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长坦言125%对华关税"不可持续"。特朗普政府短短半月将税率推至145%,美国经济却被打得七零八落。
全球233个国家反对美国关税政策,日本首相也不急于妥协。特朗普团队内部分裂,前财长们警告这是"自残"行为。
贸易战将如何收场?中美角力背后藏着什么深层逻辑?
2025年4月,当特朗普把对华关税一路飙升至145%时,华盛顿高层做梦也没想到,他们精心设计的经济"绞杀"战略会像一把不断后坐的猎枪,反将自己震得七荤八素。
从2018年的首轮关税战打响,到疫情期间的短暂休兵,再到2025年3月对华关税提升20个百分点,4月再度攀升50个百分点,特朗普政府的加税步伐几乎成了一场狂热的独角戏。
在这场关税大戏中,中方态度始终如磐石般坚定——谈判的大门敞开,但必须美方先拿出诚意来敲门。商务部发言人一锤定音:"美方无论是宣布'对等关税'90天豁免,还是对电子产品取消实施关税,都只是'一小步',要在纠错的道路上迈出一大步。"
面对美方步步紧逼,中国的反制措施干脆利落——当美国关税爬升至125%时,中国随即跟进。但当美方再度将税率推至145%时,北京则冷静宣布:继续加税已无意义,不再盲目跟随这场没有赢家的游戏。
这一决断令华盛顿颇感意外。他们原以为高关税能迫使中国低头,却不料中方不但没有退让,反而在这场经济摊牌中越发从容。中方的底气来自哪里?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清楚地看到了美国政策背后的内部分裂与战略焦虑。
当特朗普团队还在电视上夸口要用关税"让美国再次伟大"时,这场关税战已从单纯的经济对抗,演变为一场关乎国际秩序重塑的深层博弈。美国的这副关税牌打出去了,却未必能如愿收回。
特朗普的关税战略俨然成了一把双刃剑,挥向对手的同时也深深割伤了自己。最直观的伤痕便是那触目惊心的数字——美国联邦债务已攀升至37.3万亿美元的天文数字,且仍在飞速增长。
这把悬在美国经济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两位美国前财长坐不住了。萨默斯直言不讳:"美国远未摆脱困境,信誉已经丧失殆尽。"而耶伦的评价更为辛辣,她把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比作"自残行为",如同一个人拿着锤子一下一下敲自己的脚趾,还美其名曰在锻炼。制造业回流美国?在耶伦看来,那不过是一场滑稽的白日梦。
萨默斯
这场自我伤害远不止于宏观数字,美国企业界也在承受着切肤之痛。五家美国企业组成小组起诉特朗普,指控他滥用权力,非法篡夺了国会征收关税的专属权力。这一诉讼背后,是无数美国企业的切身痛苦。
沃尔玛、亚马逊等零售巨头面临供应链成本飙升,库存管理如同在刀尖上跳舞;苹果、特斯拉等科技龙头不得不加速推进供应链多元化,这一过程的成本如同一场耗资巨大的供应链手术;更惨的是美国农民,大豆、玉米、猪肉等农产品出口受阻,政府不得不掏出更多补贴来安抚这个传统支持群体,这又进一步加剧了联邦赤字。
在这一片混乱中,美国财长贝森特终于按捺不住,对着镜头说出了那句令华尔街为之一振的话:"关税并不是开玩笑,因涉及数字巨大,现在的关税125%是不可持续的,没有人希望这样保持下去。"
贝森特的措辞极其谨慎,他希望中美双方都能各退一步。但这话传到北京,得到的回应却是:谈判可以,但需要看到美方实实在在的行动。特朗普短短半个月便将关税一路推高至125%,中方只能被迫反制。如今关税战已将美国自身推向绝境,而中方看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坚定——解铃还须系铃人。
当华盛顿和北京陷入关税僵局时,全球经济版图正悄然重新洗牌。欧洲工厂面临原材料和中间品成本飙升,不少企业的利润率被挤压得像柠檬一样干瘪;亚洲供应链则如受惊的蚁群,迅速向多个方向分散逃离。
这场关税海啸激荡全球,让各国纷纷调整航向。欧洲国家加速抱团取暖,内部贸易整合力度加大;东南亚国家则如同一个个"小跳棋",在中美之间寻找新的平衡点。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一面接收从中国转移的制造业订单,一面又担心成为美国下一个关税目标。
