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方政府的人到访熊家后,熊国炳的邻居们就向他提出了一个问题:
你咋不去找找党组织呢?以您的经验,肯定能拿到不错的待遇呀。
面对乡亲们的询问,熊国炳果断地摆了摆手说:
那时候川陕苏区走出去的那么多人都没了,就我侥幸活下来,我哪还有脸去找政府呢?
熊国炳曾是川陕省苏维埃政府的主席,按理说他的地位相当高,可为啥他会选择“藏着掖着”自己的身份呢?
熊国炳的一生致力于革命,可以说过得十分精彩。
1893年,熊国炳在四川的一个普通农家呱呱坠地,那时候的中国动荡不安,老百姓的日子过得特别苦。因为家里穷,他十二岁就没法继续上学了。没过多久,更残酷的事儿来了,为了让熊国炳能有口饱饭吃,万般无奈之下,父母只好忍痛把他过继给了焦家坪的一户人家。
从那以后,他就叫熊国炳了,彻底告别了以前的自己。
养父母家虽然不算有钱,但还是尽力让他重回学校。可惜的是,这种好情况没持续多久,因为养父熊邦杰是个村里的医生,赚的钱太少,家里开销大,没办法只能让熊国炳又一次停了学业。
年轻人心里很想学习更多知识,但没办法,只能放下书本,跟着养父上山去认识和采摘草药。
在山沟里,他不仅掌握了治病救人的本事,还在野外历练出了一套生存技能,为以后在艰险环境里活下去打下了好基础。
长大后,熊国炳觉得日子越过越不容易,可就算生活再难,他也没向它屈服。
他成了家有了孩子,原本打算平平淡淡地过日子,可没想到当地有权有势的人总欺负他,让他的日子越过越苦。他性格倔强,但又不想硬碰硬,所以就带着老婆孩子去了岳父岳母家,想着换个新地方,一切从头开始。
过了几年,他不断后退,带着全家住进了深山老林,靠打猎和挖草药过日子,过上了平静无扰的生活。就是在这几乎没人来的大森林里,熊国炳的生存本事得到了完全的磨练。
熊国炳在山里生活了好多年,以前跟老虎搏斗过,这事儿很快就在村子里传遍了。村民们都对他的勇猛感到惊讶,都叫他“巴山勇士”。
熊国炳在乡里因勇猛而出名,但他并没有因此自满,仍旧走街过巷地卖着山里的货物,忙着赚钱养家。
1932年是熊国炳命运的转折点,那一年,已经39岁的他在卖山货的路上,碰到了一个特别的商贩,此人名叫刘子才。
这位商人表面上看挺平常,但其实是中共的一个秘密党员,他的任务是到老百姓那里搜集情报。熊国炳虽然以前没了解过革命思想,但他很聪明,很快就感觉到刘子才与众不同。聊着聊着,他被刘子才的想法给打动了,觉得共产党说的平等、公正,就是他心里一直想要的那种社会。
经过刘子才的劝说,熊国炳果断地选择了加入红军的队伍。
从那以后,他的日子不再只是在大山里打转,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火热的革命事业中去。他靠着在当地的人气和关系网,主动号召大家,给红军送去关键的消息。短短数月,他就协助红军在四川一带建起了五个县的苏维埃政府。
因为他在革命里表现得非常出色,上级领导专门见了他,夸他既勇敢又聪明,还让他当了川陕省临时革命委员会的委员。
没过多久,他在选举里赢得了最多的票,成为了苏维埃政府的主席。
他的老婆赵秀兰和俩小儿子被关进了监狱,俩孩子在牢里惨遭折磨,丢了性命。赵秀兰在狱中受尽了苦头,又冷又饿,十分难熬。
而他的亲生爸妈被打得很惨,最后都残废了。熊国炳的弟弟只好逃到深山老林里,三个妹妹也不知道去了哪儿,再也没有消息,漂泊在外。
听到坏消息的熊国炳,心里满是内疚和伤心。他是个革命者,心里装着国家大事,可就是没法保住自己的亲人。每次一想到家人受的罪,他心里就像刀割一样疼。但就算这样,他也没丢掉自己的信念,一直都在为革命出力。
到了1935年,张国焘自己当上了西北联邦政府的主席,他开始掌控实权,让川陕省苏维埃政府没了实权。熊国炳虽然是主席,但慢慢被排挤到一边,成了个空有头衔、没实权的“光杆司令”。
他对张国焘一个人说了算的做法非常不满,但又没办法改变。革命的目标还没达成,自己的政治前途却已经走下坡路了,这让熊国炳心里特别沮丧。
张庭富性格开朗直爽,待人特别热情,工作能力强不说,还特别关心熊国炳。她瞧见以前那个精神抖擞的熊国炳受了挫折后变得不爱说话了,就主动去找他,给了他很多贴心的安慰。
她耐心地开导他,告诉他别再陷在过去的痛苦里,得赶紧打起精神来。
两人在一起时间长了,慢慢产生了深厚的感情,部队领导看出了他们的心意,就帮忙牵了红线,到了1935年,他们俩就成了夫妻。
