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让“人造太阳”稳定发电。
最难的不是把1亿摄氏度的等离子体“点燃”,而是怎么让它“温柔熄火”。
近日,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的一则研究,让人类成功实现了这一目标。
团队表示,通过计算机成功开发了能够预测托卡马克聚变反应堆等离子体行为的系统。
托卡马克反应堆作为聚变能源的核心设备,内部等离子体比太阳核心还热。
还会以每秒100公里的速度高速旋转,就像个揣着高温高压的 “暴脾气炸弹”。
以前人工控制“熄火”时,只要程序稍微出错,等离子体就可能突然失控。
高温热流直接冲砸反应堆内壁,轻则造成裂纹,重则得停厂几个月修,光修复费就得上亿美元。
这对想商业化的聚变能源来说,简直是绕不开的“生死关”。
而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就是给这个“暴脾气”找到了治服的办法。
他们没像以前那样单靠AI硬学,也没只依赖物理模型硬算。
而是把两者捏到了一起,搞出一套“既懂物理又会学习”的混合预测系统。
负责项目的Allen Wang说,纯AI得要成千上万组实验数据才靠谱。
可托卡马克每次实验成本高得吓人,哪来那么多数据。
他们这套系统厉害就厉害在,只用几百组低性能脉冲数据。
再搭少数高性能脉冲数据,就能精准预测等离子体“熄火”时的变化。
为了验证效果,团队还拿瑞士洛桑联邦理工的TCV托卡马克装置做了测试。
这套装置常用来给下一代聚变设备当“试验田”。
结果超出预期:系统不仅能提前算出等离子体的演化轨迹,还能直接给反应堆控制系统发指令。
比如调磁场强度、控加热功率,让等离子体稳稳当当降能到零。
这比传统方法更快,还没出现过“破坏性中断”。
这就像给反应堆装了个智能安全锁。
以前是摸着石头过河,现在是盯着导航开车,安全感直接拉满。
光在小装置上好用还不够,聚变能源的终极目标是商业化电站,MIT团队早就想到了这一步。
现在他们正和联邦聚变系统公司合作。
这家公司是MIT的衍生企业,专门搞商业聚变电站。
眼下正在造一个叫SPARC的演示级托卡马克装置。
目标很明确,实现净能量输出,也就是发的电比维持等离子体用的电还多。
这可是聚变能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关键一步。
而MIT的这套预测系统,就打算先装到SPARC上,帮它解决熄火安全和扰动管理的问题。
为啥说这步很关键?要知道商业电站讲究24/7连轴转,哪怕停一天都得亏不少钱。
以前托卡马克因为熄火不稳定,动不动就停机检修,可用性根本跟不上。
现在有了这套系统,熄火阶段不出岔子。
装置的可用率能大幅提升,部件寿命也能延长。
毕竟减少了高温冲击,内壁材料就不用频繁更换了,维修成本也能降下来。
而且这套系统少数据也能学的特点,还能帮未来的大型电站节省实验成本,不用反复试错浪费钱。
不过也得客观说,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现在全球都在推进大型聚变项目,比如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规模比TCV、SPARC大得多,结构也更复杂。
这套系统要想在这些大装置上用,还得解决适配性问题。
比如不同规模的反应堆,等离子体的变化规律不一样,模型得能灵活调整;
而且电站要求实时反应,系统的运算速度还得再提一提。
MIT等离子体科学与聚变中心的Cristina Rea说得很实在:
想让聚变能真能用起来,先得保证它靠谱,而靠谱的核心就是管好等离子体。
目前来看,SPARC装置会成为这套技术走向实用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如果能在SPARC上验证成功,后续推广到ITER、甚至未来的商业电站,都会顺畅很多。
这算不上什么颠覆性突破,却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一步。
就像盖房子,以前只搭了框架,现在终于给关键部位装了承重墙,离真正住人又近了一大截。
或许再过十年,当我们用上清洁又无限的聚变电时,回头看会发现。
正是这样一个个小突破,慢慢铺就了通往终极能源的路。
更新时间:2025-10-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