特朗普政府也未坐以待毙。一方面喊话希望结束贸易战,另一方面却积极与越南、印度、韩国和日本等亚洲国家接触谈判,意图构建一张绕开中国的战略蜘蛛网。然而,这些国家对美国的反复无常心存警惕,如日本首相石破茂就表态不急于达成协议,外交辞令背后的潜台词足够清晰——我可以配合,但不会盲从。
与此同时,区域贸易协定的地位正日益凸显。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在全球贸易中的影响力节节攀升。这些多边框架为成员国提供了一定的"避风港",减轻了美国单边主义带来的冲击。
传统商品贸易仅是表象,下一场较量的战场可能在数字领域。服务贸易,特别是数字服务贸易,正逐渐成为中美贸易争端的新前线。云服务、数据流动、算法标准等领域的规则之争,将比关税战更为复杂且影响深远。
当全球贸易格局被迫重组,各国在中美之间小心翼翼寻找平衡时,一个更大的问题浮出水面:这场表面的关税之争,是否只是世界经济秩序深层重构的一个开端?传统的全球贸易规则正在松动,新的游戏规则正在酝酿,而这场规则之争的结果,将决定未来几十年全球经济的走向。
在表面的关税数字之争下,一盘更宏大的全球棋局正在悄然展开。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里奥一语道破天机:当前局势远不止关税这么简单,我们正站在一个历史周期的转折点上——全球货币体系、政治格局与地缘秩序的三重崩塌正在同步上演。
美国发起的关税战争,表面上看是为了平衡贸易逆差,实则是对其霸权地位动摇的焦虑反应。从经济、科技到军事,美国感受到的不仅是中国的竞争压力,更是整个世界多极化趋势带来的结构性挑战。这种深层焦虑促使华盛顿采取了近乎歇斯底里的极端手段,试图通过关税这把大锤来重塑对自己有利的国际经济秩序。
然而,这种单边主义做法已经动摇了二战后建立的多边贸易体系根基。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权威性受到严峻挑战,多边贸易规则失效的风险正在上升。在这个真空期,各个经济体开始积极寻求新的规则制定权。谁能在数字贸易、绿色贸易等新兴领域率先制定规则,谁就能在未来全球贸易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中国在这场博弈中表现出的定力令人瞩目。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关税攻势,北京既没有盲目跟进无止境的关税战,也没有轻易让步。相反,中国一方面坚守底线,一方面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从亚投行到"一带一路",再到RCEP,中国正在以实际行动参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塑造。
当前的贸易摩擦远超表面的数字之争,而是关乎世界经济新秩序的塑造。未来的全球贸易规则将更加注重数字化、绿色化与包容性,而不仅仅是传统的关税与配额。在这个转型期,中美作为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其博弈走向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这场变革的最终面貌。
关税战只是开始,真正的较量才刚刚拉开序幕。当世界经济的游戏规则被重写,各国都在等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最终将如何收场?在全球经济新秩序的塑造中,中美这对既合作又竞争的复杂关系又将如何演变?
回顾这场关税之战,特朗普政府一意孤行的政策不仅让美国"腹背受敌",也加速了全球格局的重组。中方坚守底线的同时,也在为全球经济稳定贡献力量。历史将证明,真正的大国博弈不在于一时的关税高低,而在于谁能在新规则的制定中掌握主动权。当世界经济的游戏规则被重写,你认为中国将扮演什么角色?
更新时间:2025-04-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