可行性。未来,科技小院将继续深耕九曲红梅的风味提取与应用,计划向新式茶饮、更多酒类等方向延伸产品线,让百年茶香以更丰富、更时尚的形态,持续触达更广阔的消费群体,走出一条依托科技、拥抱市场的品牌焕新之路。
纵观这场从赛场到市场、从传承到创新的全面探索,九曲红梅的复兴之路能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斗茶赛的喧嚣已然散去,但其激起的涟漪正深远扩散。它不仅是品质竞技,更是文化宣示、产业探索与代际对话。
九曲红梅的复兴表明,文化价值的重拾是根基。讲好文化故事,传统产品能在新时代焕发强大生命力。“三茶统筹”是可行路径,通过文化、产业、科技协同,构建了完整生态。品牌年轻化是关键,以茶啤酒、茶冰淇淋等新形态“破圈”,是对传统的创造性传承,让它不再是父辈的专属,而成为年轻人也能接纳的时尚。
展望未来,九曲红梅从西湖走向世界的征程仍长。但凭借文化底蕴、科技驱动与年轻人的接纳,这缕“梅花香”必将飘得更远,为中国特色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个“小而美”的样本。
(中国日报浙江记者站 陈烨)
更新时间:2025-10-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