熊国炳在经历诸多不易后,终于碰到了一件好事,那就是张庭富来到了他的身边,犹如一束光照进了黑暗,让他对生活再次充满了期待。
他的心情慢慢好转,渐渐找回了以前那种坚强的劲头。
结婚没多久,战争就突然爆发了,把熊国炳和张庭富硬给分开了。战火纷飞中,他们俩都被敌人抓住,心里都以为对方已经不在了。从那以后,这段虽然短但是很深的感情,就成了他们心里的一道疤。
熊国炳被抓后,用了个挺机灵的办法逃了出来。在被人押送的路上,他找机会溜走了,一路踉踉跄跄地逃到老百姓中间。没了家的他,最后决定回到农民的日子,靠卖货过日子。
另一边,张庭富被抓住后,就被送到马家军一个大官的家里当仆人。不过幸运的是,她碰到了一个马家军的班长,在这个班长的帮忙下,她最后成功逃了出来。
她找了好久都没找到队伍和熊国炳,最后决定嫁给这个救了她一命的人,一起建立新的小家。
好像老天在跟他们开玩笑。一个跑到了甘肃高台县,另一个则在酒泉安了家,两地其实没多远,可就是这点距离,让两颗相互惦记的心,一辈子都没能再见面。
过了好多年,张庭富偶然间读到一本叫《祁连情深》的书,这才知道了熊国炳的消息。她一页页翻看着,眼泪把眼睛都弄模糊了。他们俩这一辈子都没能再见面,就算都还活着,也像是两个世界的人。人生的无奈啊,全都体现在“感情深但缘分浅”这句话里了。
熊国炳人生中最重要、记忆最深的一次经历,就是参加了西路军的战役。
1936年,红军第三十军渡过黄河往西边进军,打算打宁夏那一仗。熊国炳在西路军的领导团队里是个关键人物,他管着后勤的事情。
真遗憾,在那片辽阔的西北荒原,红军没能打下坚实的群众根基,而且物资少得可怜,全队几乎是靠着仅有的六发子弹跟敌人死拼。
战争的凶狠真是让人想不到。西路军一路败退,最后只能躲进祁连山里,和中央的联系也断了。为了活下去,他们在陡峭的雪山上东躲西藏,但敌人还是紧追不舍。最后,熊国炳带着的后勤队伍也都拿起枪弹,冲到前线去和敌人拼命了。
真遗憾,因为双方兵力差距太大,熊国炳的部队被敌军团团围住,差不多全打了败仗。
很多战友要么战死沙场,要么被抓,但他呢,在乱战中骑着马往外冲,结果不小心掉进了被雪盖住的大坑里,差点把腿给冻坏了。
但好像命运还没完全放弃他,一户裕固族人家找到了他,因为佩服他的勇敢,就冒着被发现的危险,悄悄地把他给放了。
在裕固族朋友的带领下,熊国炳好不容易摆脱了马家军的追捕。他满身伤痕,一点点地向酒泉南山一个隐蔽的小山村挪去,可到最后,因为实在没力气了,倒在了半路上。
这回,是张大爷这位老农民救了他一命。张大爷不仅耐心地照顾他,还治好了他快要烂掉的双腿。不过呢,这时候的酒泉城里,马家军的通缉令贴得到处都是。熊国炳明白,自己得赶紧藏好,不能再露馅儿了。
为了活下去,他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位同乡的寡妇白玉生,两人互相帮助,慢慢有了感情,最后就结婚了。这时,他彻底告别了过去,给自己起了个新名字“张炳南”,干起了沿街叫卖杂货的小生意。
谁能料到,那个以前身经百战、领导众多战士的红军将领,现在竟然只能靠摆地摊过日子呢?
不过熊国炳并没有抱怨什么,他只是安安静静地过着日子。
熊国炳静静地见证着时代的更迭,看着解放军取得胜利,新中国诞生,他心里有无数话想说,可就是没胆量再去寻找曾经的部队了。
在大家心里,熊国炳已经不在了,他的家人在怀念他,亲人觉得他是一位革命英雄,他的战友们也以为熊国炳长眠在了祁连山里。
但其实,他一直过着紧巴巴的日子,在贫困的边缘挣扎。
不过,熊国炳一直凭借着战友们的精神力量坚韧地活下去。到了1952年,他回到万源县的家里,为了解决家人的生活问题,才说出自己曾是革命烈士的事情。但熊国炳一直都没想找相关部门,向他们提啥要求。
这位曾在川陕苏区当过大领导的革命英雄,他后半辈子都在用这种方式和牺牲的兄弟们“在一起”。他觉得,自己现在享有的所有好处,其实都是那些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献出生命的兄弟们该得的。
1960年的时候,熊国炳离开了人世,他晚年过得挺穷困潦倒,但他的内心一直很有力量,精神很富足。
徐向前元帅和他那些在红四方面军的老伙伴们,后来得知这事儿,也都忍不住热泪盈眶。
更新时间:2025-04-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