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大早,美国对中国再加征10%关税的消息落地了,美国对中国输美商品的关税水平,将达到“19.3%+10%+10%”。
其中19.3%,是特朗普第一轮贸易战的产物。
两个10%,是他第二次上台之后,分两次加征的。
我们也没惯着,商务部在6小时内亮出四重反制组合拳::
第一, 加征15%关税:覆盖鸡肉、小麦、玉米、棉花等商品,具体包括鲜/冻整鸡、小麦细粉、玉米粗粒及已梳棉花等等。
第二, 加征10%关税:涉及高粱、大豆、猪肉、牛肉、水产品(如活鱼、冻牛杂碎)、乳制品及果蔬等。例如,冻猪肝、非种用黄大豆、牛肉罐头等均被纳入清单。
第三,将15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即日起禁止向其出口两用物项,特殊情况需单独申请,涉及企业包括莱多斯公司(Leidos) 、通用原子航空系统公司、宇航环境公司(Aero Vironment) 等,涵盖防务、人工智能及航空技术领域。
第四:把美国因美纳公司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奇怪,为什么我们反击瞄准的是鸡肉、大豆和玉米这些农产品,难道我们没有实力去制裁人家的科技产业?
首先美国农业州是特朗普政治联盟的核心,通过打击大豆、玉米等关键农产品,可以直接影响到特朗普的选民基本盘。
2018年美国对华农产品出口额中,艾奥瓦、堪萨斯等关键摇摆州占比达47%,特别是大豆产业,美国62%的大豆出口依赖中国市场。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2021年每10亿美元农业出口直接支持6939个岗位。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反制关税,导致美国农产品出口下滑,就会影响到美国农民的就业岗位,而艾奥瓦州作为美国第二大农业州,每囤积一万吨玉米、大豆等农产品,都有可能动摇密西西比河沿岸农业带的政治风向,最后直接影响到共和党在2026年中期选举的选情。
可以说,这次的关税清单设计:
15%的高税率精准落在小麦、玉米这些美国中西部"红州"的命脉作物上;10%的税率覆盖大豆、牛肉等特朗普核心支持者的钱袋子。
这种精准打击让每1%的关税增幅都转化成选票压力,逼得华盛顿的政治算盘不得不重新拨动。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点个关注吧,也欢迎大家评论,点赞+转发
更新时间:2025-04-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